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猜手遊幀率,90fps能不能被明顯感知?

在電子競技的催化下,顯示器的刷新率開始顯著提高,90Hz、120Hz刷新率的顯示器流行開來,甚至還有240Hz的產品問世。這一概念也影響到了遊戲手機,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屏幕刷新率為90Hz、120Hz的遊戲手機。遊戲廠商也讓手遊有了更高的fps以適配硬件的改動 。

在PC平臺上,那些反應速度比普通人更快的電競選手在高幀數和高刷新率的加持下,高超的遊戲水平得到了更好的發揮。這讓廣大玩家有了這樣的印象——使用高刷新率設備能有不一樣的體驗,並且提高遊戲成績。那麼事實上,在高刷新率的遊戲手機上玩幀率更高的手遊,會有和PC平臺類似的感受嗎?

觸樂編輯部的各位老師用一部屏幕刷新率為90Hz的手機,做了一次簡單測試。接受測試的編輯老師在不知道幀數設置的前提下,玩同一款遊戲2次或3次後,需要判斷出哪一次的幀數是90fps。

這並非科學權威的測試,但忠實反映了各位編輯對90fps手遊的第一印象與直觀感受。

張耀:幀率當然是越高越好

我玩了兩次《和平精英》,一次60幀,一次90幀,感官上的差別並不算大,當然我還是敏銳地猜對了。

我是比較支持廠商追求高幀率的,無論是在哪種設備上面。雖然幀率到60幀以上就有點邊際效益遞減了,但我並不認為在手機上追求90幀甚至更高幀率有什麼問題。

盲猜手游帧率,90fps能不能被明显感知?

《和平精英》提供了90幀的選項,不過在我們測試時,只有流暢畫質下才能選擇90幀

有個比較雞湯的段子說,一個人問跑車為什麼要追求這麼高的時速,正常人根本不會開那麼快呀。另一個人回答,跑車能跑三四百公里的時速,就證明它能在一兩百的時速下開得更穩。這個說法放在遊戲體驗上也是合適的,如果沒有人去追求8K的屏幕,追求90幀、120幀的幀率,那麼“4K、60幀”就難以成為一個廣泛的標準被絕大多數玩家享受到。

所以,作為普通玩家,我當然支持廠商在幀數上精益求精。但我同時也對高幀率遊戲手機的面向受眾有點好奇。在我印象中,除了競技類遊戲選手,手遊玩家很少會為了玩遊戲專門買一個手機。至於平時玩主機和PC遊戲較多的玩家,目前移動設備上的遊戲陣容對他們似乎沒有太大吸引力。當然,現在有不少手遊的體驗都在往主機、PC遊戲上靠,只是我有點懷疑這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方向。

陳靜:錦上添花可以,成為賣點較難

作為一個Mac用戶、主機玩家,我其實一直對幀數沒什麼要求,自家電視鎖30幀也玩得,別人電腦上4K、60幀也玩得,論壇裡幀數黨們互相掐架也圍觀過……整體說來,4K、60幀固然好,但它相對於“要不要玩某個遊戲”這個問題來說,實在不是個重要的選項。

我用《真人快打》測試了3盤,據拖泥錢老師說,算是“最嚴格的盲測”。結果看來還不錯。第一盤猜錯是因為手生,第二盤、第三盤由於有了比較,加上格鬥遊戲確實比較容易看出差別,就能猜對了。目前看來,幀率越高,直覺感官上的差別越小。30幀到60幀是質的飛躍,60幀到90幀就沒那麼明顯。之前看過一些文章,說人眼最多隻能辨認到100fps,超出這個數字就幾乎沒區別了,從實際情況看,的確很有道理。

盲猜手游帧率,90fps能不能被明显感知?

手機上的《真人快打》採用了類似《無盡之刃》那樣的操作,點擊加滑動進行格鬥

但換個角度說,即使猜對了,我也有種“可以,但沒必要”的感覺,畢竟手感和幀率沒什麼關係。歸根結底,遊戲和設備的畫面和幀率隨著技術力的提升自然提高就好了。我個人的看法是,假如遊戲夠好,高畫質、高幀率算是錦上添花,但想把這方面單獨拎出來作為賣點,還是很難吸引人的。但換個角度說,硬件廠商不斷提升硬件水平,讓遊戲畫質和流暢程度更好,我當然也很支持。

牛旭:就算能看到更多細節,手指搓不過來也沒用

以我比較熟悉的射擊遊戲來說,高幀數往往是職業玩家才會計較的。不管是PC端還是手遊,就算幀數變化能做到肉眼可見的更快,它對普通玩家從發現敵人、移動視角和更快地命中敵人的幫助也是不明顯的。因為真正決定成敗的不只是反應速度,而是意識和戰術。學生時代,我有位朋友在黑網吧裡也經常碾壓對手,靠得就是戰術更靈活、經驗更老道,而非設備帶來的優勢。

所以,作為普通玩家之一,即便我使用超高幀率的設備,也還是會被經驗和戰術比我強大的玩家打得不成人樣......抱著這樣的自知之明再去進行測試後,我對結果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在第一次測試時,我選擇了單機FPS《死亡扳機2》,在這款遊戲中,90幀和60幀都不會影響操作體驗。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遊戲60幀時的遊戲畫面就已經很流暢,到了90幀那一關,或許是因為需要加載的特效和場景更多,也可能是動作細節展示更多,導致這一關看起來更“肉”,它反而不像是高幀率的樣子,這直接導致我猜錯了結果。

盲猜手游帧率,90fps能不能被明显感知?

《死亡扳機2》

為了避免類似問題,在第二次測試時我選擇了主打對戰的FPS《王牌戰士》。在以90幀運行遊戲時,一些光影、動作和煙霧細節的確都變得更清晰了,這些細節上的增強讓我第一時間就猜中了答案。只是回顧3局遊戲,除了那些幫我分辨出幀數不同的細節,戰鬥方面的手感本身沒有感覺到明顯變化。我猜如果測試環境設定在正式對局而非測試的話,那麼我應該會貢獻兩次相當慘烈的敗局。

盲猜手游帧率,90fps能不能被明显感知?

支持90幀的國內遊戲不多,《王牌戰士》是其中之一

綜上所述,我的感受是,高幀率在保證流暢的前提下,可以幫助一些畫質很棒的手遊,讓風景、光照和煙霧等細節變得更加擬真(如果有這樣一款可以欣賞高品質風景的手遊)。對於那些注重操作的遊戲來說,更高幀率算不上賣點,更好的輔助功能才是。

池騁:別問,問就是若有若無

我對幀數一向沒有什麼要求,畢竟我最習慣的機器是MacBook,喜歡玩的遊戲也基本上不怎麼要求高幀數。當我準備體驗那些支持90幀的遊戲時,我發現它們都是我平時玩得最少的遊戲類型:賽車、跑酷、MOBA、FPS……

最後我艱難地選擇了《真實賽車3》。玩了兩次,猜中。當然,因為猜中的概率是50%,所以這個實驗結果看起來沒有什麼說服力。事實上也就是如此,我在兩種幀數下各玩了一輪賽車,每一輪都有兩三分鐘之久,但無論如何仔細地觀察,我都沒有找到可以下判斷的決定性依據……要說完全沒有區別倒也不盡然?這個轉角?這個漂移?這個車輪的震動?一切皆可懷疑,但一切都不能肯定。

盲猜手游帧率,90fps能不能被明显感知?

老牌賽車遊戲《真實賽車3》

所以說,高幀率這個技術可能只對某些特定的遊戲類型和某些要求比較高的遊戲玩家而言是有意義的,對普通玩家來說可能就是個聊勝於無的存在。但怎麼說呢,我原則上還是歡迎所有的技術革新的,畢竟這些革新對於提升遊戲體驗而言依然是一次不錯的嘗試。而且誰知道一直革新下去會不會有新的可能性呢?還是可以期待一下。

熊宇:我只想要穩定的4K、60幀

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我覺得幀數的改變並不顯著。我測試了3款遊戲,猜錯了兩次,只有在射擊遊戲《和平精英》裡感覺還算明顯,能夠有直觀的感受。當然,這應該與我不常玩要求高幀數的遊戲有關。在我看來,現在的遊戲能夠穩定4K、60幀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礎上,更應該提升的是畫面表現。

不過,相比幀數,手機的尺寸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此前,我一直覺得手機屏幕太大會比較麻煩,這次測試或多或少改變了我“手機無需大”的觀點。我們測試使用的手機屏幕尺寸較大,它的綜合體驗非常不錯——考慮到現在手機屏幕的分辨率普遍過剩,如果你要在手機上玩遊戲,那麼大屏幕的體驗必然遠超小屏幕。

接下來或許可以考慮換個更大一點的手機……

結語

觸樂編輯對高刷新率的感受沒有達成一致,這並不令人意外,遊戲體驗本就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在意遊戲畫質,有人關注遊戲交互方式(外設)。不同玩家群體有各自在意的地方,這催生了差異化的遊戲設計與各種專用遊戲外設。這些遊戲和外設在市場上接受玩家的檢驗——有的成為固定人群的固定需求,有的發展成時代的趨勢,有的落寞離場。

這也是我們樂於嘗試新遊戲、新設備的原因,保不齊現在手裡的新玩意就是未來標杆。

90Hz與更高的屏幕刷新率是遊戲設備當下的趨勢之一。在遊戲領域,硬件的升級要通過遊戲作品才能讓玩家有所感受。考慮到手遊的開發週期最短也要幾個月,也許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我們就能玩到體驗和過去大不相同的遊戲作品。

硬件的升級會讓遊戲有不同玩法或新的體驗,新型的硬件能否成為新的趨勢,依賴於創造性的遊戲作品、玩家的認可和種種商業考量。這一檢驗過程複雜且漫長。過去的幾十年,我們接受了雙搖桿和計算能力越來越強的圖形顯卡;體感設備被主機冷落,VR正在經歷嚴峻的考驗;手柄上的觸摸板沒能得到青睞,但越來越多的人在手機屏幕上玩操作複雜的遊戲。在改變發生的當下,成功和失敗都很難被輕易判斷。

下一個流行會是什麼,誰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