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黃堇年


自古紅顏多薄命?

文弱帝王也會大義滅親?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不存在有因無果的事。

絢爛的煙花需要火苗去點燃,沉痛的訣別,也有背後的緣由。

說到唐高宗李治,不少朋友想到的大概是那個被妻子奪去了帝王光環的文弱男人。在近年的影視劇作中,唐高宗總是成為武則天身邊的陪襯。編劇們將"唐高宗"塑造為一個斯文而又略顯懦弱的形象,但這一形象卻和真實的唐高宗有著不小差距。

唐高宗李治,字子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為嫡三子。貞觀十七年(643),在兩個哥哥相繼與太子之位無緣後,李治作為嫡子成為了"太子"的接班人。

坐上太子之位,確實是有些出乎這位溫文爾雅的皇子的預料的。

李治這人從小便聰慧,據說在他剛學會走路後不久,他就抓著毛筆到處亂畫,以至於他在紙上胡亂地畫出"敕"字。在當時,"敕"是皇帝批覆奏摺的專用詞彙。

李治的這一無心之舉,其實是嚴重違背了當時的禮法。然而"太宗遽令焚之,不許傳外",並沒有對這個聰慧的兒子過多責罰。

等年紀稍微大些,李治秉性裡的寬厚溫潤,就展現了出來。

《舊唐書》記載,"初授《孝經》於著作郎蕭德言,太宗問曰:"此書中何言為要?"(李治)對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君子之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太宗大悅曰:'行此,足以事父兄,為臣子矣。"

對於李治而言,對親人用以真情是他的本性,而非僅僅是為了遵循禮教。在其母親文德順聖皇后去世時,年僅九歲的李治就非常悲痛,"哀慕感動左右,太宗屢加慰撫,由是特深寵異"。

然而,李治作為帝王,卻還有另一面。從李治一生的政績來看,他繼承了父親骨子裡的理智和果斷。長孫無忌、諸遂良等唐太宗信任的重臣一開始最得李治重用,但李治始終堅持培養效忠於自己的勢力,盧承慶、杜正倫、魏元忠等都是李治提拔起來的賢臣。

在李治在位期間,唐軍攻下了平壤,滅亡了高句麗。自永徽六年(655)起,為壓制西域勢力,唐高宗在西域常年用兵,最終滅亡了西突厥。唐朝疆域的極盛,就出現在李治的領導之下。

可以說,這位帝王雖然接人待物溫和有禮,尤其對待親人用情至深,但他卻不缺帝王該有的手段和心腸,能夠為了國家利益快刀斬亂麻。因而面對這樣的帝王,意圖謀反的高陽公主,是沒有活路可尋的。

與唐高宗李治一樣,高陽公主也是唐太宗極其喜愛的子女。然而高陽公主的母親出身低微,又是女兒身,雖然也受寵,但身份完全比不上作為嫡子的李治。加上高陽公主完全沒有李治的那份心性,在寵愛之下,她養成了飛揚跋扈的性格,恃寵而驕。

唐太宗也是打心底寵愛這個女兒。貞觀十五年(641)將她嫁給了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只可惜太宗的好意並沒有讓高陽公主滿足。婚後,高陽公主出軌與僧侶辯機。

面對這個女兒,唐太宗當真是捨不得重罰可又不忍心看她走偏。因而太宗腰斬了辯機,還處死了有關的十多名奴婢。

高陽公主對此並不領情,甚至在太宗死時都還心懷怨恨,未曾替太宗落下一滴淚。

高陽公主的違背禮法之舉,對父親的頂撞和怨恨,讓李治對自己的這位異母姐姐實在是生不出太多好感。而李治一切的隱忍,就在高陽公主意圖弒君篡位後集中爆發。

《舊唐書.列傳第十六》對高陽公主參與的這場謀反案也做了記載。

最初,高陽公主只是想要剝奪丈夫房遺愛的爵位,便向李治告狀,說房遺愛對自己無禮。於情於理,李治都得替自己的這位姊妹撐腰,於是便派了長孫無忌去徹查這事。

不查還好,一查長孫無忌便向李治報告,說自己找到了高陽公主與房遺愛一起策劃謀反的證據,還把和自己有過節的吳王李恪也牽扯了進來。

李治為人謙和溫潤,卻不代表他能容忍有人覬覦自己的皇位。因而"房遺愛謀反案"一事,最終成了"遺愛伏誅,公主賜自盡,諸子配流嶺表"。

但高陽公主與西漢館陶公主一樣飛揚跋扈,卻強硬的後臺,和帝王也沒有那麼堅不可摧的親密關係。她想除去自己的丈夫,卻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實在是自作自受。


煮酒君


沒辦法,高陽公主犯了兩個錯誤,一是跟辯機和尚私通,這個李治還能容忍;二是參與謀反,這個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但謀反一事很可能是李治和長孫無忌的誣陷。

高陽公主的風流情事

說來奇怪,唐朝的公主們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不是風流多情甚至濫情,就是權力慾爆棚,比如太平公主、安樂公主,而高陽公主也有這個潛質。

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女兒,最受寵愛的還是高陽公主。高陽公主天生麗質,性格活潑,長大後被嫁給唐初名臣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這是一次典型的政治聯姻。

高陽公主從小被寵慣了,但在結婚這件事上,卻不得不聽李世民的話,不過她對房遺愛這種世家子沒有感覺,喜歡追求獨立、自由的愛情,所以她和房遺愛沒有什麼感情,兩人的婚姻有名無實,高陽公主過的很苦悶。

一年春天,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到郊外春遊,高陽在一個茅草屋,偶遇一個俊美有才的辯機和尚,兩人一見鍾情,二話不說,便就在茅屋內巫山雲雨了。房遺愛呢,不敢對高陽公主有任何怨言,就站在茅草屋外,忠實守衛,以免別人發現。

高陽公主很講究男女公平,她不願意自己單方面劈腿,於是賜給房遺愛兩個美女,兩人就此達成默契,大家保持婚姻關係,但各玩各的,互不干涉,倒也相安無事。

辯機和尚的不幸死亡

但紙包不住火,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的私情還是暴露了。

官府在調查一次盜竊案時,在盜賊手中發現一個珍貴精緻的玉枕,一看便是皇家之物。

經過審訊,竊賊承認這個玉枕是從一個和尚屋裡偷來的,官府順藤摸瓜,就發現了辯機和尚與高陽公主的私情,因為這個玉枕就是高陽公主送給自己這個和尚情人的。

皇家出了這種丟人的事,李世民十分惱火,下令腰斬了辯機和尚,並以知情不報為名,殺了高陽公主身邊的數十個奴婢,此事讓高陽公主十分痛心,只能一人默默流淚。詩云:

巫山雲雨入禪房,藩籬情深臥鴛鴦。辯機腰斬刑場日,長歌當哭美嬌娘。

李世民死後,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為了安撫這位姐姐,李治身為一國之君,還親自跑到高陽公主的府邸探望,姐弟兩人的關係應該還過得去,至少沒有利益衝突。

高陽公主的謀反疑雲

但好景不長,李治登基的第四年,高陽公主遭遇了滅頂之災。

這一年,高陽公主和房遺愛發生矛盾,一向驕縱的高陽公主不依不饒,非要把房遺直的爵位給擼掉,於是向李治告狀說房遺直對自己無禮,李治下令讓長孫無忌調查此事。

這一查不要緊,長孫無忌查出了一件驚天大案:房遺愛參與荊王李元景謀反!

攤上這種謀逆大罪,誰也跑不了,而且這件謀反案越查水越深,牽連的人越多,除了房遺愛、高陽公主夫婦外,巴陵公主夫婦、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等等皇族宗室都被扯了進去,最後這些天潢貴胄全被處死!高陽公主就此香消玉殞!

很明顯,這件驚天大案是李治主導、長孫無忌謀劃的政治大清洗,也是皇族內部權力之爭的爆發。李治為鞏固皇位,徹底清洗了皇族宗室中的異己勢力,順便打擊房玄齡為代表的前朝功臣,而這正是擅長權謀的長孫無忌之特長。可憐的高陽公主不過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她沒有任何參與謀反的動機。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高陽公主,李世民第17女,美豔大方,聰慧伶俐,為了給寶貝公主一個幸福的未來,象天下所有父親一樣,李世民親自為愛女選擇了門當戶對的高、富、帥——宰相房玄齡次子房遺愛,作為她的駙馬。

房遺愛,長得高大威猛,出身豪門,絕對是現代女人的理想男人,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高陽公主對小房同志完全沒有感覺,只有洞房一夜花燭,房遺愛就徹底被“遺愛”,過起了自摸的悲催生活。

但這並不妨礙他“夫憑妻貴”,李世民不斷給他加官進爵,先封為太府卿,接著又升為散騎常侍,後來又封為右衛將軍。

公元648年,房玄齡去世,嫡長子房遺直按規矩承襲了“梁國公”的爵位和家業,不知中了哪門邪的高陽公主硬逼著房遺愛去和大哥鬧分家,結果可想而知,任性的高陽公主便在李世民面前誣告房遺直,說他對皇帝多有怨氣,圖謀不軌。李世民調查後發現是高陽公主任性胡為,驕蠻公主被訓了一頓。

高陽公主為了發洩對婚姻、對父親的不滿,整天遊山玩水,縱馬打獵,而房遺愛象個小怨婦似的無奈跟隨。

一天高陽到郊外打獵,碰上正在草廬內讀書辯機和尚,高陽頓時眼光發藍,我的乖乖,這才是姐的菜,趕緊到姐的碗裡來。

辯機和尚俊秀英颯、器宇不凡、少有高志,精通經書,26歲就成為《大唐西域記》執筆人。

20出頭的辯機極少接觸女性,現突然看見美如天仙的漂亮少婦,荷爾蒙暴漲,發出異樣火辣的目光,兩人同時被對方征服並軟化。

高陽長期的性壓抑讓她飢渴難耐,她手捂砰砰跳動的小心臟,表明身份,向辯機訴說愛慕之情。辯機被高陽的美豔衝昏了頭腦,忘記了佛門清規戒律,兩心相悅,隨即三下五除二,寬衣解帶,共赴巫山雲雨。史書記載:“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

兩人顛鸞倒鳳時,房遺愛乖乖守在草廬之外,綠帽縈頭。為了彌補,高陽公主給他找美女陪侍,兩人是人後各自找樂,人前夫妻恩愛如初。

兩個痴男怨女,一個拋棄了有夫之婦本該恪守的禮儀,一個忘卻了和尚本該遵守的清規戒律,如膠似漆地痴纏在了一起,高陽將自己用過的寶枕送給辯機做了定情信物。

649年,因辯機玉枕被偷,姦情敗露,李世民大為惱怒,腰斬辯機。“主與辯機私通,餉遺億計,更以二女子侍遺愛。太宗怒,腰斬辯機”。

高陽聞訊,悲痛欲絕,心灰意冷,辯機死了,高陽的心也死了,父女自此失和,在父親葬禮上滴淚未見。

公元649年4月,唐太宗臨終前,太宗把太子託付給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太宗死後,22歲的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

653年,高陽公主謀求罷黜房遺直的爵位不遂,誣告房遺直對自己非禮,李治派長孫無忌調查事,硬生生憑空生出一場大案。

李世民當初先立8歲嫡子李承乾為儲君,但因承乾行事荒唐,被小人蠱惑謀反被廢;四子李泰為皇位臭招頻出,導致出局。在國舅長孫無忌、大臣褚遂良和房玄齡的大力支持下,643年李治被立為太子。

李唐皇帝對長孫無忌寵眷甚隆,李淵封其為齊國公,李世民封其為宰相,李治即位後,封其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但長孫無忌以天子舅父、開國功臣、顧命大臣、首席宰相的特殊身份,處處壓制李治,在朝堂之上公開自比隋代的越王楊素,其傲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李恪時居高位,處事穩妥,作為曾經的太子人選,在宗室諸王中較有名望,成為長孫無忌在朝中為所欲為的障礙。長孫無忌又一向和房玄齡是朝堂上的死對頭,房玄齡雖已去世,但他在朝堂上的勢力依然枝繁葉茂,長孫無忌為永保富貴榮華,對李恪、房玄齡等人是伺機打壓。

長孫無忌抓住高陽公主一事,刻意將案件擴大化和嚴重化,硬生生憑空生出一場大案,大肆打壓政敵,將李元景(李淵之子)、房遺愛夫妻、薛萬徹(妻為李淵之女高陽公主)、柴令武夫妻,李恪等處死,李恪的同母弟受牽連被流放,李恪的四個兒子也全被流放嶺南。與長孫無忌不和的江夏王李道宗也被牽扯進來遭流放,在途中病死。

但這也許就是個政治迫害!

李恪在臨死之前放話:“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沒想到一語成讖。

659年,武則天授意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造反,長孫無忌在流放地被逼自殺,他的兒子們也都流放嶺南。


美麗青春您真痘


公元653年的一天,倍受父皇唐太宗喜歡的高陽公主被自己的弟弟唐高宗李治賜死。提起這位金枝玉葉的高陽公主,人們總聯想到她與俊朗儒雅、玉樹臨風的才子辯機和尚通姦的事。她的死因卻少有人過問。現在來說說高陽公主為什麼會被李治賜死!

1.高陽公主捏造事實,惹火燒身。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公主,從小就嬌生慣養,形成了唯我獨尊,頤指氣使的個性。早先,與和尚通姦已經丟了皇家的臉面,但她絲毫沒有收斂。依然我行我素,囂張跋扈。她為了爭得房遺直(她丈夫的哥哥)的世襲爵位,居然捏造事實,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可惜,她的設計能力比弟媳武則天差了好幾條街,這事漏洞百出。可能是她覺得反正深愛自己的弟弟李治一直對自己疼愛🈶加,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為自己說話的。又弟弟日理萬機,不會細查這件事的。

但是李治偏偏在這件事上沒有聽信她的一面之詞,經過初步調查,他得出結論,高陽公主有誣告房遺直的嫌疑。🈶點書生氣的李治對高陽公主這個姐姐的好感驟降。又經歷了辯機和尚一事,他知道這個姐姐是翻雲覆雨的高手,並不簡單,於是,他要徹查!

2.高陽公主🈶謀反嫌疑,成為了她被賜死的直接原因。

高宗令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負責此事。經過長孫無忌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竟然得出了公主與其老公遺愛謀反的結論!本來,長孫無忌是奉命調查誣告這件事的,他卻在查案的過程中發現了高陽公主與老公意圖擁立李元景上位的事!嘿,唐朝好多事就是這麼奇怪,如女人武則天能當上皇帝就是一例!

高陽公主以前偷情就讓皇家難堪了,又有目空一切的毛病,儘管朝臣對她腹誹的人好多,李治對她還是再三寬容。可這事呢,不是忍讓就能過的呢。你偷情就偷吧,反正老爸已經處理了,我可以佯裝不知。你以前對公婆不孝順,我李治當時還小,也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父皇駕崩你沒有哭,姑且看作你心情不好,我也不與你計較。

但,這事是關係到自己的生命安危啊。關鍵是長孫無忌說她參與謀反的事🈶頭🈶尾,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李治不敢細想,他懂得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也懂得高陽公主謀反的多少🈶點水分,但,長孫無忌在,🈶些事高宗也作不了主。於是,這是這事成了唐高宗李治賜死高陽公主最直接的原因。

3.高陽不懂世故,率性而為,也是死因之一。

高陽公主無法無天,以前,曾讓陳玄運幫助她向鬼神祈福,還要陳玄運先生為她求測星宿。在她可能是出於好奇,無其它深意。但,在唐代,測星宿屬窺探天意,這無異於想窺測天子天威。上綱上線地說是有謀反的意圖,嘆!高陽公主太無知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女,雖然是庶出,但卻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聰明伶俐,千嬌百媚。由於父皇的過度寵愛,也養成了心高氣盛,刁蠻任性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她這種性格為以後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

高陽公主長大成人後,李世民為他做主,將她許配給開國元勳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同時,李世民對這個女婿也非常寵愛,比其他女婿好很多倍。

與父親房玄齡的滿腹經綸不同,房遺愛高大英俊,卻不學無術,只知享樂,高陽公主壓根沒有看上她。

但父皇之命不可違,高陽公主無奈出嫁了。面對自己不愛的人,她選擇了冷戰。



房遺愛使出渾身解數想討公主歡心,經常帶公主出去打獵,一來可以遊山玩水,二來可以顯示自己的男人氣概。

一天,公主累了,房遺愛看到附近有一個小廟,就安排她到廟裡休息,自己繼續去打獵。

這個廟裡的和尚不簡單,是風度翩翩、玉樹臨風的辯機和尚。他不僅容貌清秀,而且才華橫溢,在佛學上頗有造詣,年紀輕輕就受邀參加玄奘從西方取回經書的翻譯工作。

高陽公主看到面前的和尚英俊瀟灑,不卑不亢,彬彬有禮,出口成章,超凡脫俗,立刻眼前一亮,自己心中的夢中情人就應該是這樣的!

於是公主不再矜持,眼裡冒的都是小星星。在嫵媚性感,眼含秋水,投懷送抱的美豔公主面前,辯機和尚把持不住了,兩個人如干柴烈火,你儂我儂,擁抱在一起。



以後,高陽公主一有時間就去廟裡與辯機約會,很快被房遺愛堵在床上。

高陽公主二話不說,給他從宮裡挑了兩個絕妙的美女,讓他以後不要再煩自己。

房遺愛左擁右抱,興高采烈,不再管公主的事情,有時候還給公主與辯機約會打掩護。

此時,房玄齡去世,房遺直是嫡長子,繼承了“梁國公”的爵位。

高陽公主非常氣憤,自己貴為公主,應該由老公房遺愛繼承爵位。她鬧著要分家,好讓老公繼承爵位,還找到父親李世民那裡,說房遺直對皇帝不敬,心懷不軌。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寶貝女兒是什麼樣的人,根本沒有相信。



房遺直嚇壞了,急忙上書,要將爵位讓給弟弟。李世民知道是女兒在中間攪合,將高陽公主狠批一頓,此事才作罷。

同時,紙包不住火,公主與和尚的風流韻事終於敗露了。

長安巡捕在一個小偷家裡找到一個皇宮的玉枕,經過審問,是在辯機和尚的廟裡發現的,原來是高陽公主送給辯機的定情信物。

私藏皇家用品是大罪,驚動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讓徹查此事,辯機和尚在酷刑下交待了與高陽公主的私情。

唐太宗大怒,將辯機和尚腰斬,還殺掉了高陽公主身邊的幾十名侍女,同時不準高陽公主進宮。

高陽公主恨透了父親,直到李世民去世,她也沒掉一滴眼淚。

當然,她也沒閒著,又找了一些帥哥代替辯機,都是和尚和道士。如果說她與辯機是真正的愛情,最愛的人慘死,讓她徹底放浪形骸,玩世不恭了。

唐高宗李治即位後,高陽公主又開始鬧騰,要求房遺直讓出爵位給自己的老公。

李治很頭痛,於是對房遺直和房遺愛各打五十大板,分別貶到隰州和房州為刺史,一個山西一個湖北。

高陽公主這口氣沒出來,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次把自己和老公的性命作沒了。



永徽三年十一月,高陽公主跑到李治那裡,告大伯子房遺直非禮自己。李治知道又是一場鬧劇,高陽公主非禮房遺直還有可能。可是又不能不理睬,於是就讓宰相長孫無忌審理,沒想到折騰成為一場驚天大案。

長孫無忌一直與房玄齡不對付,雖然此刻房玄齡已死,但家族勢力還在,他終於找到了對付房家和其他仇家的機會。

長孫無忌首先找房遺直閒聊,循循善誘,誘導房遺直揭發弟弟房遺愛。房遺直在氣憤中想到了一件以前的事情。

永徽二年,大將薛萬徹被貶為寧州刺史以後回京,因為與房遺愛私交很好,吐露出對朝廷的不滿。

房遺愛說,以後如果有變化,咱們應該擁立荊王李元景為主。

這句話房遺直應該是偷聽到的。

長孫無忌大喜過望,這是謀反大罪!立刻將房遺愛、李元景、薛萬徹、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列入謀反大案中。



同時,長孫無忌也不會放過高陽公主。他聽說高陽公主曾經指使掖庭令陳玄運,窺伺宮中的動向,並觀察星象變化。這也是謀反!

在長孫無忌的嚴刑拷打之下,這些人為了保命,互相揭發,謀反的人越來越多,連吳王李恪也被房遺愛揭發,基本上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唐高宗李治看到這一系列謀反名單,呆若木雞,這些人很多都是皇親國戚。他是仁厚之人,想對其中有些王爺法外開恩,被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兩個託孤大臣拒絕。

李治性格軟弱,也只好按照所謂國家律法秉公處理。

最後高陽公主和老公房遺愛都被殺。估計此時高陽公主的腸子都悔青了,可是已經無力迴天。



最後,害人者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也落得同樣下場。褚遂良先被貶出京城,到廣西和越南,最後死在任上。

長孫無忌因為得罪了武則天,以謀反罪被髮配黔州,被逼自縊,子孫流放嶺南為奴。


子龍威武煮酒談史


不是李治要殺,是長孫無忌殺的。

高陽公主生活不檢點,養和尚自己用,估計大禿頭小禿頭用起來爽吧。駙馬房遺愛養女人,倆人大戰一場,最後各玩各的。老大房遺直勸弟弟和弟媳,人家不聽還跟房遺直幹,氣得房遺直不管了。鬧到李世民那,被臭罵了一頓。

後來李世民死了,李治繼位了。首輔顧命大臣就是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表面上不干預李治,但所有的勢力基本都握在長孫無忌手裡。

高陽公主浪得不輕,每日裡跟一幫酒肉朋友談天說地議論朝政,房遺直認為這樣早晚會連累整個房家,他爹房玄齡的遺蔭早晚被高陽公主敗光,房家早晚全家滅門,所以房遺直公開發表聲明,跟房遺愛斷絕兄弟關係,不跟他再發生任何瓜葛。

沒有了老大的約束,這夫妻倆更浪了,弄了點人就要造反,結果被滅了。造反是個大事,得由重要的大臣坐鎮親自審理。長孫無忌抖擻精神,想給當時一心相當皇后的武則天看看,老夫尿性到什麼程度,也想震一震李治,你舅舅還是你舅舅。

長孫無忌乾脆利落地給高陽公主夫婦定了謀反的嘴,本來要誅九族的,但房遺直早就聲明跟老二沒有任何關係了,於是就直接把高陽和房遺愛弄死了,這還不算,順帶把平日跟長孫不太對付的幾個大臣也直接給扣上同黨的帽子給誅了。這還不夠,把那個擁有隋唐兩朝皇家血統的楚王李恪給判了同黨的罪,給殺了。這本來就跟李恪沒關係,李恪當時已經不得勢了,李治已經當皇帝了,他對李治沒有威脅了,但長孫無忌認為他活著就是李治的威脅,捎帶就把李恪殺了。李恪臨死前,說長孫一族不得好死。

這事處理完了,乾脆利落,一舉弄死一個公主一個駙馬,一個皇帝的親哥哥親王,還有一幫捎帶腳的反對大臣。李治求情放了高陽公主都沒管用,這敲山震虎乾的漂亮。

當初李治和武則天親自去長孫無忌的府上送禮,又封長孫無忌的寵妾生的三個兒子做大官,好讓他點頭同意李治立武則天為後,長孫無忌顧左右而言他,收了禮兒子當了官,就不答應讓武則天為後,所以武則天恨他入骨,李治煩他如蠱。尤其這次高陽謀反罪,實際證據並不完整,但他硬是給定了謀反,還順帶殺了一個親王,來讓李治和武則天知道這個朝廷誰說了算。作為帝王,李治雖綿,但他的皇權是不容挑戰的,於是武則天出面,李治松繩子,武則天攛掇人告發長孫無忌,以便除掉他。

因果輪迴,長孫無忌被告謀反,殺了全族,長孫無忌一家被流放。流放途中,李治下旨讓長孫無忌自盡,長孫無忌上吊自殺。

高陽公主的死,只不過是個偶發事件,是他們鬥爭的犧牲品


老夫會天降插


趣談答案:因為源於一次非常奇特的政治鬥爭,這次政治鬥爭有兩個主要人物分別為:長孫無忌和房玄齡。

高陽公主的小可愛

在唐朝歷史上,有無數的史學家對於高陽公主描繪得滋滋有味,這是非常罕見的,也是非常難讓人理解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高陽公主的確非常的漂亮,甚至那些史官也都希望能夠和高陽公主參上一腿。

而高陽公主和李治雖然不是同一個母親生出來的,卻有著同一個父親,那就是李世民。

因為高陽公主長得比較可愛,而且非常的機靈,又很懂得拍馬屁,慢慢的李世民對他也越來越好,在後來李世民直接把高陽公主賞賜給房玄齡的二子房遺愛。

這也能夠看得出來,李世民對房玄齡是非常看重的,甚至與房玄齡的關係非常的好,要不是如此的話,也不會把自己最寶貝的女兒嫁給房玄齡的第2個兒子。

高陽公主的糊塗賬

在房玄齡去世之後,高陽公主就曾經慫恿自己的夫君和他的大哥分家。

之所以分家是因為分家之後有很多的好處,房遺愛聽從了自己媳婦的意見,並且最終把自己的大哥告上了衙門。

而房玄齡的長子及時的回饋給李世民真實的情況,自此開始李世民有意無意的疏遠高陽公主,並且認為她品行不佳。

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高陽公主非常的生氣,非常的傷心,通過藉助某些慾望來讓自己忘卻傷心的事情。

高陽公主先後和多個人發生過曖昧關係,為了彌補自己的夫君,高陽公主甚至主動的找到兩個妙齡女子,給自己的夫君送了過去。

一次奇特的鬥爭

再後來李治開始上位,李治當上皇帝之後,對於朝中勢力進行了一次大洗牌,這個時候因為房玄齡已經去世,所以房玄齡原有的勢力出現大幅度縮水。

而李治比較信任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為了抵消房玄齡的勢力,開始了一系列攻擊房玄齡的行為。

儘管房玄齡已經去世了,但是房玄齡的孩子尚在,慢慢的長孫無忌就發現,通過高陽公主來擊潰房玄齡的家族勢力會有很大的突破。

也正是這樣,高陽公主僅僅是因為放蕩不羈犯了一個小錯誤,卻糊里糊塗的把自己的命也搭了上去。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在風氣開放的唐代歷史上,美豔且膽大的高陽公主,是個出名的“紅人”,這位唐太宗的寶貝女兒,唐高宗李治的姐姐,直到今天還是好些野史小說裡的“熟臉”,其“奔放”的私生活,更叫多少野史粉們津津樂道。可這樣一位“大唐名媛”,卻還是在永徽四年(653)被“賜自盡”,死在自己弟弟唐高宗李治手中。

野史裡素來以“窩囊”形象示人的唐高宗李治,怎麼會下得了這狠手?這樁典故,可不止是骨肉相殘的悲劇。確切說,就是高陽公主“作死爭家產”引發的“政治大地震”。

作為一位生年都不祥的公主,深受唐太宗嬌寵的高陽公主,在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就是相當“走紅”:她被唐太宗安排嫁給了大唐名臣房玄齡之子房遺愛,在唐初諸多公主裡,是出名“嫁得好”的一位。脾氣自然也刷刷漲,平日裡飛揚跋扈成習慣,還一個不小心,與僧人辯機(《大唐西域記》執筆人)鬧出了醜聞,還夥同老公房遺愛一道,與大伯哥房遺直爭家產,鬧得雞飛狗跳。

幾番折騰下來,這位高陽公主也自然在大唐爆紅,可貞觀年間有唐太宗寵著,惹多大的禍,都有這位鐵腕帝王來打掃殘局。等到了弟弟唐高宗李治在位,可就不慣她這臭毛病。一看房遺愛哥倆還在掐,乾脆各打五十大板,把兩家人都給貶到外地做刺史。那捱了一悶棍的高陽公主,是不是就該消停了?繼續爭!

要知道,這高陽公主,可是個不屈不撓的脾氣,當年她與僧人辯機的醜聞事發,惹得唐太宗一怒處死了辯機,還殺了數十個婢女。可她卻是再接再厲,繼續鬧各種醜聞。爭家產的事兒,那豈能甘休?特別是房遺直繼承的世襲爵位,那更是充滿誘惑力。那怎麼爭?高陽公主想了個“高招”:姐當年不是因為“醜聞”栽的跟斗嘛,那就拿醜聞做文章。

於是,永徽三年(652),大唐政壇上平地一聲驚雷:高陽公主憤怒揭發大伯哥房遺直“無禮於己”:一代名相房玄齡家的長子,竟然敢性騷擾身為大唐公主的自家弟妹?這還了得!震驚的唐高宗李治,連忙命自己的心腹重臣,亦是大唐政壇的頭號人物長孫無忌,負責審查此案。

但高陽公主哪裡想到,等這事進入了司法程序,就完完全全跑了偏。審案的長孫無忌,半句“性騷擾”的事兒都不問,竟反覆在查“你們有沒有謀反”。這節奏一帶,房家哥倆的互撕模式暴烈開啟,被扣了“性騷擾”大帽的房遺直更是憤怒反擊,陸續爆出震撼猛料:我“性騷擾”她?你知道他們倆口子(房遺愛夫婦)都幹了啥不?他們還和大唐戰神薛萬徹嘀嘀咕咕,說要擁立荊王李元景造反呢!

好好的“性騷擾”案,怎麼就跑偏到“造反”上去了?因為這為爭家產潑髒水的高陽公主,引爆的卻是一枚危險的啞彈:唐太宗晚年的奪嫡之爭。

比起唐初“玄武門之變”的血雨腥風來,唐太宗晚年的“太子爭奪戰”,也是掐的一塌糊塗。而高陽公主與丈夫房遺愛,卻都是昔日“爭太子熱門”魏王李泰的親信。雖說此時李治已經登基,李泰也已去世,可相關的暗流依然湧動。特別是在主審此案的長孫無忌看來,與其辦個“性騷擾”案,不如拿這事當個引子,把那些當年的“反對勢力”,統統來個一勺燴。

順著這個思路,這件案子的“畫風”也就陡然突變。膽慫的高陽公主老公房遺愛,更是說話不把門,幾乎是長孫無忌暗示招啥,他就乖乖說啥。比如戰功卓著的大唐名將薛萬徹與執失思力,甚至還有李治的堂叔江夏王李道宗。而除了荊王李元景外,吳王李恪,這位李治當年“上位”太子的最強競爭對手,也跟著悲催躺槍,被房遺愛胡亂攀誣,做實了謀反大罪。

於是,這樁讓大唐上下議論紛紛的“桃色新聞”,最終以血腥方式收場: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三人被定為首犯,慘遭“伏誅”。這三人裡,最讓多少後世軍事迷痛心的,當屬薛萬徹。這位曾經北擊突厥西擊吐谷渾,打出唐王朝赫赫天威的名將,刑場上依然仰天長嘯:“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固好,豈得坐房遺愛殺之乎!”其英雄氣概,令劊子手也打哆嗦,連砍了三刀,才砍下這位硬漢的頭顱。

而高陽公主,也被賜自盡,以作死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折騰。與她一同被賜自盡的,還有李恪李元景兩位王爺。以大唐的法律來說,這樁案子,確實是百分百的冤案。

“躺槍”的李恪,更在自盡之前,悲憤喊出了此案的真相:“長孫無忌構害良善,竊威弄權,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多年後,遇上“新對手”武曌的長孫無忌,果然應驗了這聲怒吼。

而對於唐王朝來說,這樁冤案的傷害,不止是幾個家庭。大唐的諸多文武英才,都在這場案子裡蒙冤,看似依然蒸蒸日上的唐王朝,其實元氣遭受了一次重創。而從唐高宗晚期起,後來者們也是有樣學樣,一次次羅織罪名興起大獄,還差點叫上升期的大唐,一不留神就改了姓。這樣的爭鬥,傷害的是國家,最終,也不會有真正的贏家。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江潤南《從房遺愛謀反案看封建法律的工具性》、鄭敏《高陽公主謀反案辯誣》


我們愛歷史


唐朝永徽四年(西曆653年),唐高宗賜死其姐姐高陽公主。這便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高陽公主案”。如同蝴蝶效應一樣,或許唐高宗沒有想過,這一案件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一度導致李唐政權陷入他人之手。

“高陽公主案”的起源,要從太宗一朝說起。

太宗朝的內鬥

大唐朝廷從大唐一統天下的那一天開始,就陷入嚴重的內鬥中。唐高祖李淵在位的時候,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就因為皇位而明爭暗鬥。最終,這場鬥爭以玄武門之變而告終,秦王李世民奪取了皇位。

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後,其秦王班底也陸續成為了朝廷的要員——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朝廷要員們,在李世民的繼承人問題上,也出現了分化——有支持太子李承乾的,有支持魏王李泰的,還有支持吳王李恪的。最終,在各方勢力的爭鬥下,李世民的這三個兒子,都陸續出局,李世民轉而冊立李治為太子——便是後來的唐高宗。

李世民去世後,唐高宗開始體會到了太宗朝給自己留下來的一系列後遺症。

長孫無忌的橫行

在太宗一朝,長孫無忌始終作為重臣出現。到了高宗朝,長孫無忌萌生了做權臣的念頭,而高宗皇帝,又恰好較為軟弱。這就讓長孫無忌弄權,有了可以操作的環境。

不過,此時朝廷裡,敵視長孫無忌乃至敵視高宗皇帝的勢力依舊存在——比如吳王李恪,就一直認為皇位屬於自己的,李治屬於僭主。此外,還有曾經支持李泰的勢力:比如房玄齡家族,也成為長孫無忌的絆腳石。對於長孫無忌來說,不能除掉這些絆腳石,自己的權臣美夢,是無法實現的。

恰好永徽四年,房玄齡之子房遺愛的妻子高陽公主,向朝廷告發:房玄齡的另一個兒子房遺直對自己動手動腳,亂了君臣大義。高宗皇帝於是委派長孫無忌徹查此事。

這讓政治鬥爭經驗豐富的長孫無忌發現了機會。於是,長孫無忌利用這一事件,開始大興冤獄,開始針對李恪、李泰的殘餘勢力,進行追殺:長孫無忌利用房遺直等人的口供,羅織出關於李恪以及李泰的舊黨陰謀推翻唐高宗,建立新朝廷的罪名,並藉此,誅殺了諸如荊王李元景、駙馬薛萬徹、李恪等政敵,高陽公主,也被賜死。

至於李治賜死高陽公主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於長孫無忌在朝中勢力較大,而李治本身則較為軟弱,最終,李治受長孫無忌脅迫,而宣佈賜死高陽公主。


不過,長孫無忌雖然倚仗高宗皇帝的軟弱而橫行朝堂,但是,也因為高宗皇帝的軟弱,讓武則天有了插手朝政的機會。高陽公主案的六年後——唐顯慶四年(西曆659年),武則天的親信誣陷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被迫自殺身亡,不知道臨終前的長孫無忌,有無想到六年前被自己所陷害致死的人們?


藤樹先生


公元653年的一天,對高陽公主失望至極的李治賜死了他的這位姐姐,方式是勒令其自盡。

但李治殺姐和父親李世民殺兄之後情況有很大不同,因為他下令殺死自己的姐姐後,並沒有人去指責他。原因是為何呢?因為他這個姐姐在很多人看來完全是死有餘辜。


對於高陽公主這個人物,相信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還停流在她的風流豔史上,她的風流是出了名的,在有了自己的駙馬之後,還選擇了和辯機和尚私通。

在古代的時候,公主代表的是皇家的臉面,公主作出私通的舉動,確實有點打了皇家的臉。

但李治是因為這個才對她作出懲處的嗎?顯然不是。私生活這檔子事,在整個大唐都是特別糜爛,倒不是她高陽公主一人,很多時候都見慣不慣了,李治顯然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就要殺她的。



李治的脾氣非常好,這是公認的事實。史書記載,其:仁孝,公輩所知。他有時候給人的感覺甚至仁孝到有幾分懦弱,他不是會暴怒的人。

他這樣一個人他突然下令殺死高陽公主,肯定是因為高陽公主做了一些無法被原諒的事情,我們通過還原史料來分析一下。

一、主使掖庭令陳玄運伺宮省祥

高陽公主第一次惹怒李治是她曾讓陳玄運幫助她向鬼神祈福,還有觀測星宿。

這個行為在今天看來可能沒有什麼,但是在古代時候星宿即天意,天意即天子,這種行為無異於想窺測天威,也就是有想謀反的意圖,這是讓高陽公主後來死亡的一個導火索。


二、主既驕恣,謀黜遺直而奪其封爵,永徽中誣告遺直無禮於己。

而且高陽公主不僅做出窺探天機這種不過腦子的事,還仗著自己是公主相當的囂張跋扈。

她為了篡奪房遺直的爵位,居然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她沒有做周密的佈局,她覺得疼愛自己的李治肯定不會仔細查證這件事。

但是聰慧的李治一向知道自己的姐姐是個什麼人,所以並沒有聽信她的一面之詞,而是很快就還原了事情的真相,認定了高陽公主誣告房遺直的罪行。而這次誣告也讓李治對高陽公主這個姐姐再次好感驟降。


三、高宗令長孫無忌鞫其事,因得公主與遺愛謀反之狀。

接下來的事情就有些魔幻了。長孫無忌本來奉命去調查誣告這件事,但是他在查案的過程當中卻偶然發現高陽公主意圖擁立李元景謀反,這純屬意外收穫,高陽公主此舉相當於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高陽公主本來就一身毛病,李治對她是再三忍讓,可她如今卻還想著謀反,這再怎麼老實的人我相信也會爆發。

而且如果說之前的事李治出於感情還能夠原諒的話,但最終這個證據確鑿的謀反之事是無法被原諒的,即使是公主,也沒有特權,這次證據確鑿的謀反,也是李治最終賜死高陽最核心的原因。

高陽公主可以說精準地給大家詮釋了什麼叫不作死就不會死。高陽公主生在皇室,還趕上了李治這麼好的哥哥,本來只要她沒有做大逆不道的事情,就能享受最美好的生活。可是她酷愛作死,最終把自己送進了深淵,這怪不了別人,只能怨她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