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開了一個大型“賭場”

文 | 觀經者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持續蔓延,歐洲已成為疫情“震中”。


歐洲多個國家先後宣佈關閉邊境,學校停止教學活動。

群體免疫 | 英國開了一個大型“賭場”


但是,與此同時,英國等國家提出建立“群體免疫”的抗疫策略,這在世界範圍內引發極大關注和反響:


據BBC(英國廣播公司)3月14日報道,229名科學家聯名向英國政府發信,抨擊“群體免疫”策略,敦促政府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應對新冠肺炎的傳播。


據英國《衛報》3月14日報道,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對發展“群體免疫力”以對抗新冠病毒的觀點提出質疑。


她表示,新冠病毒在人類中存在的時間還不夠長,目前在科學上對新冠病毒的知識也還不夠了解。


英國為何在此時採取這種策略?群體免疫是否科學可行?英國採取“群體免疫”策略將對全球抗疫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本文思路

01

策略轉換:由“遏制”轉“延遲”

02

群體免疫:科學 OR 賭局

03

全球影響:功虧一簣 OR 效果顯著


正文2319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可先閱讀或收藏,並與好友分享。


01


策略轉換:由“遏制”轉“延遲”


3月3日,英國政府公佈了抗疫“作戰計劃”:英國將動員全社會,按照遏制、延遲、科研、止損等四大方面同時推進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疫”。


3月12日,在經過與內閣多位要員、相關專家數小時的討論後,英國首相鮑里斯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英國新的防疫政策。


群體免疫 | 英國開了一個大型“賭場”


鮑里斯表示:“這是這一代人所遭受的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這比流感更嚴重,我們中將有更多人失去他們所愛之人;未來幾個月新冠肺炎將會在英國整個國家傳播;我們已經無法有效遏制新冠病毒傳播,只能儘可能減緩傳播過程,減緩是為了儘可能減少民眾由於加速傳播後帶來的痛苦,疫情最危險的時刻將在幾周後。”


由此可知,英國疫情第一階段“遏制階段”已經宣告失敗,轉入“延遲階段”。


我們通過英國3月12日更新的《COVID-19確診或疑似患者居家隔離指南》來最直觀地瞭解下當前英國所採取的策略。


現摘取指南中部分關鍵信息羅列如下:


如果您出現COVID-19的症狀,無論症狀有多麼輕微,請從症狀開始出現之後的7天內待在家中。


為了更好地完成居家隔離,請做出提前計劃並尋求其他人的幫助。


要求您的僱主、朋友和家人幫助您獲得留在家中所需的東西。


儘可能與您家中其他人保持2米(約3步)的距離。


如果可能的話,請一個人睡。


經常使用肥皂和水洗手20秒鐘,或使用擦手液搓手20到30秒。


儘可能遠離老年人和具有潛在健康狀況的脆弱人群。


您無需致電NHS 111(英國衛生部門的電話)即可進行自我隔離。如果您的症狀在居家隔離期間惡化或在7天后仍沒有好轉,請在線聯繫NHS 111。如果無法訪問互聯網,請致電NHS111。急診請撥打醫療急救電話999。


群體免疫 | 英國開了一個大型“賭場”


總結一下,就是現階段英國防疫政策的核心是拖延,即不再檢測輕症患者,重點也不是防止所有人被感染,床位主要留給重症患者,但不會取消公眾活動和關閉學校,只是讓有症狀患者居家隔離7天,禁止學校安排學生出國旅行,並建議老年人待在家裡。


為什麼不繼續採取“遏制策略”?


在筆者看來,主要還是因為英國醫療資源有限,無法收治和集中隔離所有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所以採用了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的方案,以儘可能降低病亡率。


同時,讓發熱患者在家隔離,在保證收治重症患者的同時,儘可能讓患者的增速不要過快,把病例的曲線“壓平”(如下圖所示),避免導致醫療系統的崩潰。

群體免疫 | 英國開了一個大型“賭場”


這是一招“時間換空間”,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做了新的解釋:


帕特里克·瓦蘭斯3月13日解釋稱,如果用非常嚴厲的措施來抑制病毒,疫情會在錯誤的時間反彈。英國的抗疫目標是讓整體社會產生“群體免疫”,而不是完全抑制疫情。而獲得群體免疫需要約60%英國人感染輕症新冠肺炎。


一時間,網絡上對英國採取“群體免疫”口誅筆伐,那麼,英國此舉到底是否科學可行?


02


群體免疫:科學 OR 賭局


什麼是群體免疫?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群體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種病毒的抗體後,就具有了群體免疫效應。


能否形成群體免疫的關鍵就在於人群中要有足夠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


從目前統計數據來看,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會傳染2-3人,那麼如果一個群體中有3個人,必須有兩個人要有抗體,才能形成群體免疫。


由於群體免疫形成途徑只有疫苗免疫和自然免疫,當前尚無現成疫苗可用,根據推測,新冠肺炎的群體免疫率是50%-66%,如果將英國總人口作為一個群體,那也就意味著將有3300萬-4400萬人需要產生抗體,才能實現全英國的群體免疫。


如果按照英國自己一直在強調的新冠肺炎病死率1%測算,則將會有40萬人左右死亡;如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3.4%,則將會有130萬人左右死亡。


這就像是一場賭局,讓英國民眾用生命去玩輪盤賭博遊戲,即使輸的概率只有1%。


群體免疫是否科學可行?


從純粹專業角度講,群體免疫策略是可行的。


為什麼可行?


因為新冠肺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而且新冠肺炎在低齡人群的死亡率相對較低。


所謂的自限性疾病,是指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靠機體自身的調節就能夠逐漸恢復並自愈的疾病。


但是,如果綜合考慮,這是不可行的。


從倫理方面考慮,實現對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可能導致更多人死亡,如此高昂的代價,社會能否承受?


而且,還有以下這些問題尚未有科學研究結論:


病毒對低齡人群的致死率是否將一直很低?病毒感染速度是否會突然增速,突破醫療系統的負荷?當病毒變異後,獲得性免疫是否仍然有效?


可見,英國採取的“群體免疫”策略存在著很大的風險,這無疑是一場豪賭。


03


全球影響:功虧一簣 OR 效果顯著


很現實的是,每個國家體制不同,國情不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如果照抄中國的防控模式是根本不可能的。


全面防控,讓一切停擺,崇尚自由的民眾做不到,追求利益的資本家更不願意,政府也無法短時間像中國那樣集中如此多的醫療資源。


也有專家指出:對於傳染病的防控策略,只有最合適的,沒有唯一的選擇。


但是,在筆者看來,英國此舉將會導致那些採取“硬防控”的國家功虧一簣。


當前,歐洲相當多的國家仍在進行邊界管控和區域隔離,仍將重心放在防止疫情擴散上。


如果無法做到協同一致,將對全球防疫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醫療體系脆弱的發展中國家。


在全球化的今天,英國顯然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因為只要有交流,那麼新冠肺炎病毒就很可能會從採取“軟防控”的國家散佈出去,最終把全人類拖到“群體免疫”策略上。


況且,如果“群體免疫”策略失敗,那將會是一場多麼嚴重的災難。


目前,英國政府已對策略做出了調整。3月14日,英國政府正式宣佈取消大型活動,但在核心策略上,目前還沒有任何變化。


可見,英國等歐美國家已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而很多國家並不想與病毒長期作戰,如此一來,就有了“一次疫情,兩個世界”的矛盾衝突,這必將重創全球外貿出口和經濟恢復。


群體免疫 | 英國開了一個大型“賭場”


時至今日,我們才深刻領悟天安門城樓上“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