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過後還有多少西方國家死心塌地的跟著美國?

劉三辰


死心塌地的從來就沒有幾個,只是一種抱團取暖的行為罷了!此次疫情過後,大概率的仍會維持以前的狀態,只不過會各懷心思罷了!但是對於我們國家的態度來說,會有一些變化,但是要想改變他們長期形成的固有觀念很難,表面上不會看到多大變化!


風雨同舟天地同光


這場疫情真是讓各國看到了美國的所作所為啊。

為了撲滅疫情,美國是全球搜索物資,先是把我國贈送日本的試劑盒,“一不小心”運到了美國,不久前又從意大利拉回了50萬盒試劑,雖然這是庫存,但是這也無疑對意大利的抗疫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

疫情的爆發讓人們更加切實的體會到了所謂的美國優先。

即使疫情還沒有結束,各國肯定都會考慮一下應不應該死心塌地的跟著美國了。

當然,疫情僅僅是一個催化劑,其實早已有很多國家對美國不願意那麼死心塌地了。

因為,美國優先是有好處美國先上,遇到困難盟友們先頂住。

所以,在這幾年美國為了保持自己在全球的霸權,不斷要求北約各成員國提高軍費,目的就是自己少少掏錢唄。

現在疫情來了,美國更把他的所謂優先體現的淋漓盡致。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根本上還是利益優先,當世界各國發現跟著美國不划算的時候,肯定就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

至少會從完全投靠美國的單邊政策,變成和世界各大強國都維持友好關係的多邊政策。

畢竟,現在的世界也有這個條件供世界各國去選擇。

進入10年代之後,世界格局已經從一超多強的時代變成了列強崛起,強國林立的時代。

雖然其他國家在綜合國力上還不能和美國相比,但是已經逐漸取得各自區域內和美國的均衡。

比如印度洋地區,印度的影響力正在逐漸上升。

疫情到來之際,印度總理莫迪一直呼籲周邊各國聯合起來共同抗擊疫情,和美國的不作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再加上印度的國力強大,在未來印度洋各國一定會從全面倒向美國,逐漸改變成既和美國保持友好關係,又和印度保持友好關係。

在未來,印度和美國就印度地區的霸主地位進行爭奪的時候,也會採取居中觀望的態度。

其實,這也是有先例的,美國和伊朗之間對抗的時候,伊朗周邊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國家就在走多邊路線,既沒有完全偏向於美國,也沒有完全偏向於伊朗。

當然了,由於國家實力弱,有時候他們也成為伊朗和美國之間對抗的戰場。

比如,進入2020年之後,美國在伊拉克境內斬首了伊朗高官,引起了雙方之間的激烈對抗,差一點爆發大規模衝突。

但是,不選邊站的對策畢竟讓伊拉克避免被雙方任意一個國家當做仇敵,雖然損失了一些國家的自主權,但相對於國破家亡的結局還是可以接受的。


遊者走天下


西方國家與美國的關係基礎是所謂共同的價值觀以及相似的政治制度,所以只有在西方和美國共同的價值觀崩塌和政治基礎塌陷才能使兩者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而這種情況卻又是不可能出現的。


此次疫情考驗的是世界各國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合作能力,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美國的行為頂多全是災難面前“各掃門前雪”。

儘管美國沒有采取援助西方的相關措施,但是西方國家並不會因此而“推倒”與美國的聯繫,因為西方對美國的“依賴”更多是政治上和安全上,而非僅僅單是公共衛生關係的好壞。

西方國家對美國的總體看法是“知道老大靠不住,但是卻不能不認老大的地位”

不論是從經濟合作,亦或是政治聯盟,還是軍事安全合作上,美國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另一方面的事實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西方國家也著實與美國開始“漸行漸遠”,甚至在某些問題上“分道揚鑣”,但是這種差異只是“不滿”而非是徹底“決裂”。

西方“不滿”的是特朗普的執政理念,“不滿”的是特朗普對西方國家關係進行“商業交易化”式的處理,而不是對美國本身體制的不滿。同時,西方也同時對美國老大的絕對領導地位“不滿”,畢竟主權國家都不願在別國面前低人一等。


所以西方對美國的“不滿”和抗爭也是爭取相對平等地位,以及在對外政策上相對的獨立自主。如果西方國家在政治和安全領域有所需求,其第一尋求的還是美國。

毫無疑問,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對美國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持批評甚至是譴責的態度,但是說西方國家會從中吸取教訓並從今此後“另投明主”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問,既然美國與西方國家根本不可能做到“有難同當”,西方國家為何還如此死心塌地?


西方國家已經認為美國“靠不住”但同時又“離不開”,所以在關係上即便會“若即若離”,但是西方國家沒有任何道理與美國決裂,這其中有深層的歷史原因,政治文化原因以及大國戰略競爭因素。美國在此之前又不是沒有“傷害”過西方國家,但是最後事實也表明,西方國家對美國是“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戀”。

這次疫情只是讓西方國家再次看清美國的嘴臉,但是也只是到此為止,西方國家更多的依舊是“敢怒不敢言”或者是發發牢騷,卻不會有實際的“反美”動作。疫情過後,西方國家與美國的關係該如何還是如何,最多是口頭表示下不滿情緒。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古今會


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西方世界遭遇了空前的打擊,目前歐洲國家感染人數過10萬,其中意大利累計確診超過了3.5萬,是名副其實的重災區。而美國在昨天單日病例增長人數達到4000例,總人數突破了13000。


這次疫情對美國在西方領導力最大的衝擊莫過於經濟衰退的危險。美國股市已經經歷了一個月內四次熔斷,這是1929、1973與2008三次大的金融危機都沒有有過的情況,就連特朗普也說美國經濟面臨衰退的局面。一旦美國經濟因為疫情全面衰退,對西方的影響力勢必會下滑。為此美國推出來了萬億美元救助計劃,以撒錢方式來刺激消費。
另外,這次疫情也暴漏出美國推廣的西方代議制政治制度在應對突發性危機上的弊端,這種制度需要層層討論,難以迅速決斷,特別是與中國在應對新冠上的效率高低立判,這也會削弱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領導力。

當然,一次病毒不會使得美國喪失對西方的領導力,而是會形成相對削弱的局面。


齊慕丹




我們說,未來的結果不單單取決於美國,還取決於他國的努力。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人心思變不可阻擋。即使疫情過後,美國還是西方國家公認的共主,但已然沒有以往的權勢和魅力。只是大家在等待新盟主或明君前,一個寄託而已。



所謂說順勢而為,水到渠成。如果有國家在疫情裡刻意而為,希望通過對外援助,試圖與美國爭奪霸主地位,反倒會事與願違,不僅會觸發美國的警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同時還會讓受援國五味雜陳,有被利用的感覺。不僅達不到援助的效果,反遭人家記恨。

所以,我們強調:幫助要真心,但也要適可而止。畢竟是不同的國家,越俎代庖總是不好的,有干涉內政之嫌,更會在該國未來政治變革中打自己的臉。


新文化街男孩


新冠疫情並不會影響世界格局,更不會衝擊美國的霸權地位,全世界願意跟著美國的國家很多,他們依然會在未來跟隨美國共進退。
(巴黎人戴起了口罩)

要明白的是,決定國家關係的核心因素不是文化認同,不是恩情和個人友誼,而是國家利益。全世界之所以有那麼多國家願意跟隨美國,無非是因為這樣做有利於它們的國家利益。

對於那些安全受到威脅的國家,比如沙特,韓國,伊拉克等國來說,美國是他們的保護傘。對於面臨核威脅,恐怖主義,經濟困難的國家來說,美國是他們最可靠,最需要的靠山與合作伙伴。離開美國,他們的利益會受到嚴重的損害。

此次新冠疫情中,儘管美國採取了自掃門前雪,不理外人事的態度,確實讓不少夥伴有點涼涼,但美國與這些國家的利益捆綁,利害需求並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他們依然會跟著美國走。
(美國精神的象徵,自由世界)


更何況,美國從二戰,冷戰以來建立的霸權格局依然在堅挺。美國的霸主地位依然很強勢,它依然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現在是,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是。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做到完全不依賴美元,沒有哪個國家敢低估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價值,也沒有哪個國家敢認為自己的軍事實力超越了美國。

像韓國,烏克蘭,沙特這些國家,離開了美國根本無法正常生活,他們要承擔更多的威脅,會力不從心。很多時候,所謂的獨立自主對他們而言並不是好事。

我們習慣了以一個大國公民的心態去思考問題,覺得獨立自主,不依靠他人天經地義,畢竟我們有這個資本這樣想。但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能力,有條件這樣做,世界上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90%都是小國弱國,離開美國他們會難堪。
(離開美國,你能指望聯邦德國自己保家衛國嗎?)


新冠疫情並不是黑死病,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更不是次貸危機,它對世界的衝擊很有限,無法從根本上撼動當今世界格局的根基,因此也無法改變美國的外交形勢。


朱興子


疫情影響國際地緣政治格局,這是可能的。

但也不要考慮太多。

畢竟新冠疫情才發生兩個月,還不至於立刻看到國際局勢的翻天覆地。

歷史經驗也並不支持疫情深刻改變國際格局的說法。

比如SARS當年也很嚴重,全球十分緊張,結果後來地緣政治格局還是如此。

再比如歷史上1918-1919年的歐洲大流感,比如今的疫情嚴重得多,雙方關係也沒根本變化。

所以,這次疫情的影響如何?先觀察一段吧,至少不能誇大。

是否深刻影響地緣政治格局,取決於兩點:

第一,疫情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第二,各國合作與博弈的程度。

目前來看,美國的影響力在疫情中確實受到了削弱,但並不至於左右美歐關係。

這和白宮很長一段時間對疫情盲目樂觀,甚至無動於衷有很大關係。

木叔和美國媒體人在聊這件事的時候,對方非常憤怒,認為白宮和共和黨政府把大好的機會給浪費了,特別是還輕描淡寫疫情類似流感,這才導致美國如今很多地區如今疫情擴散。

顯然這將會對2020年11月的大選產生影響。一旦如此,民主黨的政策和共和黨不同,對全球的地緣政治影響也會顯現。

另外,美國在疫情中自己應接不暇,已經沒有餘力去幫助歐洲或者其他盟友。

歐洲在這次疫情中是重災區,歐盟的裂痕也增加,分歧也比以往更深,這讓歐洲自己也手足無措,特別是美國之所以爆發疫情,和歐洲人大量進入關係很大,所以美歐盟友關係其實在疫情中也是受到考驗的。

不過歐盟也在積極應對。

木叔3月20日收到歐盟方面的信息是,歐盟成員國和各個歐盟機構都迅速果斷採取了行動,以保護歐洲和世界各地的公民、經濟和家庭。這個信息起了一個很好的標題——團結起來,我們更強大。

之前歐盟以及歐洲各個國家之間圍繞一些救援物資出現分歧,這也讓歐盟檢討。

所以目前歐盟應對疫情逐漸走上正軌,他們對和美國的關係也會看待的更客觀。

至於美國的盟友體系會不會出問題,目前看問題不大。

一個例子是,3月20日歐盟還在批評俄羅斯在公開傳播疫情的假消息,這個態度和美國如出一轍。

因此,盟友體系的兩個支柱——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觀,還看不出有問題來,所以疫情不見得會對美歐關係帶來太大影響,只是會受到一些衝擊而已。

特別是如果年底民主黨上臺,歐美關係反而會比現在更火熱。


木春山談天下


這次美國對待亞洲和歐洲盟國出現的重大疫情,採取隔岸觀火、冷眼旁觀的態度,寒了許多盟友的心,疫情過後,這些盟友雖然因為長久形成的利害關係,不至於和美國翻臉,但是,對美國自私自利的態度有了很深的看法,與美國的親密盟友關係將不可避免的出現裂痕。

流行全世界的冠狀肺炎病毒是一面鏡子,照射出各個國家對待國際責任的態度,它像一面分水嶺,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兩個極端。
美國是世界唯一一個超級大國,軍事能力全球第一,第一經濟體,當然,也擁有無與倫比的醫學技術,他在亞洲和歐洲的盟友幾乎全部遭到冠狀肺炎侵害,但是美國對於這些盟友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冷漠。比如韓國,自2月20日開始,冠狀肺炎在社會上大肆傳播,確診病例每天呈現爆發式增長,韓國之前疏於防範,導致病毒降臨時手忙腳亂,各種防疫物資奇缺,緊要關頭還是中國政府給予支持,作為盟友的美國政府,卻採取不管不問的態度,美國最關心的是駐韓美軍經費問題,2月28日,雙方防長在華盛頓的軍費談判由於美方不肯讓步,再一次無果而終。停靠在日本橫濱的被冠狀肺炎病毒感染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有400多名美籍公民,美國派出專機接回了380名沒有感染人員,將44名確診病例放在日本治療,卻沒有關心一下日本國內的感染情況。


歐洲疫情最緊張的意大利,冠狀病毒傳播呈現失控狀態,作為歐盟,北約和G7成員國,美國對待意大利的緊張狀態和求助,採取不聞不問態度,還是中國對意大利伸出友誼之手,分兩批次派遣醫護人員和大批醫療物資進行支援。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親自致電表示感謝,意大利駐歐盟官員搖頭嘆息:所謂的盟友情誼,這時候一文不名。

在“美國優先”的旗幟下,美國政府“利”字當頭,把所有盟友看成可以隨意薅羊毛獲取經濟利益的大肥羊,可以任意提高關稅的提款機,只進不出,根本不關心盟友出現的問題。把盟友看成傻子隨意擺弄,已經成為美國政客的心態。因此,不給這些盟友雪中送炭,覺得理所當然,十分正常。


美國政府的做法在各國首腦的心目中自然有一本賬,通過肺炎病毒疫情,他們受到打擊,今後在很多問題上不會再死心塌地的跟著美國跑,其實,這種現象近兩年已在世界各地顯現出來,比如德國領導的歐盟對待美國製裁“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憤怒異常,這次疫情中,美國的表現更讓這些國家認清美國自私本質,疫情過後,美國政府會更孤立,失去的朋友更多。雖然在固有的體制約束下,他們還會無可奈何地跟著美國跑,但不可避免的是,這些盟友已經和美國離心離德。具體反應在對於美國今後在國際上的一些做法,不再無條件支持贊成。


夢裡青山1


現在這個問題很難說清楚,只是我們看到有些西方國家可能在關鍵時候向我們求助,或者是我們對他們提供的援助。但是當疫情過後該怎麼辦呢,可能他們還會回到他們那種價值觀,他們那種認同他們那種西方的同盟關係。有些東西是根深蒂固的,不管你發生疫情也好,發生戰爭也好,一切結束以後都回歸到平靜,這個時候強大的國家仍然揮舞著大棒,四處製造麻煩,抱大腿的還是會去抱大腿,不可能找一個小弟來做幫手。

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某些國家可能在以前的做法上可能有一些改變,即使他不認同你的價值觀,你的這個國家人民或者你的國家政府,但是他可能在一些經貿或者政治領域或者一些國際大的事件,他不一定會支持你,但他也不會明確反對你,或者說出一些對你不利的言論或者做法,至少他明白有些國家是看重利益的,而有些國家能夠承擔國際的道義和責任,能夠在關鍵時刻對你出手,幫助能夠以德報怨。

我們就看一看加拿大吧,做了很多對不起我們中國或者俄羅斯的事情,這一次它們的疫情,他們基本上找不到求助的對象,最後通過俄羅斯的企業訂購了一批口罩,但是最後被俄羅斯政府部門否定了。因為在烏克蘭等問題上加拿大一直和美國站到一起,國際上很多事務跟美國走,跟俄羅斯製造麻煩。這個時候他們也明白了,關鍵時刻向美國求助是不可能的,美國疫情已經無法控制了,美國自身需求量都很大。美國幾乎沒有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提供疫情方面的幫助,加拿大在這方面看得清清楚楚的。但是我們能指望加拿大以後能改變他們的策略嗎?它們的方針嗎?它們的選擇夥伴關係嗎?不可能的。


總之這些國家和西方國家的關係是怎麼樣的我們管不了,但是如果帶著偏見性的對我們說三道四指手畫腳,那麼在關鍵時候我們是否進行援助,我們該思考思考,不要發是農夫和蛇的故事。有一點可以肯定,未來有很多國家和政治家可能會看到我們中國的實實在在的,我們中國的光明磊落,我們的責任和擔當不僅僅侷限於我們國家,我們對世界都有自己的承諾和擔當的,絕對是可信賴的夥伴。


劉小妹正高二


這次疫情之後,不會對世界格局造成本質上的影響,一點可能都沒有。說白了,影響的力量還是太小了。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而是全世界主要產油區的石油突然之間一下子全部都沒有了,可能會對目前的世界秩序造成影響。

我們習慣了大國心態,生活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國,自然沒有小國的感同身受。你能不能想象以下,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整個國家連淨化水都沒有,日常飲用的水都需要進口。沒有美國的保護,這些國家的安全形勢,恐怕都等不到第二天。

沒有辦法,事實就是這樣。拿烏克蘭來說,這個奇葩國家在蘇聯解體之後,實際上繼承了原蘇聯很多的牛逼哄哄的軍事遺產,但是經不住敗家子和被美國忽悠啊,結果是什麼?結果是烏克蘭自廢武功之後,徹底淪落為美國的附庸,別忘了,烏克蘭是有能力製造最尖端的戰略武器的,包括原子彈。

歐洲一樣。歐洲的國家,任何一個國家單獨拉出來,都不是俄羅斯的對手,而對歐洲最大的威脅,不是難民,是俄羅斯,所以要有歐盟。但是,沒有什麼毛用,從這次歐洲的抗疫就能看的出來,歐洲始終是一盤散沙。

國家與國家之間,最最關鍵的是國家利益。

而有些國家的國家利益,在如今這個世界格局中,並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拿我們的鄰居舉例,韓國在戰時,連指揮自己軍隊作戰的權利都沒有。是不是很憋屈?沒辦法,誰讓你是小國,誰讓你是美國的小弟。

因此,從世界格局這個角度來看,此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還不足以撼動目前的世界秩序,儘管已經給整個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無可彌補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