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喪偶以後,老年人只剩活著”,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但也是目前國內許多老年人的現狀。中國的老年人普遍有一個現象,就是喜歡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子女身上。“養兒防老”是一個有千年傳統的話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多數家庭對物質方面不再過度的依賴,老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子女的關懷和交流。但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家庭的子女對老人的孝敬還侷限在物質層面,精神上的交流很少。所以,很多老人會感到寂寞、孤獨。與老伴的相互慰藉就成為表達情感的唯一途徑,一旦一方先行離開,剩下的另一方就只能“乾耗”。這可以說是時代和社會的悲哀。

“解鈴還須繫鈴人”,問題還要靠老人自身解決。首先要改變把自身幸福完全寄託在他人身上的想法,甚至也不能完全寄託在老伴身上。老人要積極考慮獲取幸福的自身途徑,比如,如果身體和經濟允許,可以參與一些公益活動,這也是目前發達國家老年人的普通狀態。或者,多與同齡人交流,培養一些興趣和愛好等等。

總之,積極的去尋找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感的渠道,不要單一的去依賴他人。這也許對解決問題有所幫助。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助你。




王鋒588


我,八十一歲,教高中語文的退休教師,老婆七十四歲,她慢性病五、六種,我每日為她按摩早晚兩趟,晚上睡覺前,熱水為她泡腳兼給她按摩,用她的話說“沒有你這個老頭,我早就死了。”我倆在當地是一生有名的鴛鴦一對,倆人一生笑得多,有摩擦,但很少,更沒有打過一次架。她天生的溫柔和勤儉勤勞。我在文革中幾年挨鬥挨跪捱打,寫不完的檢討,她身懷雙胞胎在橋下挑沙石方掙全家生活,照顧和伺候公公婆婆,這個出院,那個又進院的我父母多病,還有一個小女孩,都是她一人操心碎心把這個不堪之家,被她支撐住了。我挨關,不能進家受監督勞動,晚上跪在地上低頭認罪,一身傷巴痕跡。終於盼到了人民勝利,粉碎了“四人幫”,我恢復了高中語文教學,她也不退休工資。我上各級電視臺20多臺次,出名了。如今我家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父母在世時,被當地居委會評上了雙文明戶和五好家庭戶。可是,現在老婆的身體很不好,我的身體特別健康,我真怕她先早走,肯定她要比我走得快走得早。我多次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想到她走的悲劇,想到她走的兩眼閉目,不忍離開我的神態,她眼眶還流淚水,我撲在她身上號哭,從此,我變成木頭人。我也分明知道,人老而死,是不可逃避的自然規律,什麼從容對待,我也在這方面作好思想準備,幾十年的身影未離的感情,風吹雨打,酷熱寒霜,倆人熬過走過來了,但面對一人先死,痛苦的永別,叫我難以承受。文革殘酷衝擊我,我挺過來了,老婆先死,我心上一塊可愛的肉,割了下來,叫我像天昏地暗,留下我八十多歲的人,度日如年,度時如年,度分度秒如年,有安樂死,我會立刻簽字按手印。不寫了,我眼被淚水全迷糊了…。


快樂每一天7496


看到這個話題,我想起我身邊的兩個老人。



某甲(女),退休教師。喪偶後追隨獨生女兒生活。女兒 在外打工,生活工作也不穩定。於是甲隨著女兒搬來搬去,四處漂泊。女兒上班時間也不固定,大多時間還是甲一個人待著。內心特別失落和孤獨。


某乙(男),農民。乙有三個子女,都在外過的不錯。六十歲時,妻子去世,埋完妻子便跟兒子來到城裡。兒女都很孝順,爭著讓他去住。好吃好喝好招待。但是乙還是有說不清的不自在。比如不讓吸菸,每天洗澡,兩天換洗一次衣服,時時處處沒有自己家的溫暖。

甲和乙分別代表著兩種人。退休人群和沒收入人群。但無論有沒有錢,喪偶老人依然融不到兒女的生活中。在他們心中,沒有老伴的生活突然間失去了生機。


也許我們真正老了 ,只剩下一個人時,才能夠體會到那種內心的孤獨,才能領會到人生的真諦。


風平浪靜丶丶丶


提問者你好,我是一個剛失去父親的人,思來想去,還是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認為人老了,喪偶之後的老年人也要勇敢認真的生活,而不是僅僅是活著。

年前,我的父親因病去世,我和姐姐都在外地工作,家裡就剩下一個六十出頭的母親,回來辦喪事的時候恰逢疫情,把我和姐姐都困在了老家,這樣也正好能好好陪伴一下母親。兩個多月過去了,說已經接受了事實是不可能的。生我養我小三十年,陪我長大的父親一下不在了,是真的很難接受,更何況母親是和父親一起經歷風風雨雨四十多年呢?

作為女兒,我每天都有很努力去埋藏好內心最脆弱的那跟弦,生怕自己的情緒會帶動母親的難過。可是她看到父親遺物的時候仍然會嚎啕大哭,我心裡也難過,可是我還得繃住,不斷跟母親講,他去了也好,就不用受病痛的折磨了,可是我的心裡卻在想,爸爸,我真的好想你呀---終於,那天我去給父親註銷戶口,工作人員問我和他是什麼關係的時候,我還是沒忍住,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落---

父親去了以後,母親總說她活著沒有盼頭了,我說你還有我,我就是你的盼頭。老人不就是盼子女嗎?人來這花花世界一趟不容易,上輩子是積了多少德才會有這輩子,為什麼不培養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什麼不去認真、勇敢的繼續好好生活呢?我想等疫情結束後,我的生活穩定一點就把母親接過來一起住,看著我組建小家庭,讓她開心開心,不枉費這輩子生我養我!希望提問者也要努力好好去生活!加油!


Balala小妖精


我也是剛剛喪偶,我的年齡還不到六十歲,心情還沒有從喪偶之痛中拔出來,身體卻每一天疼痛難忍,現在不敢想退休金夠不夠的事,但是身體的不適就令我無所適從,聯想到往後餘生都要在這種身體心境下去活著,真的就沒有了往前看的勇氣,無依無靠,養的還是兒子,根本指不上,一個月都沒有一個電話,聯繫你就是要錢,真的感到很孤苦……


用戶4875657960483


“人老了,喪偶以後,老年人只剩活著”這句話讓人覺得很淒涼,也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有生便有死,每個人都不會倖免。但是當人一旦到了暮年,身邊有相知相愛的老伴陪在左右,是每個老年人最幸福的事。

“少年夫妻老來伴”,哪怕有再多孝順的子女身旁照顧,也抵不過一個相伴到老的愛人。但是,如果人到老年一旦喪偶,就只剩下孤獨和悲涼了。

我常記得外公去世後,年邁的外婆一下子就蒼老了很多。我們做晚輩的,即便是再孝順總也填補不了老人孤獨的心。風燭殘年的外婆習慣了外公在身邊的安穩日子,習慣了風雨同舟半個多世紀的相扶相伴,習慣了照顧外公的一日三餐,也習慣了外公在她身邊端茶遞水細緻的呵護。外公走了,把外婆的心也帶走了,彷彿剩下的只是一副沒有靈魂的空皮囊。外婆後來變得沉默不語、痴痴傻傻,讓我們非常心疼,家裡人越發都小心呵護,陪在外婆身邊說話逗趣......

真的是這樣,越是到了耄耋之年的老人,心中最大的痛苦和擔憂便是害怕失去枕邊的人,這是做子女的都無法替代的。對於喪偶之後的老人來說,人生剩下的也只是活著而已。

我是閬外人,謝謝關注。


閬外人


老夫老妻在一起風風雨雨的生活了幾十年,所以當一個先行離開這個世界,活著的那個肯定是悲傷難過,但是生老病死、自然規律,又是誰都逃脫不了的。

老伴老伴就是晚年時候的陪伴,“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但是再深的情、再濃的愛,總會有一個要先走一步。

麗娟姨生了六個孩子,二男四女。好容易把孩子們拉扯大,全都成家立業了。麗娟姨和老伴又開始帶孫子們了。

好在兒女們都響應囯家號召:只生一個好!要不然麗娟姨跟老伴帶孫子,都不曉得要帶到哪天。

後來老伴退休了,孫子們也漸漸長大,都各自回各自的家了。

家裡面就剩下老倆囗,一下子閒下來,老倆口還真有點不適應呢。

一個週末的早上麗娟姨的老伴早早就去買菜,等下孩子們全部回來吃飯。

沒想到走到半路,卻被自行車撞倒了,麗娟姨的老伴年輕的時候當過兵,雖然年紀老了,身體素質還是挺好的,老人家在地上翻了個跟頭還站了起來,一點沒事,騎車的人道了歉就走了。

老人買了一大籃子菜提回家,感覺有點頭昏,就和麗娟姨說出門時被自行車撞了下,現在有點累去睡會兒。

等到孩子們全部回來,麗娟姨飯菜燒好上桌,再進屋去喊老伴時,老伴已經口吐白沫、不醒人事。

大家趕緊把老人弄到醫院搶救,醫生說送遲了,老人是腦出血走的。

上午人還是好好的,能動能跑的,可到了下午這個人卻沒了,這樣的結果無論是誰都接受不了。

麗娟姨成天就跟祥林嫂似的,看見人就說:不該讓老伴去買菜、要是不買菜去就好了。

時間一長,誰看了麗娟姨都躲。

麗娟姨的兒女們輪流接老人回家住,然後經常帶老人出去玩。

慢慢地麗娟姨就好些了,兒女們怕麗娟姨睹物思人,就把舊房子賣掉,在城效重新買了套房子。

麗娟姨收養了很多流浪狗,過得很充實,人也精神多了。

人生就是這樣,總是差強人意,可是既然已經先走一個了,這也是無法挽回的事實,那麼活著的那個,就一定要學會調整心態,為自己、為家人好好地過完餘生。


波波姐的退休生活


每個自然老去的人都會有這一天,而每個人也有著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處境。農村老人,城市老人,沒有退休金的,有退休金的,身體康健,能自理的,臥床不起,不能自理的。兒女孝順的,兒女不孝的。誰都不知道誰的老去會是什麼樣子,就普通百姓而言也不要說年輕努力攢夠養老錢,誰知道誰的未來會遇到什麼事情呢。許多城市老人在公園唱唱歌,跳跳舞,彈琴繪畫書法,下棋,自己鍛鍊,自己找樂。農村的老人呢?能動的還想幫幫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身體不允許了在牆根曬曬太陽,抽支旱菸,這都是非常不錯的了。我們人到中年,那一天也是眨眼即到,雖沒有經歷,但可以想象,況且身邊自己的父母正是老年處境, 我們考慮到他們的感受了沒有,我們為他們做得到位沒有……



詩情酒香琴音海韻


《人老了,喪偶之後就只剩下活著,你怎麼看?》

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實!

一般喪偶的另一方年齡超過六十以後就算是老人喪偶了。

六十多歲喪偶的老人因為受年齡限制,再重新步入社會去工作或去社交活動很難。如果自身沒有特殊的一技之長和一個好的身體狀況,各單位是不敢再聘用的。

還是受年齡的限制,各大正規的旅遊行業,也出臺了不少對於超過六十歲以上老人要出門旅遊發生意外後的相關責任制的劃分和相關限制年齡的政策!

所以,老人超過了六十歲已經是最尷尬的年齡了。

談再婚?有點複雜。談輪迴?不是發生意外或身患重大疾病中,也許還不是最終情願要結束生命的年齡。

其實中途喪偶的老人,實際就是在苟延殘喘或是苟且偷生的活著~~這不是很重的話題,的確是最現實問題。

儘管很多兒女不在身邊的孤寡老人們,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平時會積極主動的去參與各當地開放場所或老年大學,去尋找很多適合自己的愛好科目或娛樂特長來學習和娛樂自己,儘量的去充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空閒時間。這應該是很會調整,很會舒展自己心情的一大批現代老人!可實際內心的那份無奈和後怕還是真實存在的。

身體健康還能活動或能自理的老人還算讓大家和自己少一點顧忌和擔憂。一旦有什麼意外或各大疾病纏身,這就是最現實難解問題?

你看那些兒女也是為了盡孝,不管父母是什麼特殊情況?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都會不惜血本甚至賣房賣地的去救治。就是為了他們能喘息在世~~即便這是老人已經毫無價值和毫無人生意義的活著!

我有時也真的不止一次的在想這個問題,我現在活著的意義何在?沒有了任何作為,既不能為國家做貢獻,又不能為小家再付出芊芊!偶爾出去了孩子擔憂,在家也有孩子惦記。人生末端的我們真的很難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樂趣和真正的意義何在?

還好,雖然我喪偶十幾年,但由於自己退休後又工作了十幾年,社交廣泛的我,身邊從不缺朋友們的呼應和問候。反而缺少了很多寂寞孤單能給你帶來的無奈和不適應。這樣打消自己很多無奈的想法和延緩了自己病中苟延殘喘的很多尷尬局面。

總之,人活著其實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管你在世活的是如何的精彩或頹廢?都不願意輕易離開這複雜多變的世界!即便你真是在苟且偷生!

但是喪偶老人一定要有一個會自我調理的好心態,勇敢的去面對生活,對於生死離別也要勇敢的去說聲‘再見’。既然你還要走下去,就要真實勇敢的對待今後生活給你帶來的任何不快和意外。活個心情,走個安心吧!





用戶石磊


世間的家都是由配偶組成,再開枝散葉,結婚時都有美好的祝賀,百頭偕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真正又有多少是白頭到老呢?什麼老年人喪偶之後只剩活著,那中年喪子之後,還不跟著自殺嗎?世上真正白頭到老的也不能同一天死去,總有前後,那麼多的老年喪偶的,古時叫末亡人,都只能坐等死去嗎?哀大莫過於心死,完全依賴對方,失去了後是會惶惶不可終日,真正無病自殺跟著走,怕還沒有人有那個勇氣。隨著時間流失,慢慢的也會恢復過來,人不會象纏樹的騰,樹死騰枯,我老伴出車禍走的,走時女兒還沒成家,要是喪偶後只等死,那未完成的事,一概不管了?後來兒子生小孩,女兒成家都是我一手操辦,本人是農村的,什麼都沒有,沒有別人那麼好命,有工作,城裡人,但就憑一顆不想示弱的心,孫子也大了,女兒也成家了,都有各自的房子,家,外孫女也要中考了,本人也苟活著,要是等死的話,那一切都更艱難加在兒女們身上,沒有不散的宴席,走了一半,只是更艱苦了,未完成的事要獨當一面去完成,背後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做到了問心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