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農村養老問題怎麼看待?

新大風歌


農民養老問題在農村是個難點,由於國家政策扶助老人養老難的問題,有部分人投保養老,有部分人的一個人的年老的人國家發基礎養老金補助生活,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他們只好自食其力來養老,他們能下地勞動的人都下地勞動,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有以下幾種辦法來解決,

一是自己勞動增加一點,自食其力。

二是子女負擔一點,減輕養老負擔。

三是國家發一點基礎養老金來補助生活,減輕養老壓力。

這樣三方一奏合就能使老人養老過一個簡單的生活,晚年幸福一點,農村老人本來就是勤儉節約的高貴品德,有錢多用無錢少用,只要有糧吃,生活自由,他們就是晚年幸福。


王則純


關於農村養老問題,這是個世界性、世紀性的難題,特別是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老年人數已超出2個億,這樣一個特大的特殊群體,要解決養老問題,確實沒有立竿見影的靈丹妙方。雖然這群人交了幾十年公糧,對國家有一定的貢獻,按理,黨和政府應將這群人納入養老範疇,由政府買單,按現在農村一般的消費水平,每人每月由政府支付4至5百元養老金,可是政府暫時還沒有這個支付能力。故此,我的建議是:

一.倡導孝老文化。常言道,積穀防饑,養兒防老。贍養父母是兒女應盡的義務,夯實老人養老的第一道保障。

二.制定政策加強引導,從步入成年開始,逐年繳納一定數額的養老金,政策化制度化,使每個步入老年的都存有一筆數額相當可觀的養老金,然後政府再每年在個人養老帳戶中注資一部分,夯實老人養老的第二道保障。

三.開源節流,合理調配。許多公務員,企事業單位離退人員,退休後每月領取四、五千,五、六千甚至萬把多元的養老金,且他們的醫療醫藥費用大都是實報實銷,就算按消費水平比較高的城市來衡量,他們的養老金肯定會有節餘留給他們的兒女,因此,是否由政府出面予以適當調節。就象臺灣一樣適當降低軍工教警消人員的退俸,做為他用。也許這個建議會招來千千萬萬人鋪天蓋地的詛咒,因為觸及到許許多多人的利益,權當探討吧,若是可行的話,也可做為老年養老的第三道保障。

我本農民,且兒女均為農民,總之,我並不奢求農民養老能和國家公務員、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劃上等號,否則,人與人之間就沒有拚博與競爭,誰還會去努力讀書努力創新,大部分人都選擇當農民,免去拚博之苦,培養一些惰性群體之外,也阻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個人見解,無求大同,不喜勿憤。


肖要平


說起農村養老問題困難這個事應該要一分為二看問題,60年代前的這些老人他們為社會主義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當時的歷史背景不一樣,國家一窮二白,科技很不發達,還要抵抗外敵,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根本沒想一後養老問題,只想為建設國家出力,那時全國都是集體單位,按理來說就是分工不同而一,你在工廠做工我在農村種田,都在為國家作貢獻,現在老了沒有養老金生活確實困難,但後來的年青人出來自己沒有養老意識就不能怪國家了,我記得從95年開始就可以買社保了,在外打工也要交社保,自己不交也怪不得別人,到老了沒錢養老就等國家給錢給你養老,這樣也不對,現在國家強大了,城市農村的人都一樣了,你還不交社保,養老沒保障你還有理嗎,現在的老人是為集體沒有養老國家給以補貼是應該的,一後變為老人的是為個人,你不交社保沒錢養老就怪你自己了


彩虹196913717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向上追溯應該也都是農民,而且是貧農!😂農民真的是很辛苦的!我從很小就開始幹農活。我是八零後,小時候也是很苦的,要吃的沒吃的,要穿的沒穿的!現在我只能記得六七歲的記憶了,那時候真的沒什麼吃的,雞蛋大人都不捨的給吃,就別說肉了,經常就是鹹菜,一天三頓!那時候小很饞肉,我家條件也差!我記得那時候爺爺奶奶是和大伯住在一起,吃飯也是在一起的。記得快到中午了我在爺爺奶奶家玩,那天大伯家買了豬肉,做的豬肉,看的我口水都流出來了,可是飯菜都端桌子上了,我爺爺奶奶還有伯母開始吃了,沒叫我上桌吃,我就坐在離飯桌几米遠的地方看著,心想他們能叫我一起吃,等了好久也沒叫我吃,我當時也看不下去了,流著眼淚跑回了家,父母問我哭什麼?我就說爺爺奶奶家做了肉沒叫我吃,當時父母流著眼淚都沒有說話,我現在想他們那時候應該很傷心!母親是個很要強的人,幹農活很賣力的,父親又長年在外務工,我是家裡唯一的男勞力,這就苦了我了,割稻子麥子,地離曬場很遠的,用車子把稻子麥子一車車的拉回去!我一個八九歲的男孩能有多大力氣,都是拼命的幹,那時候沒有機械的,都是純手工的,不像現在!

農民辛苦一輩子,老了還是在勞作!隨著社會進步,土地要實行全面機械化,土地要收回,可能要面臨沒有地可種,農民養老成了很大一個問題,現在雖然說農民到了一定年齡可以每年有個六七百的錢可以領,那是杯水車薪,一年幾百塊哪裡夠生活!城市裡面一個月也不止六七百吧!

解決農民養老問題其實很難,不然國家也不會到現在還沒有解決!除非發達國家那麼重視農業,糧食價格提上來,農民有錢可賺了!自然養老就不是問題!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還是國家政策沒有向農業這塊傾斜!中國工業可謂是發展的飛速,農業這塊就我所在農村來看,這二十年發展可謂是很慢很慢!農民種地現在都是沒有錢可賺的。我覺得農業是立國之本!不能只發展工業,而落下農業!衣食才是民生之本!


樹先生suny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村80後,插過秧,打過穀子,收麥子,搬包穀,挖紅薯這些都做過,

小時候還幫爸爸媽媽去交過公糧。說實話農村人老一輩人真的任勞任怨,吃了很多苦。現在他們老了,我們也長大了。但是我們長大以後壓力真的很大,農村人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養豬有時還要虧錢。像我們80後爸媽都沒照顧好,兒女又來了,還要買房這些。給父母確實不多,也虧欠很多。但是我的父母都還是為了我們著想,平時也不會要我們拿生活費,雖然本來就應該是我們拿生活費的。有時候就是這麼無奈,如果祖國能看在他們辛苦一輩子份上,交了幾十年公糧的份上,能給60歲以後的農村老年人,一個月4.5百的補貼,作為他們的兒子,我會感激不盡。所以我們80後要再努努力,希望能讓我們的父母安享晚年。


憤青是也


大家好,我是地道農民80後,父母是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雖然我現在在城市,但是從小在農村長大,一直到外出打工,從小就跟著父母割麥,插秧,農活幾乎做了個遍,深刻體會做農民的艱幸,以前收完糧食,把好的交給國家當公糧,以後黨的政策下,種田地按畝數補貼,減少農民負擔,國家醫保的推行,每年個人只需交一二百元,可報消銷70%,使農民再也不怕為看病貴,看不起而發愁,社保每年只需交幾百元,60歲以後可領錢,夠最低生活保障,像我們這樣在外面打工兩個掙的錢要還房貸,小孩上學,剛剛夠用,大大減輕了我們這樣80後負擔,希望國家以後重視老人的精神生活!願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幸福安康!為中國人而自豪!!!


大明ch


農村農民養老迫在眉捷,每天晚上8時在廣州天河區,在我居住附近都聽到一位老漢挑著擔子用北方話大喊強柴刀磨菜刀,居住在十二樓聽得聲音雄亮,估計是北方老人來廣州買力的聲音,聽聲音有6,70歲了,如果他有養老金,也不致於這樣貧苦生活呵!


葉世光360


我姐姐家的老人都是一家一年的養,可是有的是三個月一般家,可是我哥哥家的是半年一般家,我哥哥家是三個兒子,我大姐她們家有有兩個兒子,我大姐是老大,可是他公公就愛在我大姐家裡住著,她婆婆活在的時候也願意在我大姐家住著,我認為老人贍養還是一年一般家好,時間太短了管折騰老人,那樣對老人的身體健康也好,謝謝大家了,


用戶解冬花


首先說世上的職業種類很多,如工人做工,農民種地,公務員坐辦公室等等,都是一種職業,只是分工不同,都應該同樣享受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人人平等,也是消除貧富差距的根本。


大道至凡


對於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有何看法?

一切的一切都得靠自己,這與農村老人與城裡老人關係不大。大家都在為自己的社保養老埋單,無一例外。絕沒有讓吃白食現象繼續存在的土壤,真正體現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者不得食的社會財富分配原則。你要想老有所養,就得參保,對等公平,多繳多享受,少繳少享受,就是這個理。



其實農村人養老,大家還禁錮在舊的傳統觀念裡,即養兒防老。現在不是流行這麼一句話嘛:“生兒是任務,養兒是義務,靠兒養老是錯誤”,此話還是不無道理的,靠不住啊!

因而,農村人養老只能靠自己。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學學小白兔吧,它的理念可以借鑑:“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

在農村,還有一部分老人生活境況是令人堪憂的,這就是已滿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他(她)們的養老問題確實讓人揪心。原因在於這部分老年人已錯過了養老自主繳費年限,每月只領著那百十來元的基礎養老人金。說是養老金,其實不是的,杯水車薪,靠這點錢能養老?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政府惠農生活補貼而已。

儘管錢不多,有總比沒有好不是?農村老人們還是打心眼裡感謝黨和政府的!聽一聽他們是怎麼說的吧:政府不但免了農業稅,還給咱們老人發放養老金,現在的政策實在好!可見他們是很容易獲得滿足感的。


現在農村中六七十年代過來的這部分老人的養老問題是嚴峻的,境況不容樂觀。好在他們的基礎養老金逐年都有所上調,政府在這方面肯定會有通盤考慮的相關政策出臺。在當下,有關農村老人養老,個人認為還是要以個人自籌養老為主,以力爭外援為次的機制自行養老:

一、趁現在還能動,自己多積攢一點;二、承包地裡多收穫一點;三、自家菜園子補助餐桌一點;四、晚輩們多少也會孝敬一點;五、政府基礎養老金補助一點;六、確權土地“三農”補貼獲得一點。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政府方面的諸如:精準扶貧、大病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低保)、五保戶全程埋單……。

總而言之,政府決沒有餓死人的政策。相信政府,“糧食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個人觀點,文責自負。熱忱歡迎善意的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