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雙電機純電車扭矩分配的基本策略,主要以穩定性分配原則為邊界條件,效率最優分配原則為具體控制條件,保證車輛在穩定的前提下實現最好的經濟性。今天,我們搭建一個四驅車的仿真模型,從仿真的角度看一下扭矩分配策略如何保證車輛的穩定性?


仿真平臺構建

之前我們搭建過增程式、THS混動的仿真平臺,在它們的基礎上構建雙電機純電四驅仿真平臺是很容易的,整體仿真架構如下圖,包括駕駛員模型、控制器、車輛模型三部分。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駕駛員模型根據車速、油門開度輸出總的扭矩請求;控制器將總的扭矩請求合理分配給前後軸兩電機;車輛模型需要響應電機請求扭矩,再通過傳動鏈驅動車輛行駛。


駕駛員模型

以前我們常用的是閉環的駕駛員模型,今天這裡用開環比較好,即直接根據車速、油門開度輸出請求扭矩。

後面我們想讓車輛80%油門加速,去創造軸荷後移的工況,來觸發前輪滑轉。用開環,就可以保證車輛沿著固定的扭矩曲線工作,如果用PI閉環,PI的請求扭矩是控制器自己控的,我們無法控制,這樣不是太好。

一般地,跑動態工況,用開環駕駛員模型更直接;跑穩態工況(經濟性等),用閉環跟隨目標車速。


根據車速計算電機轉速,然後根據前後電機的外特性之和輸出駕駛員對電機的最大扭矩請求,再與油門開度相乘後輸出最終的扭矩請求。我們這裡想模擬80%油門加速,所以油門開度給0.8。具體模型如下圖: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控制策略

這裡的控制策略重點關注前後軸電機扭矩分配,我們給出兩種策略方便後面對比驗證。


策略1:前後軸電機扭矩始終按靜止狀態的軸荷比例固定分配,即1:1(本次仿真車輛質心到前後軸距離一樣)。其模型如下圖,這裡定義EM代表前軸電機,GM代表後軸電機,且它們特性一致。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策略2:前後軸電機扭矩始終按實際的軸荷比例動態分配。主要根據下面的公式進行動態比例計算: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其模型如下圖,主要增加了慣量導致的軸荷轉移計算,實時調整前後軸的分配比例。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車輛模型

雙電機純電四驅車的車輛模型如下圖,主要包括前電機、後電機、電池、車體模型等四部分。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前電機、後電機、電池模型與之前的仿真平臺基本一樣。由於車輛驅動形式從兩驅變為四驅,車體模型會有所變化,需要在後軸上增加與前軸一樣的扭矩驅動鏈路,具體模型如下圖。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兩種控制策略對比驗證

簡單配置好了模型仿真參數後,進行20秒的80%油門加速工況測試,對比兩種策略的結果。


策略1仿真結果

1)前後軸扭矩分配狀態

如下圖,總的扭矩請求沿著兩電機的外特性之和的80%變化;後軸電機實際扭矩沿著外特性的80%變化,轉速變化正常;但在0.2~2.6秒範圍內,前軸電機實際轉速最大飆升至7500rpm,遠遠大於實際車速對應的電機轉速,前輪發生了滑轉,這也導致了前軸電機輸出扭矩受限,發生了向下的突變。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2)前後輪滑轉狀態

進一步觀察下前後車輪的滑轉狀態,如下圖(這裡選前右和後左車輪為代表分析)。後輪滑轉率一直維持在0.021以內,比較正常;前輪滑轉率達到6左右,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滑轉,也印證了上面前軸電機轉速的飆升。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需要說明的是,正常的滑轉率計算公式為k=(wr-v)/|wr|,其值處於0至1之間;Simulink中輪胎模型中計算滑轉率的公式是按滑移率公式計算的,為k=(wr-v)/|v|,其值就可以大於1。不過影響不大,我們只需要知道滑轉率超過正常的範圍(k<0.1)就代表車輪發生滑轉。


3)車輛加速狀態

觀察一下車輛的加速時間,如下圖,為5.37秒(80%油門開度)。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策略2仿真結果

1)前後軸扭矩分配狀態

如下圖,總的扭矩請求沿著兩電機的外特性之和的80%變化;在加速的過程中,由於前軸載荷減小,後軸載荷變大,前後軸電機扭矩分配不是1:1,而是根據加速度的變化動態分佈,更多的扭矩分配給了後軸,當加速度減小後,前後軸扭矩又趨向於一致,前後軸轉速一直同步,都沒有發生滑轉。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2)前後輪滑轉狀態

進一步觀察下前後車輪的滑轉狀態,如下圖。前後輪滑轉率一直維持在0.03以內,比較正常,都沒有發生滑轉,說明動態扭矩分配起作用了。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3)車輛加速狀態

觀察一下車輛的加速時間,如下圖,為5.08秒左右,比策略1快0.3秒。

純電四驅車扭矩分配Simulink仿真


兩種策略仿真對比結論

1)基於軸荷進行前後軸驅動扭矩動態分佈,可有效避免車輪滑轉,提高車輛穩定性;

2) 前後軸驅動扭矩動態分佈,有利於充分利用路面附著,部分工況可有效提高車輛動力性。


總結

以上,搭建了一個基本的雙電機純電四驅車Simulink仿真模型,驗證了前文中提到的前後軸動態扭矩分配能有效避免車輪滑轉,提高車輛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