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悲情帝詞

宋朝是一個文起八代之宗的文化之邦,之所以重文輕武,與宋太袓統一國家後的生息休養不無關糸,在宋朝統一前和統一後都湧現了不少的文學巨匠,這些文學家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文章,有毫放的,有現實的,其中成就了一位悲觀主義詩人一李煜,他的一生即是幸運的,也是悲觀的,他的詩詞、情真意切、委婉肝腸,讓人回味無窮,他的遭遇也讓人同情和惋惜,也給人以警示和借鑑。

千古悲情帝詞


南唐後主李煜,是宋太袓趙匡胤後期剿滅的一個政權皇帝,南唐偏安江南,社會相對穩定,城市經濟繁榮,在這種經濟環境中,李煜前期過著錦衣玉食、養尊處憂的生活,致使他不思進取,沉溺於奢侈生活,縱情聲色,侈陳遊宴,這時期的他雖貴為天子,但也是位天才的藝術家,他在書法、繪畫、音樂、文學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這些天賦他都用於聲色犬馬,尋歡作樂當中去了,詩詞歌賦都是遊樂飲宴,美伶豔詞之類,即使文詞絢麗,但難登大雅之堂。

公元974年九月,宋太袓派曹彬、潘美帶領10萬大軍,分水、陸兩路攻打南唐,宋軍在長江上用竹茷和大船搭成浮橋淮備攻城,這位糊塗的詩人正在抱著美人飲酒作樂,聽到宋軍搭浮橋,居然說是小孩子玩的遊戲,未作抵抗淮備,結果宋軍打進來,他不得己投降了。自此他過起了囚徒般的生活。

千古悲情帝詞


在這種生活的環境裡,他屈辱、悔恨、自責、憂愁、悲憤交織在一起,文詞也相對以前的豔麗變成了憂傷感嘆之作,這些作品,後世評價極高,真實的反映了亡國之淚的絕望悲憤之情,如岀峽奔海般湧瀉波瀾。

著名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有《虞美人》一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詞歷歷在目的表述了,那昔日玉石砌的亭榭欄杆,巍峨壯觀、富麗堂皇的宮殿、繽紛呈繁的宮女依擁,美妙音樂的迴旋,在那裡,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美好回憶,像被東風一吹樣煙消雲散,這種思念和憂愁就似那一江春水一樣翻滾而來!讓人五味雜陳。

千古悲情帝詞


還有那辭別祖廟的巜破陣子》更讓人心淚俱奔。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詞通俗易懂,且情淚鏈鏈,丟不掉,忘不了,悔恨憂傷常存,意思是,四十年來國家安樂太平,那廣闊的山河,那高大莊嚴的皇宮,象天上的宮殿一樣,何時有干戈的發生,一旦當了人家的伏虜,奴顏卑膝的生活多麼難熬啊!最忘不了投降那天,去辭別袓廟,教坊裡還傳來了送別的音樂,我只能流著眼淚看著宮娥綵女為我送行。

這情這景表達的如此無奈、真切,不由人憐惜悲嘆,其藝術境界之高,讓人歎服!

還有一個就是大家最熟知不過的歌曲《月滿西樓》原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明月如鉤的夜晚,獨自一人上西樓,看到陰森院子裡的梧桐黑壓壓的籠罩在上空,使深秋的夜晚更加清肅荒涼,這煩燥的心情使人思來想去,特別不是滋味啊!如此淋瀝盡致的表述,使人身監其境,如畫如詩。

千古悲情帝詞


李煜的詩詞在引人入勝的基礎上,給人以無限的沉思,如果他勵精圖治,使國家長治久安,怎麼會憑添那麼的悲憤憂傷,從中警示我們,要居安思危,才會立於不敗之地,他的遭遇雖然令人同情,但他的詩詞足可以讓我們陶醉欣賞,在欣賞之餘,也給人以借鑑,且不可失去一切,才悔恨交加的空悲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