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 與波爾

現如今如果提起太極圖、陰陽理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但是大部分人會認為那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甚至認為那是封建迷信,人們更願意相信西方科學。這這思想源於中國歷史上三次革命,新文化運動,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中國人把目光投向世界的同時也拋棄了中國傳統文化。然而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再到以波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人們發現當科學發展到了至高至深的地方,居然又回到了陰陽理論,這個祖先們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悟出了的真理。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男,丹麥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大學碩士/博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家科學文學院金質獎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當年波爾到中國想看京劇,周培源老帶他看封神演義,當看到姜子牙出示號令,指揮天下英豪及各路神仙時,打出一面帶有太極圖的令旗,頓時指著上面太極圖大加讚歎,自稱他的基本粒子原理,波粒二象性等原理均可以用太極圖作為基本模式來闡釋。於是在他的族徽里加入了太極圖。

太極圖  與波爾


太極圖  與波爾


波爾及波爾的族徽

波爾對物理學更大的貢獻是在於他在1928年提出的互補理論。互補理論是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之一,量子力學很難懂,簡單的理解,光具有的波和粒兩種屬性,稱之為二象性,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是互補的,在某些條件下是粒子性,在某些條件下是波動性,兩種相互排斥的理論存在於同一物體之中,互補理論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相互排斥的屬性存在於一切量子現象之中。這種思想與中國的陰陽思想,以及馬克思的辯證法不謀而合。


太極圖  與波爾


一個圓圈,中間以曲線分開,太左白右黑,白陽黑陰,陰陽回互環抱,象徵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進退消長,互根互生。圖中兩個黑白圓點的含義是陰中有陽、陽中有物陰。太極圖中的大圈表示宇宙,太極圖外圈的有八卦是陰陽消長週期過程中的象數描述。劃分黑白的曲線是太極圖中最關鍵的一條線,它是陰陽兩儀對待流行的軌跡。這種互補思想,也體現在易學理論中。比如天干地支有陰陽,奇門遁甲排盤,十二長生等遵循陽順陰逆的推演方法。馬克思唯物辯證法關於矛盾的論述,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具有同一行和鬥爭性,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太極圖  與波爾

馬克思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瞭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

2020庚子年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中醫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連花清瘟膠囊到有效率百分之九十七的清肺排毒湯,無不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風水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陰陽五行唯物辯證思想為基礎,從幾千年的生活實踐中來,也不斷地指導著實踐。任何事物都是兩種性質相反兩面的疊加。風水作為文化的一種,有精華當然有糟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才是我們應當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