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媽媽“親”?還是和同學“親”?

孩子玩遊戲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種,需要父母去多觀察。我發現我家妹妹她一個人的時候,就是看看有趣的視頻,動畫片,聽聽歌曲,並不玩遊戲。只有等同學上線了,她才精神抖擻起來。期間的關注點是和幾個同學聊天,而不是遊戲本身,遊戲是聊天的媒介,所以不影響她學習的情況下,目前宅在家和同學聊天,也是一種心情調節,我並不會影響她,但是會提醒她坐姿,休息的時間。

我和媽媽“親”?還是和同學“親”?


她昨天跟我一起探討一個問題:“媽媽,你覺得我是和你親呢?還是跟同學親呢?”

我回答:“我覺得是我和你比較親啊!”

妹妹說:“我覺得和同學比較親,你想想,我一天在學校裡大概是9個小時,回家跟你們在一起是5個小時,剩下時間就是睡覺了。9個小時肯定比5個小時多,而且我們在學校一起活動聊天,在家的5個小時還包括吃飯和寫作業,聊天的時間很少。”


我想了下說:“隨著你長大,的確你在同學和朋友的身邊時間更多,跟家裡人的時間會少。以後你工作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可能媽媽和你在一起的時間更少。因為你是一個獨立的人了,就得有自己的生活。我跟你的心❤很親,但是我不能因為親就去管理你的生活。所以你覺得跟同學很親,其實也是正常,因為你在慢慢長大,你現在是要為逐漸成為一個大人做準備。”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人格開始進入社會化發展階段。孩子通過接觸不同的社會環境,漸漸的適應環境,在認知以及感官方面不斷的豐富內容,人格社會化使得孩子逐漸接納身份的轉變,逐漸接受不同的思想和理念。


人格指的是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一種本質特徵,在孩子的成長中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逐漸顯現。社會化指的是個體在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中學會各種社會行為規範、價值觀念和知識技能,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並適應社會的過程。


人格的社會化指的是孩子從對自身以及環境的學習瞭解,逐漸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把關注自我發展與人際關係處理相結合,將自我狀況與他人間建立交際互動關係。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但卻不是單獨存在的,融入社會是成長的必然。人格社會化讓孩子擁有更多的社會生存技能,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更加獨立,同時個體的附加價值得到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