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全國最優秀的教師的講課以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國學生授課,你覺得怎麼樣?

石保行者


教學由兩個部分組成,教和學。名師教得再好,學生說,聽不懂,那是一點教學效果都沒有的。同時,如果學生根本沒聽,再響亮的名師也沒用。因材施教不是因教定教。學生始終是教學的主體,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內在因素。讓名師給全國上課,出發點很好,效果也會有,但100/%有效是不可能的。現在讓名師授課,充其量稱為授課,離教學差遠了。


流量了放煙花


我覺得直播教育是很有前途的。教育差異的本質就是信息不對稱,打破信息流動的障礙,就會提高教育效率和水平。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首先中國公立教育體制下,教育創新能力和改革力度是很緩慢的。在國外直播教育都是一個新事物,更不要說國內了。

也有一些互聯網公司在做在線教育,在外語上也很成功。但問題是成本不菲,主要面向一線城市,而並不會做公益,去把資源投向小城市和鄉鎮。

所以技術是一方面,商業邏輯才是產業發展的最大動力。優質老師的價值是很貴的,誰來為這筆錢買單?

當然有人會想,知識課程可以無限複製,不斷銷售就能賺回成本,這想的太簡單了。舉個例子,郭德綱的相聲你錄下來可以隨便聽,無限傳播。但學習是計劃性的,服務性的。老師講完課就拉倒,什麼都不管,學生能學會嗎?

雖然直播能消滅信息鴻溝,但就算名師願意無償服務,也沒法分配精力教會其他地區的孩子。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名師真能通過直播教會孩子,那首先一個學校有一個老師就好了,何必僱那麼多老師呢?

學生越多老師授課難度越大,就算是名師也沒辦法。小班教學才是優質服務,這種精力上的分配,不是名師能力能改變的。不要把教育看的那麼簡單,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目前的直播教育,還沒有真正起到代替課堂教育的作用,只是作為輔助和補充而已。


蘋果樹下的沉思


先打個比方:我們吃飯,饅頭、菜是主食,那些點心僅能作零食,點心是作不了主食的。

教學比吃飯更甚。即使講課的是全國最最優秀的教師,講課水平再高,你記住,學生通過看視頻直播和教師面前講課效果是不一樣的,特別是中、小學生。

老師教學生,依靠的不只是話語文字,還有肢體語言。你不要小看教師的肢體語言,即使是在講臺上走走,揮揮胳膊,這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肢體語言不僅對學生學會知識很重要,還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很重要,不知你信不信。再說,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動作,看似隨便而非隨便,這些都是根據聽課學生的每一個表情而做的。另外課堂上老師還要巡堂,這些都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上面說的這些視頻直播是做不到的。

不要說現在,即使將來真正做到人工智能,也不如老師在學生面前講課生動!

—— 一個老教師的心得🤔


火星故事216


解決好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適配,將是個很好的形式。但恕我直言,困難很大。

原因如下:

一、老師備課的準備問題

我們都知道,優秀老師精心備好課,才有一節精彩的課,但是在備課中,備學生這一環節如何落實?既然面向全國學生,那學生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同樣的教學內容,老師如何標高?

二、課堂互動的問題

課堂上並非只存在老師講學生聽,事實上,如果一節課始終只有老師發出信息,學生接收信息,這不就是我們極力反對的“滿堂灌”嗎?即使那個老師是全國最優秀的老師,在這種單向教學信息流動下,能夠有多好的效果?

三、課堂教學的落實問題

課堂教學,除了講、聽,還有練,面向全國學生講課,佈置的課堂練習如何處理?不用猜,那將是個海量工程,即使科技發達了,利用機器智能批改,並且還能統計出結果,這位最優秀的老師能拿這個懸殊差距怎麼辦?

未來的直播發展趨勢,確實和直播有關,但並非簡單的把老師講,學生聽搬上網絡。目前實驗的各類網絡教學改革中,我認為雙師課堂可行性最高。

我們可以把那位優秀老師的講課看作是教學資源,並且有選擇性地使用,例如概念教學中,我自己講得不夠好,那麼在觀看完優秀老師的視頻後,截取其中的片段給學生看,但自己的課堂仍然需要自己的老師來主導。


愛數學做數學


我國地域遼闊,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勻,東部教育資源比較豐富,中西部的教育資源比較匱乏。不僅教育設備比較簡陋,優秀老師也比較少。

開啟優秀老師直播,有助於均衡教育資源,更多中西部的學生聽到更好課程。這種出發點是好的,但也有很多的現實問題。

第一,教材不統一,只能同地域直播,不能跨出太大的限制

第二,西部學生基礎薄弱,不同程度的學生理解接受程度不同,需要區別對待。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太過統一肯定會有照顧不到的學生

第三,有的學生自律性比較差,僅僅依靠直播講課無法解決紀律性問題,還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問題,需要有老師專門在教室服務學生,督促學習。

第四,有的家長不贊成這種上課方式,需要做好與家鄉溝通問題。



小剛老師說說


作為一名老師(已辭職),我簡單的回答您的問題。

這個想法是非常好的,是值得借鑑和推薦的,但是不能強制執行。孔子說“因材施教” 這句話也是我們教學的宗旨,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讓他能理解並能去解決學習難題。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老師都要制定不同的方案,如果一個學校呢?如果擴大範圍到省、全國呢?你說的這個辦法還能有多大作用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也不一樣。有的學生拿到題目,你簡單的講一下,他就能理解,而有的學生需要你講很多次他才能理解(或者不能理解)估計有人會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了。問題是一個班幾十號人你不能誰都顧得來,也不能保證能把他的成績穩步提升的。只能帶著前面的學生拉著後面的學生,實在拉不了的只能放棄了(這個是客觀的現實問題,只有當老師的才能理解,沒當過老師的就別噴我了)

優秀的學生遇到優質的學習資源會事半功倍,反之有可能事倍功半,貪多嚼不爛。並不是好的資源他就能吸收,好的學習方法就對他有用。

不過也希望國家慢慢的整合教育資源,把優質的東西廣泛傳播和應用,畢竟泱泱大國,優秀的人肯定是很多的。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要違背良心,好好教書育人才是最重要的。



縱橫丶蓋某


這是個無法實現的、建立在美好想象上的虛幻場景。

首先是,不管是用哪種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是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如果以直播的形式,而受教對象又是全國學生。那麼,在地域和學校高度分散、學生數量十分龐大的現實背景下,無疑需要用數量十分繁多的設備設施來支撐,才可以從硬件上實現“全國直播”。這必定會是一個十分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筆大到超乎許多人想象的投入。要實現這一投入,基本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其次是,如果退而求其次,用電視和網絡來直播。那麼,也不得不先解決,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甚至同一地區不同學校之間,學生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氛圍的的差異問題。否則,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那授課教師的講授對許多學生來說,基本等於是自說自話、自娛自樂而已。這樣的直播,同樣對學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所以,不管教師有多麼優秀,對於“全國直播”既沒有必要,也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得以實現。要解決教育不均衡的問題,不能把眼光聚焦到所謂全國最優秀的教師身上,而應該將精力、財力物力向廣大邊遠山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傾斜。通過各種途徑切實提高農村地區尤其是邊遠山區教師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從教。並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符合廣大鄉村教師期待的學習,促使教師的專業成長。


老黃新觀察


不贊同!

1.各地可能存在時差影響。

2.教學版本可能有別。

3.各學校課表不同,無法實現直播。



若能改進一下倒值得研究!

我認為應參考並改進實施。

1.根據各地區教學版本,集合全國最優秀教師,研究一整套教學視頻,對全國教師進行培訓。可快速高效地提高年輕教師教學水平,也可以給老教師的教學環節和方式輸入新的思維。



2.根據各地區所用教學版本對全國學生進行直播授課,要結合各地情況,考慮到時差和各學校課表。先拿一兩個地區進行試點,拿出一兩個學科進行試驗,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


颶風6667


這樣的想法非常好,而且與教育部提出的到2022年實現“三個課堂”常態化按需應用的設想不謀而合,我們先來看看“三個課堂”具體指什麼:

“專遞課堂”:幫助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
“專遞課堂”強調專門性,主要針對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缺少師資、開不出開不足開不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問題,採用網上專門開課或同步上課、利用互聯網按照教學進度推送適切的優質教育資源等形式,幫助其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
“名師課堂”:更大範圍共享名師資源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名師課堂”強調共享性,主要針對教師教學能力不強、專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通過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等方式,發揮名師名課示範效應,探索網絡環境下教研活動的新形態,以優秀教師帶動普通教師水平提升,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範圍共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名校網絡課堂”: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區域或全國範圍內共享
“名校網絡課堂”強調開放性,主要針對有效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教育質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優質學校為主體,通過網絡學校、網絡課程等形式,系統性、全方位地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區域或全國範圍內共享,滿足學生對個性化發展和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著眼於專門針對薄弱地區的“專遞課堂”,還是強調共享的“名師課堂”,亦或是強調開放性的“名校網絡課堂”,其實在本質上都是為了縮小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而導致的教學效果的差異,其實這也是當下教育領域最突出的熱點問題,未來優秀師資共享一定會成為教育教學的常態,而且還會不斷的發展延伸:

1、優秀師資共享,是解決當下落後地區優秀師資匱乏現狀的一劑強心劑!

且不說邊遠地區,就是很多的三四線城市的鄉鎮級的中學、小學,實際上也面臨著好老師難招,招來了留不長的情況,很多年輕老師要麼乾脆不來,要麼為了把這裡當成是一個短期的跳板,一旦教育教學差不多成熟了,就想方設法要離開,比如去到城裡的學校教書!其實教師們的想法不能說錯,甚至還可以說很現實,畢竟城裡的生活便利度遠遠要好於鄉鎮,有這樣的想法不足為奇!


但是關鍵在於,有了這樣的想法,可就把孩子給害苦了,至今我還記得當年我上初中那會,教我們物理的老師突然有一天被調走了,非常突然,不幾天就換了一位新老師,但是怎麼都感覺適應不過來,因為還是覺得原來的那位老師的課更容易聽得進去,我想有我這種想法的肯定不止我一人!可想而知,給到學生帶來的負面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所以通過互聯網渠道,實現優秀師資的共享,這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棘手的難題,使得優秀的教育理念能夠惠及到更多的學生!

2、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有能適應老師教學風格的,就一定有適應不了的,這就使得我們的教育無法有效實現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我們的教育一直是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但是尤其是進入了中學以後,面對規模龐大的班級,同時面對繁雜的教學壓力,老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能把常規教學任務保質保量完成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而通過線上優秀教師的教學分享作為有益的補充,班級裡面的孩子就有機會找到自己適應的那種類型,或者說打心眼裡能接受的那種教學模式,這或許能改變很多學生的命運!其實想想,很多時候,我們成績比較好的某一學科,是不是因為我們首先對於這位老師相當的喜歡,進而才做到了親其師信其道了呢?當年我特別喜歡英語,就是源於我當年對於教我的英語老師的授課方式特別感興趣,每天都盼著上她的課,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建立了興趣,還有學不好的道理嗎?

3、長久以來,各地學校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學校,都是競爭大於合作,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互促共進的理念,理應被教育行業吸收與內化!

學校與學校之間如果僅有競爭,而不想不願跟對方進行分享,那麼勢必造成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管理與教學思路固化,老師自身的不足無法通過相互對照有消費發現,同時也無法更好的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與短板,這就會使得很多老師形成定勢思維,比如認為自己的教學方式就是最好的,最優秀的等等,而這恰恰也是違背教育創新思維的最大弊端!


通過外部優秀教師的優秀教育教學理念,我們不但不會失去什麼,反而會在現有基礎上,收穫會更多更大,我們會通過其他優秀老師身上的優點,快速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更加趨於成熟,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引入優秀教師資源,不但不會對本地老師造成任何負面影響,反而會帶來很多益處!

開放、包容、互促、共榮,教育不是鐵板一塊,教育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我們應該學會包容,學會共生,學會引入優秀的教育理念,不段的修正自我,從而使得各地教育教學水平能夠快速普遍的得以提升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我覺得非常好,也必然會成為趨勢!

就像看電視劇那樣,你想聽哪一課就聽哪一課,無論何時何地。至於進度,既可以由學校把握,也可以自行觀看。

當地學校只需配有輔導答疑老師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