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雞是一種常見家禽,為“六畜”之一。中國傳統吉祥文化中,雞除有御死避惡的壓勝功能外,也因諧音“吉”而被賦予諸多美好含義。因此,瓷器上常常出現以雞為元素的造型與裝飾,雞首壺與彩繪雞紋便是典型代表。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十二生肖中,雞是唯一的家禽,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寫到:雞鳴標誌著新一天的開始。4在古代,雞是承載五德之物也是象徵著正義的動物。“雞”在漢語中又可以諧音為“吉”,象徵著吉祥,在中國民俗文化中佔有特殊的地位,所以雞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之一。歷朝歷代都有正月初一“貼畫雞戶上”的風俗,預示著來年吉祥如意。


雞首壺


雞首壺,因以雞首作流而得名。流有張口與閉口之分。張口者多為實用器,適用於茶具、酒具與水具。閉口者多為明器,主要作為隨葬品使用。窯址考古調查與發掘表明,雞首壺始燒於三國東吳時期,盛行於兩晉南北朝時期,隋代延續,唐以後消失。雞首壺流行時間非常長。在這漫長歲月中,其製作工藝、造型藝術與裝飾風格等不斷髮展與演變,由此成為具有重要斷代意義的一個器類。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三國東吳時期雞首壺,處於初創時期,尚未擺脫當時罐、壺類器物的影響,器形較小,腹部矮胖,頸部較短,圓潤樸拙。肩部兩側置片狀系。器身即為雞的身體,肩部一側貼塑雞首,而相對雞首的另一側貼塑雞尾。雞首較小,無頸,尖喙、鼓眼、高冠,寫實而誇張,動態十足,展示出窯工高超的製作技藝與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三國東吳時期越窯青瓷雞首壺,現藏於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


西晉時期雞首壺沿襲前代稍有變化。器形仍然較小,圓腹。頸部稍變長,肩部兩側多置環形系。肩部一側堆貼雞首及另一側塑貼雞尾的設置沒有變,但雞首較小,脖頸較短。相較而言,這一時期雞首壺最具標誌性的特徵,是肩部常常裝飾有模印的帶狀圖案。這種模印帶狀圖案是由斜方格紋、水波紋、聯珠紋、花蕊紋等相互組合構成的,精美含蓄,富麗繁縟,開啟了青瓷裝飾的新風尚,在當時的越窯盛極一時。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西晉越窯青瓷雞首壺,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東晉時期雞首壺產地增多,品種增加,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局面。除了越窯青瓷外,甌窯的青瓷褐色點彩與德清窯的黑釉製品也頗具特色。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所謂青瓷褐色點彩,是將含鐵較多的色劑點綴在施過青釉的器身上,燒成後青瓷上便呈現出褐色斑點。該裝飾技法出現於西晉晚期,盛行於東晉時期,尤以甌窯為代表。甌窯的青瓷褐色點彩技藝十分純熟,圖案佈局有序,疏密得體,錯落有致,斑點醒目,既打破了青瓷釉色的單調,又為後來彩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雞”紋理的出現


唐代以後,雞首壺的造型雖然不見了,但以雞為裝飾的設計理念沒有消失。尤其是明代中期,瓷器上出現了彩繪的雞紋裝飾,尤以成化鬥彩雞缸杯為典型代表,杯壁上繪子母雞圖案,兩隻雄雞昂首在前或回首顧盼,兩隻母雞低頭覓食並呼喚著小雞,刻畫逼真,栩栩如生。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從明朝開始就被稱為“酒器裡最出色的”,價格高昂,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舉行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8124億港元天價被劉益謙購下,在拍賣記錄上演繹了傳奇。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鬥彩雞缸杯


在此之前,蘇富比還曾有過兩次雞缸杯的拍賣,它們成交價分別是528萬港元和2917萬港元,也相當高昂。2017年6月4日,將在北京舉行的匡時春季拍賣會上拍賣清雍正的鬥彩雞缸杯,估價在二十五萬至三十萬。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清代趙汝珍編著的《古玩指南》寫道:“現今保存在世上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僅僅只剩下三隻了。”在明代,成化鬥彩的陶瓷已獲得了極高的評價,都是用精細的工藝繪製,豔色深淺各異,質地堅硬,釉色潤澤,雞缸杯上畫畫了牡丹、公雞和子母雞,活靈活現。”成化鬥彩雞缸杯之所以珍惜名貴,從工藝上說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釉上會著色五六種,在當時算是高技藝了。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民國時期,江西景德鎮窯粉彩瓷板畫及河北彭城窯綠彩罐上的雞紋也很有時代特色。前者見有繪製在柴門旁正在回首的雄雞與覓食的母雞,彼此顧盼,情景交融;後者見有繪製在牡丹叢中的雄雞。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瓷器上無論是早期的雞首壺造型,還是後期的彩繪雞紋裝飾,均極富民間生活氣息,同時又充滿了“大吉大利、吉祥如意、富貴吉祥”等美好的含義。


吉祥如意:關於“雞”的圖案知多少?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老窯瓷器收藏熱度的不斷提升,文物市場上出現了一些雞首壺的仿製品。一般來說,仿製的雞首壺造型呆板,雞首的設計與製作水平不高,往往貌似神離。所以,瓷友們在選擇吉祥如意的瓷器時,都要仔細觀察喲!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