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狸貓換太子事件到底是真是假?

華墨show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由於曾被改編為評劇、京劇、豫劇、黃梅戲、淮劇、湘劇、呂劇、潮劇等多個劇種搬上舞臺表演,加上故事曲折離奇,而且還有包青天包拯的剛正直膽,所以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故事講述宋真宗的寵妃劉妃一直沒有生育,與太監郭槐密謀,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偷換了李宸妃所生的嬰兒。李宸妃因此被打入冷宮,並差一點被劉妃害死。後來劉妃做了皇后,李宸妃所生的嬰兒長大繼承了皇位,成為宋仁宗。

後來,包拯在陳州放糧時遇到李宸妃,揭開了事實真相。李宸妃和宋仁宗母子相認,而罪魁禍首劉太后陰謀敗露,自盡而死。

然而,這些都是戲文裡的故事,歷史真相到底如何呢?

首先,故事裡的四大主人公:宋真宗、宋仁宗、劉妃、李妃都是真實存在的。奪子的事也的確存在、人物之間的關係也是真實的。宋真宗是宋仁宗的父親,宋仁宗的確是李宸妃所生,而且他自己原先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劉妃的確很受宋真宗寵幸,後來也的確被封為太后。

不過,劉後並沒有小說裡的那樣心腸毒辣,奪子事件的主謀其實並不是劉妃,而確確是皇帝宋真宗本人。宋真宗很寵幸劉德妃,想立她做皇后,可惜劉妃一直沒有生育,而且真宗的兒子們都相繼夭折了,這讓宋真宗很頭疼。

後來,宋真宗臨幸了劉妃身邊一個漂亮的宮女李氏。後來李氏還真的懷孕生下了一位龍子,不過孩子一出生就被劉妃抱走了。在宋真宗的授意下,宮中對外宣稱這孩子是劉妃所生。後來這位龍子被立為太子,劉妃也被冊封為皇后。

歷史上真實的劉後,並沒有加害李氏,而且還勸說皇帝加封李氏為才人。但李氏自認為自己地位卑微,所以即使在親生兒子宋仁宗登基繼位之後,也始終沒有與其相認,這與戲文故事不一樣。

由於宋仁宗登基時只有十二歲,所以朝中大事都有劉太后做主。後來,李氏病故,劉太后本打算用一般的宮人禮儀下葬。但是劉太后的親信,丞相呂夷簡對劉後說:如果太后想要日後保全劉氏家族,請一定要厚葬李氏!

劉太后死後,宋仁宗終於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並且有傳聞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被劉太后毒死的。宋仁宗勃然大怒,立即派御林軍包圍了劉太后親屬的府邸。同時自己前往李氏陵寢,他要開棺驗屍。

當棺木打開後,仁宗發現自己的母親衣著雍容華貴,是按皇太后禮儀下葬的,而且並無中毒跡象、仁宗這才意識到自己錯怪了劉太后,下令撤回了御林軍。

歷史上的劉後,仁慈善良。她雖然搶了李氏的兒子,但她善待李氏,並且認真撫養教育太子,培養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仁君——宋仁宗。這才是狸貓換太子故事的歷史真相!





避風的大樹


所謂的狸貓換太子是沒有的,但是太子親媽身份被隱瞞是有的。

所謂“狸貓換太子”就是宋仁宗趙禎和他“母親”太后劉娥之間的一段故事。

簡單介紹一下,宋仁宗是歷史上少有的好脾氣帝王,電視劇少年包青天中的那位皇帝就是他了。而在真實歷史上,包拯就更過分了,朝皇帝提意見,口水都噴在宋仁宗臉上了,趙禎還只能默默忍受,不敢打擾他。

而太后劉娥也是一位傳奇,歌女出身,被人買下當老婆,又一度要被賣掉。後來,她被人看重送給了宋真宗趙恆,並得到了他的喜愛。

宋真宗喜歡她到了什麼程度呢?

他的父親宋太祖對他找的劉娥很不滿,認為身份低微,而且有嫁過人的黑歷史,要他遠離劉娥。而這位不以強硬著稱的趙恆這一次卻對他的父親頑抗到底,絕不聽從,甚至將劉娥安排在心腹家中,每晚去找她幽會,常年不斷,一直到他父親去世他登上皇位。

或許是皇宮中環境不好,從趙恆開始歷代皇帝都子嗣艱難。趙恆的原配皇后沒有生下孩子,他的摯愛劉娥也沒能做到,甚至他一度覺得自己將斷子絕孫,已經開始從近親中挑選繼承人的時候。一個劉娥身邊的李姓侍女卻成為大功臣,成功誕下了宋仁宗趙禎,但在名義上成為劉娥的兒子,並且對趙禎也是隱瞞了事實。

當然,紙是包不住火的,真相總有大白的一天。在劉娥做太后,甚至垂簾聽政,大權在握的時期,沒有人敢去提及這件事。但當劉娥一死,宋仁宗真正掌權後,想要通過告知皇帝身世來得到好處的人就多了。


婁南散客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定型於清代說書藝人石玉昆所編《三俠五義》,但類似的故事(講述宋仁宗身世)在明代小說中已出現,如包公案故事《桑林鎮》,只是尚未演繹出“狸貓換太子”的情節。

不過,“狸貓換太子”故事雖然是文人捏造,卻另有所本,因為歷史上的宋仁宗,身世確實有些曲折。他的親生母親,是宋真宗章獻皇后劉娥的一名侍女李氏,偶然一次與皇帝有一夕之歡,便有了身孕,後來產下仁宗。但仁宗從小就過繼給章獻皇后為子,由楊妃撫養長大,所以仁宗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按《宋史》的記載,“初,仁宗在襁褓,章獻以為己子,使楊淑妃保視之。仁宗即位,妃默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直到仁宗成人,才從皇叔那裡得知自己的身世。

不管怎麼說,真實的宋朝歷史中,並沒有出現“狸貓換太子”的事情,也沒有《狸貓換太子》講述的那般離奇。但由於仁宗皇帝的身世確實比較曲折,在民間便被戲曲文人演繹成傳奇故事,情節越來越富戲劇性。

“狸貓換太子”還有另一個故事原型,但這個原型跟宋仁宗沒有關係,而是明孝宗的身世。明孝宗是明憲宗的兒子,是一名偶爾被憲宗皇帝臨幸的宮女紀氏所生。明憲宗寵幸萬貴妃,而萬貴妃心腸歹毒,見不得別的嬪妃生育子嗣,見紀氏有身孕,便命一名宮婢帶了墮胎藥給紀氏。幸虧那宮婢心軟,下不了手,回去謊報紀氏只是有“病痞”,並未懷孕。數月後,紀氏偷偷生下兒子,萬貴妃聞知,又派太監張敏前去溺死新皇子。張敏又冒死將皇子藏起來,用“粉餌飴蜜”餵養大。到皇子六歲時,明憲宗才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兒子。

明朝文人編造“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很可能就是借宋仁宗的殼來影射明孝宗的身世與明代的殘酷宮鬥。你看戲文中的“狸貓換太子”主要情節跟明孝宗身世多麼相似:“狸貓換太子”故事裡的劉妃,與其說是宋代的劉娥,不如說更像明代的萬貴妃;故事裡的宮女寇珠和太監陳琳,宋代史上並無其人,反而跟救過明孝宗小命的宮婢與張敏高度相似。宋代後宮之內儘管也有宮鬥,但還不至於像明朝宮鬥那麼殘酷。


吳鉤的鉤沉


我們看過《三俠五義》的都知道,裡面有一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裡面講的是北宋宋真宗時期,劉妃和李妃兩個人都懷有身孕,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很大的可能被立為皇后,劉妃為了不讓李妃登上皇后的座位,勾結太監總管郭槐,在接生婆的配合下,趁李妃分娩時由於血暈人事不知的時候,將一直剝了皮的狸貓換掉了剛出生的太子,並命令宮女寇珠勒死,寇珠於心不忍,偷偷將太子交給宦官陳琳,陳琳又把太子轉交給當時的八王爺撫養。

宋真宗看到血淋淋的狸貓,以為李妃生下一個妖怪,大為震怒,將她打入冷宮。劉妃也生了個兒子,順利登上皇后的位置。誰知道沒過幾年劉妃的兒子病死,宋真宗沒有兒子繼承皇位,只得將八王爺的兒子過繼給自己當義子並立為太子,這個小孩正是當年李妃被偷換掉的兒子。後來宋真宗去世,太子登基,當時的大臣包拯在陳州辦案,碰到乞討的李妃,得知真情,帶她回宮和親生兒子也就是皇上見面,這才真相大白,而早成為了太后的劉妃知道事情敗露,自盡兒子

整個故事是小說虛構出來的,因為精彩而廣為流傳。真實的歷史上宋仁宗的確是一個姓李的宮女所生的,因為宋真宗無子,劉皇后安排李姓宮女和宋真宗生了一個兒子,由劉皇后親自撫養長大成人,悉心照料培養。宋真宗死後,宋仁宗繼位,因年紀太小,劉太后垂簾聽政了十一年。

真實的劉太后並不是陰險毒辣的人,非常仁慈,對宋仁宗的生母李氏也善待與她,吧她從宮女晉升到䆣妃,在她死後,也按皇后的規格厚葬。


霦舞


包青天真的曾斷過“狸貓換太子”一案嗎?一代天子是否真的被人用狸貓換過?帶著這些未解之謎,讓有書君跟大家一起,從史海中鉤一下這些陳年舊事,辨一下這些事件的真偽。

一、戲曲《狸貓換太子》的主要內容。

戲曲《狸貓換太子》大致內容是:北宋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有一次奉命出巡,途中遇到一個失明的老婦人,老婦聲稱自己是先帝宋真宗的妃子,是當今皇上仁宗的生母李娘娘,並且哭訴了自己的遭遇。

原來她只是一個宮女,偶然的機會,得到皇帝宋真宗的寵幸,懷孕後地位逐步上升。後來,成為皇后的劉德妃自己懷不上孕,心生嫉妒,當李氏生下孩子以後,劉德妃就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下了孩子,李氏也因此被打入冷宮。

她後來趁機逃出宮庭,居住在這破窯裡。

負責處死孩子的宮女、太監不忍殺死孩子,就交給八賢王撫養。後劉妃生的孩子也夭折了。宋真宗無後,便讓兄弟八賢王的兒子繼承了皇位。

其實這個孩子就是當初被換掉的太子。劇的最後,包拯為李娘娘申了冤,使她與宋仁宗母子相逢大團圓。

二、《狸貓換太子》在歷史上有真實的故事原型。

《宋史》中有相關的記載。

李娘娘確有其人。其實她就是李宸妃。她曾是劉皇后的侍女。因為得到了宋真宗的寵幸,懷孕了。後來生下了一個男孩,當孩子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劉皇后就把他認做自己的乾兒子。

1023年,真宗去世,年僅13歲的仁宗即位,劉皇后就變成了劉太后,因為別人都怕她,所以沒有人敢向仁宗說出他的身世。1032年,李氏病重,被封為宸妃,不久,就去世了。

剛開始,劉太后準備以一般宮女的身份處理李宸妃的後事,但是丞相呂夷簡向太后建議,如果皇上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這樣處理也不足為過。

如果將來他萬一知道了,李氏就是他的生母,不厚葬的話,恐怕將來皇上怪罪下來,就不好收場了。

劉太后覺得有道理,就聽從了丞相的話,採取了規格比較高的標準埋葬了李氏。

後來,劉太后也去世了,燕王便趁機告訴了宋仁宗,關於他的身世,並且說李氏死於非命。

宋仁宗當場痛哭流涕,並親自去查看生母是不是真的遭受虐待而死。結果打開棺槨,看到裡面裝滿水銀,並且李氏身著太后裝,面容看起來還像生前一樣。看到這裡,宋仁宗嘆了一口氣,怒氣才有所消減。

另外,《狸貓換太子》跟真正的歷史有些相近,但是關於戲劇中提到包拯與這件事有關,則是不可能的。

因為據史實記載,1027年,包拯考中進士,此後直到1043年,他都只是一個地方官,此時並沒有介入皇家糾紛的機會。而在1043年,李宸妃的事情已經真相大白,可見,此事跟包拯並沒有什麼關係。

古代文人為了讓故事更好看,在現實的基礎上,把情節設計得更加離奇、怪誕。因此,只有“包青天”才有能力讓真相大白於天下,所以這件事只有“安插’在他的身上了。

戲劇也好,真實事件也罷,善良的人們總是希望,再大的冤屈,為官者也能為民作主,為人間伸張正義。並且希望好人有好報,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希望世上不要再出現骨肉分離,親情撕裂的事情。唯願歲月靜好,讓人們安享太平盛世。


有書博物館


【文藏來答】歷史真相往往比傳說更加詭異,狸貓換太子就是個例子。

雖說《狸貓換太子》出自小說演義,也並非空穴來風,其中太子的原型就是宋仁宗(趙受益,後改名趙禎)。宋仁宗生母是李氏(劉妃的侍女),但出生後就被皇帝寵愛的劉妃抱養,劉妃憑藉小皇子趙受益,順利登上後位,後來成為垂簾聽政的皇太后。而宋仁宗生母李氏至死未能與宋仁宗相認,她死後,宋仁宗才知道真相。

不過,故事絕不能與歷史相提並論,真正的劉太后劉娥,並非奸詐小人,她抱養宋仁宗另有隱情。此外,劉娥還是一位能與武則天並稱的傑出女政治家。

劉娥深得宋真宗的喜愛,卻一直未能生下一兒半女。宋真宗也很苦惱,他的五個兒子相繼夭折,眼看皇位後繼無人。

當時很多大臣都以劉娥出身卑微,且一直未孕,而反對立她為後。劉娥對後位志在必得,所以她和宋真宗來了一招“借腹生子”——劉娥的侍女李氏懷了龍種。宋真宗高興啊,立馬封李氏為才人。李氏在宋真宗和劉娥的殷切期盼下,終於生下了一個皇子——趙受益(後改名趙禎,這就是宋仁宗)。

然而,接下來上演的卻不是月黑風高夜狸貓換太子的劇情,而是宋真宗讓劉娥把孩子抱養在她名下,並宮裡另一位寵妃楊淑妃共同撫養,也是變相提升孩子在宮中的安全性。後來劉娥藉著小皇子順利封后,小皇子被冊立為太子,再後來皇帝去世,劉娥以太后身份帶著13歲的小皇帝臨朝稱,政治能力堪與呂后、武后相提並論。

至於小皇子的親生母親李氏,雖然失去了兒子,但不久之後又為宋真宗誕下一位小公主(後來早夭)。由此可見她在宮中的情況並不差,更沒有像傳說中那樣被劉娥害慘。她在宋真宗駕崩後,便去了皇陵守陵,去世後被宋仁宗認回生母身份。

傳說中很悽慘的狸貓換太子宮鬥故事,在歷史中很可能是所有主人公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各取所需。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所謂“狸貓換太子”乃是武俠小說開山鼻祖《三俠五義》中的故事章節,作為開篇第一回為小說起了引人入勝,吸引讀者興趣的作用。肯定是虛構其事的。之所以流傳很廣,一是小說本身受眾面就很廣,情節精彩,受老百姓喜愛。二是這一章被多次改編為各種戲劇,更是大大拓寬了故事流傳的方式渠道。甚至連蔣總裁對此故事都非常喜歡。

事件的真相也並非全部胡編亂造。故事背景來源有二:

  • 其一,主人公宋仁宗趙禎確實並非皇后劉娥親生,也不是哪個妃嬪所出,而是劉娥身邊的宮女李氏生的,為劉娥一手撫養長大並繼位為皇帝。直到太后劉娥去世,趙禎親政,才被告知身世,並被暗示生母是被太后所害死。趙禎決心追查,親啟生母李氏的棺槨,發現李氏屍身被水銀保護,且穿戴都是皇后的規格。於是斷定李氏確是病死,且太后給予了應有的尊重。感慨人言不可輕信。所以仁宗的身世構成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基礎。

  • 其二,故事取材一說來自於明朝明孝宗朱佑樘,幼時九死一生的故事。成化年間,明憲宗專寵大他17歲的萬貴妃。萬貴妃霸道無比,在後宮不許任何妃子或者宮女懷有皇帝的子嗣,一旦發現便是母子一起弄死。造成明憲宗一直沒有子嗣立儲。朱佑樘生母紀氏偶得寵幸,在宮中婢女掩護下瞞過萬貴妃生下他。又被忠心的大太監張敏偷偷交給廢皇后吳氏撫養。六歲時方被明憲宗相認,並立為儲君,後得承大寶。朱佑樘的經歷除了狸貓一節沒有之外,其他情節、人物都可謂還原程度極高。所以說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取材來源於此。


至於劉娥這個名字都是民間戲曲給起的名字。正主為章獻明肅皇后劉氏。

  • 她出身寒微,飽嘗民間疾苦。雖一直受到宋真宗趙恆的寵愛,但也是飽經挫折坎坷才終於登上皇后寶座。

  • 她是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完成宋政權從真宗時代到仁宗時代的平穩交接,為宋在仁宗時期的繁榮打下基礎。常與漢呂后、唐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在歷史的記載上,完全可以說是位賢德的女主。


如切如磨


首先要說明,“狸貓換太子”並不是一件真事,而是民間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古典文學名著《三俠五義》完整系統地記載了這個傳說。

相傳,北宋真宗年間,一個劉姓妃子和一個李姓妃子都懷了身孕,劉妃怕李妃生下兒子與自己的孩子爭儲君之位,就陰謀陷害李妃。李妃剛生下兒子,劉妃就與他人合謀,用剝掉皮的狸貓調換李妃所生嬰兒,並謊稱李妃生下怪物,導致李妃被打入冷宮。劉妃還命人將李妃真正的兒子抱走害死,但陰謀並未得逞,這個孩子最終被八賢王收養。此後劉妃也生了個兒子,並被立為太子,自己也被冊立為皇后,但她的兒子馬上因病夭折了。真宗沒了子嗣,就收養了八賢王的一個兒子,立為太子。這個太子,其實就是李妃被抱走的那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太子有一次因機緣巧合與生母李妃在宮中相會。劉後得知情況後,進一步迫害李妃,李妃歷經磨難後流落民間。仁宗即位後,李妃遇到了包拯,包拯設計查明真相,使得沉冤昭雪,李妃終於得以與親生兒子仁宗相認。“狸貓換太子”故事後來被改編成了京劇、評劇、黃梅戲等各種劇種,被人競相傳唱,近年來也不斷被人搬上銀幕、電視,更加為人熟知。

回到真實的歷史,當然不會再有什麼“狸貓”,也沒有那麼多陰險曲折。唯一真實的是,劉皇后確實不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只是養母而已。

劉氏並不是名門出身,而是蜀地的一個女樂,真宗做太子時與她結識,一直很喜歡她。劉後曾被太宗下令趕走,直到真宗即位後才又被接進了宮,進宮後寵幸不衰,很快被封為德妃。真宗的郭皇后去世後,劉氏開始覬覦皇后的位置,為了給自己增加砝碼,她把司寢李氏所生的一個兒子據為己有。這個李氏本是劉皇后當妃子時的一個侍女,地位不高,自然也無法和劉氏對抗。有了這個兒子後,劉氏終於在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當上了皇后。

劉皇后據為己有的那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宋仁宗,這一點倒是和傳說一致。劉後心機過人、威勢很大,仁宗即位後尚年幼,朝政都長期由她把持。劉後隱瞞仁宗的身世長達二十餘年,她在世時,無人敢對仁宗說出真相。仁宗的親生母親李氏去世後,劉後才同意將她進位為宸妃,並按皇妃禮儀安葬。直到劉後去世,仁宗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並立即追封生母為皇太后,改葬永定陵。

包拯雖然是仁宗朝的名臣,也確實很正直,但這件事,和他並沒什麼關係。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這個傳說和歷史中都不太受人歡迎的劉皇后,雖然人品廣受詬病,但她的功績也是不容抹殺的。在仁宗幼年即位的情況下,她穩定朝局、澄清吏治、發展水利,在政治上頗有建樹,為仁宗朝前期的穩定發展做出了貢獻。


野狐狸


我要為劉太后洗刷罪名。

其實《狸貓換太子》是後人杜撰出來的。真正的劉太后是一位賢德之人。

劉娥(968年—1033年),章獻明肅皇后,宋真宗趙恆皇后,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武則天)並稱,後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為蜀地孤女,後至京師,15歲入三皇子趙恆(即日後的宋真宗)的王府。真宗即位後,景德元年(1004年),劉娥封美人。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冊封為皇后。

宋自開國以來,本無女主臨朝的先例。真宗朝後期,劉娥逐漸掌控了朝政大權,宋真宗不安,以宰相寇準為首的一黨更不容劉娥獨攬朝政,劉娥則結丁謂、曹利用等外朝朋黨,最終將反對她專權的寇黨勢力徹底擊敗。

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駕崩,劉娥臨朝稱制。劉娥找準時機,將權臣丁謂罷相,貶至崖州;天聖二年(1024年),劉娥“違制”,沒有著后妃服飾而是身穿帝王龍袍,參加宋廷的冊封大典。天聖七年(1029年),再治曹利用謀反之罪,曹利用自殺。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劉娥之手。

劉娥臨朝,“威震天下”。有臣子上書,請劉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獻《武后臨朝圖》,均暗示劉娥稱帝。劉娥將鼓動她稱帝的奏章撕碎,擲於地上,表態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劉娥崩逝,諡號“章獻明肅”皇后。劉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飾,至死不肯還政於宋仁宗,引得後世非議。《狸貓換太子》故事的廣為流傳,使得劉娥在民間被定格在了狹隘妒忌、殘害忠良,甚至企圖謀奪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這與歷史上的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相去甚遠了。

此故事最早源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也是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一個章回,描述宋真宗趙恆時,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隨被打入冷宮。趙恆死後,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龐煜放賑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併為其平冤,迎李妃還朝。


潛心心


《狸貓換太子》是出自清代小說《七俠五義》關於宋仁宗趙禎身世而偏寫故事,傳統京劇和現代電視劇《狸貓換太子》劇情,幾乎家喻戶嘵,人人皆知。而野史所記載的史實和民間流傳故事,與傳統正規史料相比是有差別的,宋仁宗出生時被調包,應該是事實,但用"狸貓"來換太子應該是虛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