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周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了?

都市微觀察


現在的朋友圈,有著太多的負能量,很多人,都悄悄的退出了朋友圈。

圈子變得越來越大,然而發朋友圈的心情越來越少了,甚至很多人都設置了可見功能,有的人,都一年半載都沒曬過朋友圈了,要不是很熟的關係,都以為屏蔽了朋友圈。

你隨意發一個朋友圈,本來是想曬曬自己的心情。可是,有些人看到了,會去多想;有些人看到了,會認為你矯情;被親人看到了,會去操心。有時候想,也許不是朋友圈變了,而是我們的心態變了,變得不再像以前那麼好奇,也沒有了那份熱情。

慢慢的,你便發現,朋友圈裡的面具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厚了。

圈子越大,反而更無語了。即便把朋友圈縮小了,也說不出真話了。朋友圈變了,玩朋友圈的人也變了,變的再也不相信朋友圈裡的話了,終於還是把自己,淡出了朋友圈,眼不見為淨。

朋友圈發展到當前這個窘境,其實是有徵兆,是有緣由的。早些時候,朋友圈裡以“曬”為主。曬吃,曬娃,曬寵物,曬風景,基本上曬的都是個人的生活。互相曬,然後互相點贊,形成了一種你曬我也曬,你讚我也讚的濃烈氛圍。

持續一段時間後,問題來了。每個人的朋友圈都越來越大,裡面的朋友,很多其實並不是朋友,不過是礙於各種情況被迫加進來的。再曬自己的個人生活,明顯不合適了。即使都是朋友,或者進行了朋友分組,但你曬他不曬、他贊你不讚導致的尷尬,強行刷屏、強行募捐、強行拉票等不勝其擾的種種麻煩,著實令人不堪,使得朋友圈越來越曬不下去了。

於是朋友圈又發展到第二階段,以“轉”為主,轉發各種文章、視頻,供朋友們共享共樂。而這個功能,其實只是社交軟件的標配,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加上圈內朋友各有閱讀、欣賞口味,轉來轉去,肯定眾口難調,所以很快也讓朋友們倒了胃口。尤其是,短視頻、信息流、自媒體在近期大行其道,此冷彼熱,朋友圈越發失去了往日的熱度。

寫到這,按理應該是朋友圈發展的第三階段了,但我卻寫不下去了。





守得雲開見月明YWX


以前朋友圈每天都是各種曬,美食啊,衣服啊,旅遊啊,美容啊,各種動態,讓人目不暇接啊。不知從何開始,朋友圈動態少了好多,我上週和朋友聚會時還問過他們,為什麼最近不發朋友圈了。他們說了以下幾點:

1、小敏說:感覺現在發朋友圈的人很幼稚,各種亂七八糟的都發到朋友圈裡,看到別人發的美食,旅遊的,感覺特別無聊。最起碼,我看到我以前發的就挺無聊的,一口氣全刪了。

2、王沁說:現在的朋友圈,一半以上都是工作上的同事,發一些雞湯吧,覺得矯情;發一些美食吧,覺得丟份;發一些生活瑣碎吧,又覺得沒必要讓別人來關注自己的私生活。所以乾脆什麼也不發了。

3、小麗說:打開朋友圈,普天蓋地的都是廣告,不僅不發了,看都很少看了,我就把自己的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後來乾脆什麼也不發了。雖然也上微信,但是,睡前看朋友圈已經不再是我的必做項目。也漸漸的不再沉迷這件曾讓人偏執喜愛的事情。

我想不發朋友圈的人可能都明白了,我的生活只與我相關,自己以為的對自己影響很大的事情,並沒有人會真正在意,逐漸明白,發朋友圈大都是因為自己內心寂寥,沒有棲息之地,想通過分享自己的生活來獲得別人的關注。

當人慢慢長大,經歷過風雨,懂得了生活,別人的眼光真的不重要了,發不發朋友圈都一樣,何必把自己的另一面展現給網絡呢。


小雨滴晴晴


為什麼要發朋友圈?因為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希望能有人理解傾聽自己的心聲。

當我們發朋友圈的時候,我們希望有人給我們留言,給我們點贊。

你出去旅遊了,發朋友圈,有人留言說:“好羨慕你,可以天天出去玩”。私下的你也許會聽到另一個聲音:“出去玩天天發朋友圈,有什麼好炫耀的!”

你跟婆婆吵架了,憤怒的發朋友圈:“嘴裡說把我當閨女,背地裡卻到處講我壞話,一個表裡不一的老太婆”。很快,你就會聽到有人背後對你指指點點,“那個誰家的媳婦尖酸刻薄的狠,她婆婆那麼好的一個人,她還不知足!”

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的喜怒哀樂,在手機那一旁的人根本不會感同身受,甚至會添油加醋,你還會繼續發朋友圈嗎?

而且我發現我的朋友圈固定髮圈的都是那一群做微商的“富豪”,哎……舞臺留給她們吧…



筱珍珠


現在發朋友圈的人少了,原因就這幾種,你屬於那種?

微信的初衷其實很好,只是為了方便我們的社交。然而,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它也開始慢慢地改變它的味道。變成了同事之間聯繫工作用,上下級交代工作用,而真正的朋友家人之間的聯繫卻越來越少了。同樣的,發朋友圈的人也越來越少,每天能看到的發部分都都是廣告和宣傳。那麼,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發送朋友圈呢?

首先,微信的功能實際上是有限的,朋友圈的功能並不完善。例如,只能發圖片和視頻,動態圖片不能發,就算是視頻也只能發10秒鐘,還有很多第三方的鏈接被微信屏蔽掉了。

人群分組功能不方便,雖然說發的朋友圈可以對分組的人可見或者不可見,但是這個功能還是不太方便,特別是對微信朋友比較多的人,分組真的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所以乾脆不發了。

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發朋友圈? 從我自身來說,無非就是想要分享當下的心情。人都是需要社交的。朋友圈就是這樣一個社交圈,以前你發QQ空間、發微博,再早一點,你用博客。網絡還沒有那麼開放的時候,我們用短信進行彼此的聯通和分享。如今網絡開放了,社交圈極大化,很多人說朋友圈虛幻了,有的想炫富,有的在賣慘。 對於這一點,我只想說,朋友啊,你看不慣可以屏蔽啊,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一種教養,沒必要去給人評論添堵。 或許,事實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呢?你覺得他在炫富,其實他只是終於攢夠錢買了一個包包分享喜悅;你覺得他在賣慘,也許他這一刻是真的心情低落。 所以,請儘量包容一點,別在人家的朋友圈留下太過刻薄的評論。



這是一個網絡的世界,就是有些人喜歡一條一條的翻看自己的朋友圈,我們也是比較習慣依靠網絡,把自己的心情變化,生活感悟都寫在朋友圈裡,但是這樣別人就能看到我們所有的一切,這種感覺就像被人偷看了一樣,你不感到害怕嗎?我們都是一個隱私的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我們誰也不想被別人猜透,更不想自己給別人猜透自己的機會,所有,習慣性的保留隱私,保持自己的神秘感,不發朋友圈。

年輕的時候,我們最喜歡的一件事情就是“分享”。那時候玩QQ空間,發說說樂此不疲。 後來有了微信,就開始發朋友圈,跟大家分享一些事情,得到一大堆的點贊,就會覺得整個人的心情都會跟著好起來。


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想發朋友圈了,因為我們逐漸意識到,日子是自己的,無論過成什麼樣都跟他人無關。 我的前同事,是一個很喜歡發朋友圈的人,關於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想通過朋友圈記錄一下。 他說,記錄自己的生活,這樣可以在將來自己老了的時候,翻翻曾經的朋友圈,就像電影一樣在腦海裡回放自己的一生,該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 可後來,他也漸漸的不再發朋友圈了。

說到底,生活終究是自己的,多關心一點真實的生活,少一些沒有實質意義的虛幻吧,這是一個成年人最基本的成熟。


小武的superman


說一點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微信和扣扣是當下流行的兩款聊天工具,每個聊天工具對應不同的人群,微信的話用的人群大概是95後以前的多一點,然而像樓主這樣90——95之間的人群特殊一點,我們經歷了扣扣和微信,由之前的熱衷於發扣扣空間到朋友圈,慢慢的都到了投入工作的年紀,平時工作忙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怎麼愛玩和成熟不想什麼話都說出來,所以,大多是刷朋友圈而不發。

其次,每個人加的好友大都有個年齡段,比如老加老,少加少!跨越年齡段的好友相對較少,題主的這個年紀的人都不怎麼愛發了,所以覺得少。不信如果你打開一個00後的朋友圈,我相信內容還是很豐富的。

再有,現在的APP很多,如快手,抖音。可能微信加了很多同事,親人的好友,好多內容不想讓他們知道,就發快手,抖音之類的了。所以,不是發的少了,而是轉戰了,哈哈!




頌詩班



其實發朋友圈對於好多不做微商、不找人投票的人來說,就是曬生活、曬心情、曬朋友的地方,也可以當是互聯網社交中一個小的圈子。

對於我來說,發朋友圈就是看心情啦,沒有說每天必須發或者從來都不會發,本來這種事就是圖個高興麼!
所以我呢,基本都是四五天會發一條朋友圈,偶爾曬曬心情,和朋友分享一下週圍有趣的事,好玩的地方什麼的。

但隨著做微商的越來越多,真的有時候會很牴觸他們,但仔細想想也倒無所謂,不想看不看就是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別人無權干涉,畢竟做微商的也是在憑自己的努力生活著,所以沒什麼大不了,該是朋友的還是朋友呀。
不發朋友圈還有很多原因。
1.感覺自己混的不好,沒啥可炫耀的
2.感覺朋友圈裡很多人發的東西都太low,所以大部分都被屏蔽掉,不想看
3.感覺自己發的東西,怕別人不能理解和認可,三觀不同,眼界不同,但又有很多生活中的熟人在朋友圈裡,所以不發
4.自己太忙,不想發
5.想發的時候,還得去選擇指定人可見或不可見,選著選著自己都煩了,索性不發了
6.自己發的票圈,沒人點贊評論,很失落
7.別人發的票圈,你評論結果人家不回覆
8.不要說這都是太玻璃心,事實上很多人都有這感受
9.至於微商 轉發黨 謠言黨 投票黨都被屏蔽了,票圈紅點出現的幾率不高了
10.有人把朋友圈功能暫停了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

你的喜悅可能會刺激著別人的悲痛。
你的傷心可能會淹沒於別人的歡聲笑語之中。
你引以為豪的成就在別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
你撕心裂肺的傷心別人也並不能代替你承受。
不管好壞,不管給多少人看,不管發多少朋友圈,自己的經歷,自己的人生,對別人來說,最多不過是一段小插曲。
我的日子最終還是要我自己過得,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千百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你們是哪種頻繁發朋友圈的人嗎?

我是烤豬蹄


曾經非常熱衷發朋友圈,也喜歡刷朋友圈。可最近突然少了這樣的興致,梳理了下發朋友圈的初衷,無非以下幾種:

第一種 各種自拍,記錄日常。從早上洗漱到早飯到一路行程、中飯、晚餐、睡覺,事無鉅細,猶如日記一般,只是從文字變為了圖片或視頻。

第二種 炫娃。小孩子的種種日常,我能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著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第一次說話、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出行……認識的、可愛的小孩,倒也是一種享受,看著時間如魔術師般,把一個嬰兒變為少兒。


第三種 心情、感悟、雞湯。雞湯不能說不好,只是喝多了難免會膩,看多了,就都無視了,說的話都似對非對,看似都有道理,然而仔細推敲有以偏概全之嫌。

第四種 轉發各種視頻、圖片。轉發的大都譁眾取寵,或者社會陰暗面,看多了,感覺社會一片黑暗,生活沒有未來。

第五種 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微商。在我看來,有些的確好的產品、廣告,看看也無妨,只是太多太無聊,就顯得討嫌了。

第六種 專門讓人點贊,領取各種小禮品。有的還會連續發三五天。在我看來,天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的確有用的禮品可以攢點,有的也許領到了放家裡,過段時間當垃圾扔掉。

大概理理,這麼幾種。曾經我也發些感悟、心情,有時發發孩子,有時記錄日常。看到很多點贊、評價,心中竊喜,原來我的朋友圈有這麼多人關注。可時間一長,漸漸不再熱衷,畢竟生活是自己的,我過的怎樣,似乎沒必要讓人知道的太多。心情好也罷、不好也罷,只有靠自己去調節。曾經我也做微商,在朋友圈大肆廣告,開始一天十條,發完不再;後來隔幾小時發兩三條;再後來想到就發,漸漸地,發現很多人屏蔽了我。有的人屏蔽倒也無所謂,有的人就有些小傷感了。


發了廣告後,就更願意刷朋友圈了,一天幾十次看手機,也許下一秒就有生意上門了呢?即使朋友圈刷無可刷,也捧著手機玩遊戲,畢竟不想錯過任何一條諮詢信息。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眼睛開始“抗議”,痠痛流眼淚,看東西模糊。狠心卸載了遊戲,不發朋友圈,過段時間,眼睛終於恢復正常。如今,我還是裝回了遊戲,還是開始發廣告,只是一天一條,至多兩條。刷個存在感,至少讓人知曉而已。我開始思考,是不是需要漸漸放下手機,不再頻繁刷朋友圈,不再頻繁玩遊戲。其實仔細想想,朋友圈魚龍混雜,有人是真心安慰,也許還有人在抿嘴偷笑;有人是真心祝福,還有人在心中羨慕嫉妒恨;有人在欣賞讚嘆,還有人刻薄詛咒……看到的多了,便沒了再發朋友圈的心思。還有一種狀況,朋友裡有親戚有朋友、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有時候一條信息,本意是好的,可是卻不小心“誤傷”了另外一個,有可能朋友從此不相往來,有可能會生出眾多誤會。回過頭來想想,發朋友圈的初衷到底是什麼呢?一個社交圈子?一個商品平臺?一個展示機會?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每個人的角度不同,它的功能也便不同了。


jxhdv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越來越不願意發朋友圈了?其實我覺得應該是朋友越來越少了,走進心裡的人也越來越少了。當發朋友圈的心理動機越來越難被滿足時,就不愛發了。

就像喝海水解渴,越喝越解不了,就不喝了。發很喪很喪的朋友圈,是希望得到關心。但事實上,朋友圈更歡迎積極向上的內容,而不是負能量。我敢保證,大多數人基本都不懂怎麼安慰人。點個贊好像幸災樂禍,評論除了客套話,也不知道該說點什麼。打開聊天框卻開始猶豫,彼此的關係都不太熟,這樣的關心會不會顯得八卦。

在朋友圈寫了一大堆心裡話,是想要得到理解。卻引來更多的誤解,甚至被貼上了“原來你是這種人”的標籤,多麼令人沮喪。立了很多flag,是渴望得到鼓勵。卻換來一堆的嘲笑與否定,無論善意惡意,自己都恨不得從來沒說過。分享高光時刻,是為了告訴自己和他人,每一步努力都在實現理想自我。卻換來喜歡炫耀愛裝逼的印象,成為茶餘飯後的揶揄。喜歡發朋友圈,也是為了刷存在感,降低孤獨感。可每條朋友圈似乎都被別人自動屏蔽了一樣,像安靜沉入湖底的石子。

這個世界人人都很忙,誰都沒有義務滿足你的心理需求。我受傷,發朋友圈安慰不了我;我傾述,發朋友圈沒人理解我;我奮鬥,發朋友圈激勵不了我;我成功,發朋友圈認可不了我;我孤獨,發朋友圈溫暖不了我;

朋友圈什麼都難以滿足我,我為什麼還要發?


我是W先森


朋友圈啊朋友圈,朋友們你們人呢?

為什麼大家現在都不發朋友圈了?

為此,問了好幾個朋友圈資深潛水玩家,他們分享了各自的心酸史:

大西,軟妹一枚,之前還三天發一自拍,五天錄一小歌,票圈動態一直不停,可現在也漸漸淡出大家的視線。她說是很多小事積累起來,讓她不知不覺遠離了朋友圈。

比如上次分享了一首SHE的歌曲,只是覺得歌好聽,而且好久沒有聽到了,有許多小時候的回憶。分享完就睡了的她,隔天一早打開手機就被輪番轟炸……

男朋友的媽媽問她為什麼發這麼傷感的歌曲,還去問男朋友是不是被他欺負了,而男朋友也一臉憋屈地追問她到底怎麼了,爸爸媽媽則是批評睡的太晚,不聽話……逼得大西不得不刪除動態,從此懶得再發。

也想過分組,但實在太麻煩,不發,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飛魚,普通白領,記得有幾次,假期難得和朋友聚會,心情好發了九張圖,幾個奇怪的人在評論裡說些奇怪的話:“你們工作天天就是研究怎麼玩?”,抑或是“好羨慕你這麼閒”,一句話瞬間毀滅所有好心情。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慘的是,一群同事聊天,A對飛魚說:“你昨天轉的鏈接好搞笑哦!”B點頭附和,C奇怪自己沒看見,質問:“你是不是把我屏蔽了?”真是最怕空氣突然的安靜……

這些事發生的多了,飛魚也漸漸遠離了朋友圈。日常看看好友動態,偶爾自己發發牢騷,表達人生感悟,也只是“僅自己可見”。

我們有著深度的社交依賴,朋友圈的社交恰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歸屬感,讓大多數人慾罷不能,哪怕對它又愛又恨。

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選擇離開?是什麼讓他們不再發朋友圈?

和許多“潛水”愛好者聊過後,我們有了以下四個答案:

1.不是“朋友圈”是“工作圈”!要讓老闆只看到我不認輸!

微信裡好友越加越多,雖說是熟人社交,但真正熟的人沒幾個。大多數人是因為工作,不得不加。

以前好友只有親人和最親密的朋友,現在很多“殭屍老友”就加的時候打過招呼,現在連他們是誰我都記不起來……很多東西不想讓他們看到。

至於領導,同事,客戶甚至下屬,你們只要知道我是“努力”本人就好,至於去哪裡玩了,吃了什麼這些就不勞大家費心啦!

尤其是很多妹子們,結婚生子後一改以往愛發什麼就發什麼的性格,始終沉默低調,一是怕固化自己媽媽的身份和形象,從而給老闆一種沒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感覺,二是出於對孩子的保護,避免潛在危險。

2.懶

當然,若真的想發,是可以選擇分組可見的,但朋友圈的分組太麻煩,要計算人和人的親疏距離,什麼話適合給什麼樣的人看,要考慮太多。想想就頭疼,乾脆就不發了。

況且,對於懶癌星人來說,p圖、配文字,這可是一件超級費神的大事啊。打字三十秒,潤色十分鐘,分組半小時,發了後還得應付評論,想到這一切,就不想發了。

更可怕的是,手滑!當你以為萬事大吉,坐等收割評論和點贊時,過了好久才發現“不給誰看”和“選中的朋友可見”弄反了……反了……反……了……

晴天霹靂對嗎?這種蠢事我幹過不止一次,每次都需要一兩週遠離朋友圈,來撫慰受到驚嚇的小心臟。

3.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誰派你來指手畫腳,隨意給我貼標籤?

這個時代,大家最怕的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年輕的我們,最擅長的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於是,一旦我們在朋友圈發佈一些“激進”言論,又恰好忘了分組,就經常被有些人“善意提醒”。

分享一首搖滾就被說是叛逆,換一首民謠又說我多愁善感,曬個紙貼的紋身那就是不學好,發文懟你一句就是沒教養,遛個娃就以為我很閒,拜託,平時忙死了好嗎……

我這麼多年還沒摸透的人格就被你隨意貼標籤?怎麼我是吃你家大米了?

那好吧,既然不願做事事順從的乖孩子,不願努力表現出一致,唯一的方法就是再也不發朋友圈。

朋友圈的狀態是一時的心情,是當下的記錄,因此我們不願意被評頭論足,不願被標籤化,哪怕是親密的朋友。我的生活對你毫無意義,請你收回你的“關心”。

4.朋友圈鄙視鏈依然存在,不想成為自己不喜歡的那種人

— 震驚!吃了這五種食物竟然會導致……

— 默默點舉報

— 最後五件海外直郵價格良心有需要的請私戳非誠勿擾!白色已出完只剩黑色!不接受砍價請帶圖詢價彼此體諒謝謝合作!

— 代購們麻煩帶標點謝謝合作

— 親,朋友圈第一條,幫我點個贊吧~麼麼噠~

— 誰跟你親?

— 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這本書很好看,推薦~

— 謝謝,看過了,很爛

— 我家寶貝真可愛~(不好意思刷屏咯,親們~)

— 我看你很好意思

朋友圈鄙視鏈依然存在,不喜歡這些行為,於是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個。

不論哪一個原因,讓你越來越少發朋友圈,只想說,朋友圈只是虛擬世界中的一小塊天地,真正的世界在我們放下手機後才能看見。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出品:南都採編指揮中心


南方都市報


大家好,我是水墨墨清溪溪。

我個人感覺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這段時間我也有這方面的疑惑。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隨著我們眼界的擴寬,我們反而越來越願意把自己隱藏起來,有自己的小世界,有自己的小天地。而不願意事事都與別人分享,所以就會出現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發朋友圈,不敢發朋友圈的現象。以下內容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發生提出的我個人的想法。希望和朋友們共同探討研究。

原因一,現在看朋友圈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好像身邊許多人都不愛看好友圈啦。我也問過一些朋友,他們說,一打開這的朋友圈,就會看到很多微信廣告內容刷屏,因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又不好意思刪掉。但想看更好,更優質微信內容卻看不到,所以就選擇不看了,也不發了。而且現在是個多元化的社會,能夠吸引人們眼球的App又很多。所以我現在也不玩朋友圈啦,就開始關注頭條了。

原因二,微信中越來越多的非生活中的關係出現,有上司,有客戶,有親戚,有朋友,有同學,我們總要用各種各樣的面孔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群,所以在發每一條信息的時候,都會斟酌再三,說了會傷害了誰,是否有人會對號入座,從而曲解了你的意思,導致友情,親情淡漠,或者產生不必要的矛盾。不可否認,微信朋友圈不再那麼自由,無拘無束了。

原因三,有的朋友因為發朋友圈收到了很多負面的評價。比如你買了一本書,你發到了朋友圈上,有的朋友就會說你裝文藝。還有你自拍了一張圖片發朋友圈,就有人說你這是ps的,用美顏相機拍的,本人長得根本不是這樣。再比如你出去旅行,你把自己旅行中看到的美麗風景,拍照發到朋友圈裡,很多朋友就認為你是在曬,是在炫。他們可能不會理解你為了拍這些照片,歷經的艱辛,以及你想傳遞的不僅是照片中的美景感官享受,更是一種不同於我們現實生活的民俗風俗的文化傳承。而且網上還流行的一種說法,就說你缺什麼就會曬什麼,導致很多朋友不敢再發了。

原因四,最開始發朋友圈兒的人都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形成了一種風氣,但是現在大家都是在集贊捐款,投票,發朋友圈變得毫無意義。

原因五,朋友圈點贊,這一環節變成了衡量友誼的一個槓桿。你每天都要不時的翻看朋友圈更新的內容,恐怕少點讚的哪位朋友的信息。就會導致這個朋友對你情感上的疏離。而你要多點贊哪位朋友的信息。也會在朋友圈裡產生不必要的矛盾。你要熟知朋友們之間微妙的關係,我那個累呀!看似一個小小的贊,卻威力巨大,不可小覷。所以很多朋友選擇不看朋友圈,並告知周圍的朋友,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原因六,朋友圈應景的推出了分組可見和請展示三天的朋友圈。簡單的一條灰色的線就會讓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無限的擴大。而且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把人的真心分開,把人的真情分離。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代的進步,舊的東西永遠都會被新的東西所取代。新的互聯網模式正在交替更迭中。雖然我們不再發朋友圈兒了,或者看朋友圈的人會越來越少了,但是我們的生活還是不能空虛,不能寂寞,認真充實的過好自己的每一天,讓自己的每一天都不虛度,不斷的完善、提升自己。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使我們的生活更有質量!祝福朋友們天天快樂,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