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盞的魅力是什麼?為何拍出7800萬高價?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

如果要談起古代陶瓷中的“滴油”品種,相信很多朋友一定不會太陌生,相信這也因為這幾年建盞的大火,那麼滴油盞的魅力是什麼?油滴盞為何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由於油滴盞的釉層表面分佈著不同不一的卵形斑點,就像油滴在水中漂浮的效果,因此大家形象的把此類建盞稱為油滴。

宋代建盞的魅力是什麼?為何拍出7800萬高價?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


2016年9月15日,佳士得在紐約亞洲藝術週上,就拍賣了一隻臨宇山人珍藏的“油滴天目”南宋建窯建盞,而這隻建盞最終以1030萬美元落槌,以當日匯率摺合人民幣7800萬元。說實話,若不是確實有這麼一件事,誰也想不到,一隻小小的喝茶的茶碗,居然能賣出小一億,那麼這隻油滴盞為何賣出瞭如此高的價格呢?我們慢慢道來。

宋代建盞的魅力是什麼?為何拍出7800萬高價?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


可以說,日本人對唐宋文化基本屬於佩服得五體投地的那種,而建盞作為宋代茶文化中的代表性茶器,自然被他們愛屋及烏。這隻流傳了八百多年,拍出了一個天價的南宋“油滴天目”,曾是日本當時的家族,黑田家的藏品,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幾經流轉,先是為日本著名藏家安宅英一所得,最後才是被臨宇山人收藏到自己的手中。

日本人認為曜變盞最好,其次是油滴,再次是兔毫。至於這樣的說法從哪來的,我們之前的文章已提及了很多次,那就是從成書於十六世紀前期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君臺觀左右帳記》而來的,裡面這樣記載:曜變為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所以在古代的日本,如此珍貴的建盞,只有將軍大名等一些頂層人物才能擁有。

宋代建盞的魅力是什麼?為何拍出7800萬高價?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


即便是現在的日本,油滴盞是國寶一般的存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中,就收藏了一隻在鎌倉時代傳入的油滴盞,據說這隻建盞曾被豐臣秀吉的養子所珍藏,後來也都是在各個名家中流傳,最後藏於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被美術館視為鎮館之寶。

其實,燒成油滴盞的窯口並不只是建窯一家,此外還有定窯,鶴壁窯和淄博窯等窯口。而所謂的油滴天目也是日本另起的一個叫法,中國古代稱之為鷓鴣斑,原因就是此類盞看起來像鷓鴣鳥毛上的斑。

宋代建盞的魅力是什麼?為何拍出7800萬高價?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


事實上,上述北方窯口所生產的油滴盞,確實也可以稱為油滴釉瓷器,因為這不僅僅是形狀相似,相對於建窯鷓鴣斑來說,兩者的形成機理上也確實有一定的差別。

宋代時期的建窯建盞在當時就是一種珍貴茶具,現在這種瓷器更是稀有,國際各大拍賣場也少不了建盞的身影,儼然已經成為了收藏界爭相追捧的對象。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