湘潭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綜述之三——湘潭力量

湘潭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綜述之三——湘潭力量

湘潭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綜述之三——湘潭力量

湖南永菲防護服生產線。 曾佰龍 攝

徐 榮 曾佰龍

疫情發生以來,口罩、醫用藥品告急,相關防護物資需求大幅上漲……面對疫情防控物資供應的嚴峻形勢,老工業基地湘潭主動擔當,組織企業爭分奪秒復工、千方百計擴大產能,全力確保物資供應,貢獻了湘潭力量。

產業力量,

30多家企業參與保供

疫情肆虐時,市面上一“罩”難求。省委主要領導到了湘潭高新區,調度口罩和防護服生產。湖南臻和亦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求援:“企業三條生產線,有兩條出現故障,無法聯繫商家保修!”

省工信廳廳長曹慧泉很快接到了省委的命令: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臻和亦康復工復產。這時,曹慧泉想到了湘鋼,他在湘鋼工作過,對這裡的技術和人才儲備瞭如指掌。“老領導”的指示傳到了湘鋼,湘鋼常務副總經理喻維綱,帶領設備管理部自動化專家、首席技師,以及智能、儀表、電氣等方面的11名核心技術力量,趕到了臻和亦康。24小時輪番上陣,兩條口罩生產線在12小時內相繼實現正常運轉。

這支馳援隊的速度、責任、技術、作風,給省工信廳負責人留下深刻影響,決定由華菱湘鋼聯合其他幾家企業,組成7個技術支援小組,分赴各市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救火”,為湖南防疫物資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湖北企業請求支援保供設備!北京企業請求支援保供裝備!

任務又落到了湘潭。2月12日,湘潭老牌國企江麓集團接到上級指令:30天內交付完成5臺口罩機、5臺壓條機。生產保供裝備不是江麓的主業,也不是副業。無圖紙工藝,無現成原材、配套件,無成熟技術工人,江麓面臨“三無”困境,一切要從零開始。當晚,技術人員挑燈夜戰,與上級部門完成圖紙對接。兩個晝夜後,完成自制件、外購件、標準件彙總表。2月14日,1054張圖紙、2046份工藝文件下達到採購部門和生產單位。江麓集團只用了兩週時間,“無中生有”,提前完成生產任務。

疫情是鏡子,照出了老工業基地的“底子”。

湖南臻和亦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湖南永霏特種防護用品公司、湖南天士力民生藥業有限公司擔起了擔子,衝在保供前沿。還有涉醫涉藥企業湖南富興飛鴿藥業有限公司、福壽堂製藥有限公司、湖南華康恆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湖南佰歐泰醫藥有限責任公司等等;此外,還有湖南華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華醫淨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博羅其樂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湖南省湘眾醫藥有限公司等一批“預備軍”。

據瞭解,抗疫期間,湘潭有30多家企業直接或間接參加了保供物資的生產,20多家企業被列入省重點保供企業名單,有10多家企業轉型醫療產業,一條醫療產業鏈因“疫”崛起。湘潭市主要負責人說:“湘潭市有30多萬產業技術工人,有眾多工業門類,有完備的產業鏈條,因此在疫情面前,湘潭能迅速崛起產業保供大軍,老工業基地作出了新貢獻。”

科技力量,

多個創新產品投入戰“疫”

在抗擊疫情最吃緊的時刻,湘潭市科技戰線火力全開,一大批科技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用科技賦能疫情防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大顯身手。

武漢戰“疫”前線,由湘潭企業捐贈的“一次性電子支氣管內窺鏡”成功投入臨床。作為目前中國唯一一家生產和銷售一次性電子支氣管內窺鏡的醫療企業,位於湘潭經開區的湖南華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此次共捐贈了價值100萬元的電子支氣管內窺鏡用於武漢戰“疫”。

湖南永霏生產的防護服、隔離服進入華大生物的輻照車間,大約15分鐘之後,轉了一圈的防疫物資就完成了消毒。抗疫期間,這兩家企業的技術強強聯合,為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華大生物被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辦列入全國37家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輻照滅菌單位名錄,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入選的企業。

湘潭吉利汽車,研發了抗疫的秘密“武器”——國內首個以N95型口罩為過濾標準的車載空調濾芯,打造吉利獨有的G-CLEAN:吉利智能生態健康圈,率先打響國內首個N95口罩級標準的車載淨化系統研發攻堅戰。讓汽車戴上“N95口罩”,保障用戶健康安全的用車生活,實現對細菌和病毒進入車內的有效阻隔和過濾。

湖南智超醫療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智能醫用紅外體溫監測設備,能自動實現遠距離、大面積、大客流的人體高精度測溫;湖南千智機器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製的QZFY—050防疫機器人,消毒作業可一次覆蓋1萬平方米場地,極大降低一線防疫人員的勞動強度和感染風險;湖南康寧達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移動式“方艙CT”,平均兩分多鐘就能掃描一人,成為助力新冠肺炎檢測效率提速的利器。

……

湘潭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湘潭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95家,三年間增長了近兩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800億元,佔GDP比重的34%,位居全省第二。殷實的科技創新“底子”,才能在抗疫中顯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