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總是悲觀低落?想成功“解救”,父母需學會這一點

現在抑鬱症已經成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抑鬱症多半是來自於童年陰影所造成的影響。但是最近查閱資料發現,

抑鬱症的起源很有可能來自於幼兒階段。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孩子情緒總是悲觀低落?想成功“解救”,父母需學會這一點

幼兒期是指3歲到6歲的年齡段,也就是我們上幼兒園的階段,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階段。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避免的危機是內疚感。

抑鬱症可以發生在所有的年齡段,當曾經天真無邪的孩子患上抑鬱症的時候父母所無法接受的。或許許多父母會納悶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可能是假的。

但是兒童抑鬱症確實存在,因為處於心理和身體的成長階段,兒童抑鬱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孩子情緒總是悲觀低落?想成功“解救”,父母需學會這一點

自信心的喪失

幼兒期孩子的想法總是天馬行空,他想到什麼、看到什麼,就會覺得他們都是有生命的,覺得很多事情都是活的,都是鮮活的,不是死的,不是沒有生命體徵的死物、

有時候他看到一棵樹,看到一隻鳥,他都會哭泣,就算只是看到書上的一個東西都很感動,那麼這個時候他所有的創造性都被調動起來了。

那麼這個時候作作為父母,不要去打擊他、打壓他、或者是嘲笑,如果這樣做的話,孩子的創造力基本上就會都沒了,而且會喪失自信心。

從而變得在情緒上很悲觀低落,並且覺得很多東西都很無趣,也喪失了對自我的追求以及情緒上的消極波動。

孩子情緒總是悲觀低落?想成功“解救”,父母需學會這一點

自主性的重要

而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那麼他就會喪失自主性,在傷害孩子的自主感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內心就會失去自主感,長大後容易患有抑鬱的情緒。

而且對於一個患有抑鬱症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很有可能發生重大的挫折或者變化,並且他們的身體和精神方面也會有重大挫折變化。

並且如果這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保護不當的話孩子就又會產生一種懷疑,所以在孩子的創造力的這個階段我們一定要拿捏好。

孩子情緒總是悲觀低落?想成功“解救”,父母需學會這一點

主動性的好處

而當一個人的主動性增強之後,有了目標感,自然就會覺得每天的生活都是精彩紛呈的,每一天都是充滿希望的。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人自然就不會覺得焦慮,也不會抑鬱。

總之,家長要明白的就是在嬰兒後期著重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也就是訓練孩子意志力的堅持度。

要知道抑鬱症的典型特徵就是意志力薄弱,所以在嬰兒後期這個階段沒有培養好堅強的意志力,那麼長大後意志力很薄弱,對於很多問題都會容易放棄,從而意志消沉,產生抑鬱。

孩子情緒總是悲觀低落?想成功“解救”,父母需學會這一點

在幼兒期,建立強大的主動感,也是在找回自己內心強大力量的體現,也是為強烈目標感種下一顆種子,從而在成長過程中自信而自強。

但是在如今現下常態中,這個問題真的是很嚴重,造成的後果不是簡簡單單寥寥數語就能說的明白的,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尤為重要的。

現在並不是之前的舊社會,養育孩子只要能穿的上衣服,能夠吃飽就行的,我們現在要付出比之前多千百倍的精力去注重孩子的發展,才能保證孩子是真正的健康成長。現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頻率越來越高,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教育的根本是家庭教育加學校教育加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擺在首要的因為家庭才是一個孩子在成長中,能夠呆的時間最久的,也是能從中感受到最多的。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才是在孩子的教育中佔有主導地位的。

孩子情緒總是悲觀低落?想成功“解救”,父母需學會這一點

所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有真正的瞭解孩子的心理,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去看待問題,瞭解孩子的想法與需求,才能更好的去進行溝通與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