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無人機在疫情防控中“大展身手”行業發展仍需相關立法

人民日報:無人機在疫情防控中“大展身手”行業發展仍需相關立法

在高速公路出口,無人機下懸掛的二維碼可供司機提前錄入個人信息;在醫院和疾控中心之間,無人機自動化轉運疫情防控急救藥品和標本;在社區和農村,無人機“空中喊話”進行宣傳勸導……疫情防控工作中,無人機以其獨特的優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無人機的廣泛應用,是我國無人機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傳感器、通信、航空運力等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滲透,近年來,中國無人機行業快速發展,無人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加深。相關研究顯示,2022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500億元。而無人機在疫情防控中“大展身手”,也令這一行業吸引了更多資本與人才的關注,為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需要看到,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對相關產業來說,把握住機遇、摸清楚規律,才有可能推動行業螺旋式上升。比如對物流行業而言,發展的機遇就蘊藏在供應鏈的末梢環節。疫情期間的經驗顯示,物流配送“主幹道”之外的基層“毛細血管”,容易成為物流盲點。在河北白洋淀,區域內島嶼眾多,受疫情影響輪渡停航。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相關企業搭建無人機團隊,為物資運送搭上了“天梯”,解決了當地群眾的現實困難。除了無人機之外,無人駕駛技術也在疫情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業內人士表示,“無接觸配送”或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進一步看,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也可以深入到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比如,在疫情防控中,無人機已經被證明可以滿足大面積快速測試人群體溫、實時交通管控、大範圍消毒消殺等應用需求。來自一家無人機企業的數據顯示,通過與當地交管執法部門合作,無人機已在超過18個省份的50多個縣市協助開展交通治理,依託無人機平臺,協助對重點路口展開全局路況監控,及時發現交通違法、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等異常情況,對密集的返城車流進行喊話疏導。可以設想,在疫情過後的社會治理中,無人機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某種意義上,應對疫情衝擊的過程中,也檢驗著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成果,為今後的發展積累寶貴經驗。進一步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除了要攻克更多的技術難點,還需要完善相關立法,加快建設無人機分類監管和服務體系,推進相關標準規範工作,從而共同營造良好的行業生態。《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20日 05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