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改變自己的唯一大招

​​自省,首先要講一下人的精神格局,西方的哲學家,或者一些宗教的認識都共同之處,

但也有不同之處。


人的精神格局有三個層級:

本我;

自我;

真我;


本我這個詞大不同的學科都可能包括這個詞,不僅僅是心理學。

西方哲學家的認識:

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衝動和慾望的貯存庫。

本我是按“唯樂原則”活動的,它不顧一切的尋求滿足和快感,這種快樂特別指性、生理和情感快樂。


本我由各種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構成,完全處於無意識水平中。

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於體內的一切心理積澱物,

是被壓抑於一時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驅力、本能、衝動、慾望等心理能力。


本我,並不包括肉體,甚至肉體也並不是自己,

本我是初我或者當下之我,這個我有著簡單的邏輯,可以區分善惡美醜,

接受簡單的倫理限制,但是力量有限,很容易受到自我的影響甚至是支配。

它的追求和嚮往,很簡單,或者模糊,甚至在某些階段會違背自身的追求和理想。

這個本我,是所有人類共同的起點,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的不同。


再說說自我,查爾.斯霍頓.庫利的自我概念:

從自我和社會之間的關係上理解自我概念,認為自我和社會的概念相互聯繫,難以分割。

1922年,庫利提出"鏡像自我"的概念,並指出:"自我知覺的內容,

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相互作用這面鏡子而獲得的。

通過這面鏡子,一個人扮演著他人的角色,並回頭看自己"。

這就是說,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斷的反映。

這裡強調的是我對自己的看法反映著他人對

由此推導,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多半是在與"重要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其他親屬、鄰居、親朋好友、老師和同學)的交往中通過"鏡像自我"而逐漸形成和發展的。


傑裡.M.羅森堡的自我概念:

反省過程涉及到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反省活動的產物。

這個產物具體地說是個體所具有的關於他自己的、作為一個生理的、社會的、道德的和存在著的人的概念。

因此,自我概念是個體關於自己作為客體的思想和情感的總和。

它包括個人同一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感,包括本質自我同單純的外表和行為的區別,

並且由各種態度、信念、價值觀、體驗以及各種評價成分和情感成分(諸如自我評價和自我新生)所組成,個體以此確定自己。

自我的形成,是根據人所在的地域,環境,氣候,自然條件,生存方式,競爭模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不同性格,認識。

所以同在一個區域裡的人,在性格上存在高度的相似性,那麼這個地方的人群,

就會根據自己的性格、認識,設立不同的風俗習慣。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也正是這種不同,最終形成了所謂意識形態的不同。


人的自我是多重的,並非是唯一的,不同的自我有著不同的性格,

或者說,人有多少種性格,就有多少種自我,

只是在人的精神世界裡,只有一種自我的能量,遠大於其他自我,

這個就成了他人共同承認的,自己的性格。

再說真我。

真我,佛教語,涅盤四德之一,亦稱“大我”。

與“妄我”相對,謂出離生死煩惱的自在之我。

佛學常見詞彙,真

凡夫執著五蘊假合之身為我,其實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樣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真我就是完美之我,仁慈之我,智慧之我,無私之我,這個我,在任何人的心裡是存在的。

有人錯誤的將真我與自大相混淆,這個很好區分。

真我和自大形成的樣子不同,真我安寧,平和;自大卻猙獰,激烈。


真我,是“我”最美麗的樣子,它明確地知道,每一件事情應該如何處理,應該做什麼,

不應該做什麼,參照真我可以很清晰的看清楚,

本我或者自我,醜陋、無知;

真我與自我的意見,時常是矛盾的,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


但是真我在很多人的心裡,被邊緣化,有的人甚至把真我看成幼稚,幻想。

這是完全錯誤的,其實真我就是本我的方向標,是芸芸眾生,人海之中的燈塔,

只有承認了真我的存在,以及地位之後,人才能真正的擁有生命的方向,知曉生命的意義。


在確立真我之後,人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判斷,才能看見真世界。

真我不像自我以慾望為導向,也不像本我那樣弱小,真我是以存在的意義為思考的標準,

所以真我的力量是非常強大

自我在真我的面前,其實只是一件外衣

我的面前,其實只是一件外衣。


很多人的心裡,並沒有承認真我的存在,

有的只是本我和自我,所以這樣的人,一生總是苦多樂少,

因為TA在處理一切事物的時候,永遠擺脫不了自己,永遠不能跨越自己的利益,

TA的一生大多在矛盾與徘徊之中反覆,表面上似乎有自己的思想,意見,實則卻不是這樣,

因為TA的思想和意見,經常會被推翻、衝擊,這樣的思想和意見,根本不能和自己的行為,

判斷融為一體,所以想一套做一套,就是這個情況的表象。


真我乃神之雙眼,即便世界上只剩下自己,TA依然不會失去方向。

自省,就是要認識到真我的存在,並且相信它,承認它,依靠它。

心裡都有這個真我,問題就在於是否按照那個真我的模樣活著。

或者說是否確立了這個真我的地位、權利,接受它的支配。

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法門。


雖然大家想要提高,也在提高,但是提高並沒有實質的意義。

知識、眼界很容易開闊,但那不是法門 。


法門:佛教語。指修行者入道的門徑。

那麼門徑在哪裡呢?很多人都在找法門,可能用盡一生也沒有找到

其實性格,認識上的缺陷,就是法門,

因為這樣的缺陷,才沒有成功,沒有完美。


法門並不難找 ,但是難進。

沒有真我的幫助,一生也找不到, 進不去。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有兩件事情最重要,一件事情是幫助別人,另外一件事是幫助自己,

目的都是一個,提升自己的靈魂與修為,人的修行就是從這裡開始。

修行的目的其實就是要將本我與真我合二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