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獨自西行取經何其勇敢!可吳承恩為何把唐僧塑造得懦弱不堪?

朝朝還暮暮日日復年年


大家好,我是樂揚!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西遊記》的故事!

唐玄奘能夠去西天取經,途中經歷的苦難不計其數,可以看出唐僧的勇敢與執著,可是吳承恩把唐僧塑造的懦弱不堪!

我認為這更加突顯唐玄奘對西天取經使命的堅決信仰!那讓我們來看一看唐僧為什麼取西天取經?

第一,所取經文是大乘佛經,可以普度眾生,防止人間的冤魂騷擾。同時也是為了李世民,因為李世民因為魏徵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時常做夢被地府判官審問,為了保密,所以派遣唐僧前往西天取大乘佛經。

第二,向西方各國顯示東土大唐的國威。當時各國的聯繫還非常少,所以在唐僧出發之時,李世民親手遞給了他一般通關文牒,也就是走到每個地方都要讓各國行政長官簽字。因此,唐僧也有一句口頭禪“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奉命去西天取得真經”。讀這句話帶有一點這關我必須過的意思!

第三,唐僧乃如來佛祖座前金蟬子十世轉世,因犯錯被貶下凡間,經十世的苦難,也想回到佛祖的身邊,所以通過這次取經將修得正果!

有以上幾個原因,可以看出記西天取經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歷經再多的苦難,也要去完成這次任務。


樂揚觀影


《西遊記》是吳承恩以玄奘西天取經真實事蹟為背景來編一部神話小說。

小說中一號主人公唐僧,給人的印象好像儒弱不堪的樣子,依我看來則不然。

首先,唐僧表面儒弱內心堅強無比。唐僧是佛家弟子,一心向善普渡眾生是佛家本份,另外悟空,八戎,沙僧,白龍馬都非凡人,唐僧雖是金禪子轉世,卻是一個凡人無異。因此唐僧在徒弟面前才顯得儒弱很多,但是唐僧取經的信念是堅定不移的,而且豪無私心雜念,給徒弟做了好榜樣,否則怎能領導三個強徒完成任務?所以作者把唐僧描寫的很儒弱,說明普通人在自然災害面前的不堪一擊,唐僧卻能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獲得成功,就是對唐僧儒弱的一個否定。

其二,唐僧不識妖怪不是他的錯,在人與妖的面前,凡人只能認其善,而不能辨其惡。三打白骨精就很好的例子。孫悟空火眼真睛識破妖怪並把它打死,本是大功一件。唐僧卻不分青白的趕走孫悟空,原因是唐僧的善念佔了主導地位,西行路上這樣事例不止一次。作者把人的善良與儒弱集中在唐僧身上,相對應的是徒弟們強硬而剛直,把他們

塑造成一個個人們理想的化身。正是這樣的描寫才能讓人感悟到一個現實的唐僧。


用戶李森


唐僧從表面看,好像文文弱弱的,其實不然。唐僧柔弱的表面背後,有一顆堅強不屈的心,若無此心,取經談何容易!俗話說:“男人女貌成大器”,男人看上去表面溫和的人,其實比表面看上去嚴厲的人,更容易成功。因為修行就是在修心,而修心主要在修寬容心,忍耐心等。表面看上去嚴厲的人,往往脾氣不好,心情急躁。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要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人和事,脾氣不好的人容易和人產生矛盾,缺乏恆心,從而有礙事業進程,而溫和的人由於寬容心強,有較強的忍耐力,忍辱負重,勇往直前,所以就很容易成功!生活中有一些表面看上去嚴厲的人,由於不斷修行,使自己的胸懷寬闊,內心溫和,慢慢的容顏也會變得溫柔,就是這種道理!



金猴悟


首先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吳承恩塑造的唐僧是懦弱不堪的,恰恰相反,絕對不是懦弱不堪,而是大智大勇的!你看看這個是什麼團隊,女媧補天石蹦出來的靈猴,天庭犯錯二人組(捲簾大將,天蓬元帥)下界贖罪,還有一匹有個龍爹的白龍馬!哪個不是神通廣大,唐僧區區人身(前世再厲害這一世卻只是人身),能把這個團隊團結起來到達西天取回佛經,絕對配的上大智大勇!

還有一點,你看路上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難,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行路都費勁,還有一堆各界大佬安排的種種考驗!唐僧只有心裡大嘆一聲“我太難了!”普通人碰到個小鬼都嚇得半死,這一路小鬼大鬼何止萬千,經歷這一切而不退,絕對不是懦弱不堪!

所以,吳承恩筆下的唐僧,絕對沒有貶低的意思的,和歷史上真實的西行一樣值得尊重!




雪流星落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閒談,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歷史上真實的玄奘,獨自一人前去取經,路上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取得真經。但是在西遊記中,唐僧卻是一個柔弱單薄的形象。那麼唐僧和玄奘之間形象差異如此大,是什麼原因呢?

西遊記中的主角並非只有唐僧

在歷史上真實的玄奘西去取經故事中,玄奘是唯一的主角,他作為一個肉體凡胎的平凡人隻身一人前去印度取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陪伴他的只有一匹瘦馬,其中的艱難險阻可想而知。

但是在西遊記中,主角是師徒四人並非唐僧一人,而且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很多難貌似是給他的徒弟設置的,因為唐僧被妖怪抓走之後,自己沒有任何能力來自救,只能等他的徒弟來救他。

所以說在西遊記中,凸顯更多的是他的三個徒弟而非唐僧,唐僧的柔弱也是為了表現出他三個徒弟武藝的高強。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其實均為歷史上真實玄奘的化身

唐僧代表心中對信念和理想的追求,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放棄自己的目標。孫悟空代表曾經有過的年少輕狂,敢於和權力集團做鬥爭,不畏天地,任性灑脫。八戒代表的是玄奘身上的人性,比如說貪婪,比如說好色,比如說好吃懶做。而沙僧代表的是玄奘身上對自身罪過的悔悟,他反省自己曾經做過的錯事,並且為此願意擔負責任。


海海文化閒談


《西遊記》裡的唐僧真的懦弱嗎?我不這麼認為。英雄就非得是混鐵之魂、金剛之軀?恐怕未必。

歷史上的玄奘遠涉異域,歷經磨難,必定也有過彷徨失落,只是外人不知,也不在乎,他們更喜歡歌功頌德,更喜歡拾人牙慧,更喜歡求異探詭。

《西遊記》裡的唐僧,雄赳赳地離開了長安,在唐朝國境內官府禮遇,寺廟奉迎。剛出國界,就遇到了牛精、熊精和虎精,唐僧親眼看見兩個從者被妖魔生吃,“幾乎唬死”;緊接著又遇到了猛虎,唐僧“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幸得劉伯欽護佑。

人畢竟是人,都有七憂八懼,看到同伴被生吃,唐僧不可能藐然不懼;虎口籲熱,唐僧不可能面不改色。唐僧早知西天路上妖魔橫行,他只是做到了“心滅”,並未做好心理準備。再說唐僧要去取經,不是去送死;要弘揚佛法,不是以身證法。

唐僧以凡人之軀闖進了妖魔的世界裡,他需要更強的妖魔來保護自己,孫悟空已經在前面等著了。作者藉助唐僧的人眼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去觀照那個妖魔遍地的世界,用唐僧的善念表達自己的信仰,用孫悟空的金箍棒表達自己的憤怒;用唐僧的執著表達自己的情懷,用孫悟空的心猿意馬錶達自己的不滿。

唐僧矢志不渝,從未後退半步,他怎麼可能懦弱不堪?唐僧以為“心滅,種種魔滅”,實際上魔還在,於是就有了孫悟空和他的金箍棒——其實,唐僧的心早已到了靈山,行遲步緩的是孫悟空,筋斗雲快不過人心。


上頭派掌門


吳承恩將唐僧塑造成一個善良軟弱的形象,第一是為了凸顯其他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更為豐滿,第二是為了凸顯唐僧是個凡人,重重危難之中依然不忘使命和理想,最終修道成佛的精神,第三是遵從四大名著裡“主弱從強”的模式。接下來從這三個方面來詳細談談吳承恩這樣寫的深層次原因。

第一點是為了使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唐僧是師父,其他三人是徒弟,從傳統角度來說師父一定是勝過徒弟千百倍的,如果吳承恩這樣寫的話,就會顯得三個徒弟平庸無能,讀者不會喜歡這樣的人物形象的。但吳承恩把這種有勇有謀的形象轉嫁到孫悟空身上,反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正是這種不同於常規的思路,使故事情節更加曲折離奇,吸引著讀者繼續往下讀。

第二點是宣揚唐僧排除萬難立志取經的精神,也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封建儒家形象。唐僧是非常封建保守的一個人,被妖精捉住都快要吃掉了,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如果死了就不能完成君王的囑託,是一個典型的忠君愛國人物形象。然後在面對白骨精、蜘蛛精包括孔雀公主等妖怪的誘惑時,寧死不屈,堅守著自己的節操不為美色所動,倒有幾分佛家柳下惠的味道了。他雖然懦弱,畢竟是凡人,有凡人實力上的弱,但是卻有高尚的精神,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

第三點,如果讀過四大名著,讀者們會發現,《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遵從了“主弱從強”的故事模式,這樣的文學模式能加深作品的主旨深度,讓讀者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以上就是我對此的看法,個人見解望採納。


李哥說奇聞


吳承恩一部《西遊記》是一部大寓言。

吳公開悟後,才思敏捷,辯才無礙。

奈何世人嬉於火宅,生死流轉,

於是善巧方便,譬喻言辭,

作品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良苦用心,願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

唐僧對應善男子善女人,色身本柔,如泡,不可磋磨。

對應三藏。

……

孫悟空對應般若,

對應空如來藏,

傲來國本不屬於三界,

石猴表示法身非肉身,

所以行者修行首先要悟到空。

……

豬八戒豬悟能,對應六渡中的持戒,

對應不空如來藏,妙有真空,能生萬法,

悟空後不要著空,謂之為能。

……

沙悟淨對應空不空如來藏,

心淨則佛土淨,如來妙心圓明,不垢不淨,

對應淨土宗。

……

白龍馬對應妄心馳騁,

老虎對應心如猛虎,

所以開始要降龍伏虎。

三打白骨精對應白骨觀。

……

地煞七十二變對應人流轉生死,六道輪迴。

如果貪嗔痴過重多為畜生道。

一根毫毛變化無窮,對應如來一體三身佛,

報身思量即是千百億化身

……

八十一難,說明修行之難,每一難對應一種心魔。

以上為個人所悟,有緣深討。



凡夫講禪學


作者有強烈的世俗傾響,他不崇佛有些不屑,他喜悟空充滿人性,一個看似慈悲卻善惡不分,一個天馬行空卻是非鮮明,悟空看似我行我素,卻有情有義,不計屈辱為完成自己的承諾,玄裝為求真經,一路西行不知多少艱幸曲折,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又無辨識善惡之能,口中慈悲不停,卻要悟空捨命相救。就此故事會有衝突,就此故事有了血肉,就此人們記住了西遊記,就此齊天大聖驚天而出。


月牙痕1


唐僧不是懦弱,而是心懷慈悲,普度眾生,佛渡世人,是要用大愛來感化,而不是武力,所以唐僧都是寬以待人,不論別人如何待他,他都是想著要感化他們,讓他們皈依我佛,而《西遊記》裡,多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小白龍,總不能讓這幾個人打醬油吧,而一部小說,必須寫的跌宕起伏,突出人物特點,而孫悟空從一開始就被設定成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人物,讓他保唐僧西天取經,這一路上,如果按照現實中的唐僧,就算有孫悟空幾人,也沒他們什麼事了,所以,為了弘揚佛法的宗旨,就要有對比,有襯托,唐僧是佛門高僧,佛法精湛,而孫悟空原本是天地靈猴,性子跳脫,無法無天,要不是戴上了緊箍咒,根本管不住他,而緊箍咒就是佛門對他的控制,整部西遊記,厲害的妖怪,無不是被佛門高僧收服,天庭就是一幫子打醬油的,可見,唐僧是佛門代表,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就是保鏢打手!而豬八戒,和沙僧的前身都是天庭大將,這兩人的身份比孫悟空和小白龍都高出很多,作者這一設定,顯而易見,唐僧才是被眾星拱月的那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