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未来的手机?

前言

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人类认知水平以及不可预测的科技、智能意识的辅助,未来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改变得就越快,研究历史,就是为了让我们能看到未来发展的不同方向。

手机是最前沿科学的应用,是最新电子技术的体现,是高端制造业的精品,是当代科技的结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手机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今手机已经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在生活的许多地方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但要相信科技进步是好事情,它可以让人们探索更大的世界。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可以弯曲的手机


发展史

追溯历史我们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由于体积太大难以移动,慢慢的人们就淡忘了。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进化史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推广了电磁感应理论。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实现了 语音传输功能,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

1887年,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

1902年,美国的一位爱好者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折叠屏

手机是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94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战地移动电话机。

1946年,世界上从圣路易斯的一辆行进的汽车中打出了第一个电话用移动电话所拨打电话。

1957年,苏联杰出的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

1958年,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对自己的移动电话做了进一步改进。外形精简至两个香烟盒大小重量500克,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进行拨打,可接通任意一个固定电话 。

1958年,苏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Алтай) 。

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尔泰”系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1973年,手的发明者马丁·库帕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

1979年,日本开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里,重量达3公斤。

1G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出现的大哥大,第一代手机通信技术,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通信,最先研制出手机的是美国的 Cooper博士。

1987年,诞生了与现代形接近的手机,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像一块大砖头。

之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

1991年,手机重量为25克左右。

2G

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是最常见的手机通信,通常这些手机使用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

1996年,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

之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

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2007年11月5日Googl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15] 。

2007年就出现了智能机的雏形,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想着给自家的手机怎么加上更多的功能,怎么做的更薄更好。

2008年,苹果推出的第一台触摸屏的iPhone就是一个巨大的推进器,在震惊了整个手机市场的同时推进了手机的发展,开启了

智能机时代

2008年的国际信盟公布的第三移动通信标准中,中国的TD-SCDMA和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一起成为3G三大技术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网页浏览等多种媒体,速度为384kbps(千比特/每秒)。

2014年,在3G时代的末期,国产手的厮杀差不多到了后期,而在那个时候,第四代通讯技术也成熟,在开始全国铺设,这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草。而在这个之后,国内的手机品牌就变成了华为最强,小米跟在后面,vivo、oppo并列第三,魅族时刻想着逆袭,五种品牌分割国内市场的局面。

4G

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如今

手机已经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MP3、MP4、数码相机、闹钟、计算器、导航仪、遥控器、手电筒、银行卡、记事本、电视机等功能于一身,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啊。其性能也是接近或超过了电脑,或将代替电脑?

在生活的许多地方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意味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但要相信科技进步是好事情,它可以让人们探索更大的世界。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iPhone12?

如今手机的参数:

手机重量:约300g

厂系统内核:Android 10.0

操作系统:EMUI 10

屏幕类型:全面屏,电容屏,多点触控(10点触控)

屏幕像素密度:413ppi

主屏材质:OLED

主屏尺寸 :8英寸

主屏分辨率:2480x2200像素,4K超高清p

屏幕色彩:1670万色

屏幕色域(DCI-P3):103%(典型值)

后置摄像头:4000万像素+1600万像素+800万像素+华为Time-of-Flight(ToF)摄像头

电池容量:4500mAh

解锁方式:指纹识别

核心数:八核

CPU型号:海思 麒麟 990 5G

CPU频率:2xCortex-A76 Based 2.86GHz+2xCortex-A76 Based 2.36GHz+4xCortex-A55 1.95GHz

内存:8GB

ROM容量:512GB

充电器:标配充电器支持20V/3.25A或20V/2A或15V/2.66A或者12V/3A或9V/2A或5V/2A输出

快充:手机支持最大20V/2.75A超级快充,兼容10V/4A超级快充,兼容5V/2A充电

NPU:双大核NPU+微核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

5G方案:麒麟990 5G SoC芯片

5G网络 主卡:移动5G(NR TDD)/联通5G(NR TDD)/电信 5G(NR TDD)

4G...

3G...

2G...

SIM卡类型:双卡(2+1卡槽,双Nano-Sim卡+NM存储卡)

WLAN功能:双频WIFI,IEEE 802.11 a/b/g/n/ac(2.4GHz和5GHz)

导航:GPS双频导航,A-GPS技术,GLONASS导航, GALILE双频O导航,北斗导航,QZSS双频

连接与共享:支持低功耗蓝牙,支持SBC、AAC,支持LDAC和HWA高清音频,蓝牙文件传输,PC数据同步,OTG,红外遥控,手机投屏

蓝牙:支持蓝牙5.0,支持低功耗蓝牙,支持SBC、AAC,支持LDAC

NFC 支持NFC:读卡器模式、点对点模式、卡模拟模式

机身接口:USB Type-C 3.1 GEN1接口

数据业务:5G NR/TD-LTE/LTE FDD

闪光灯 后置:单LED闪光灯

前置:闪光灯作为补光灯使用

光圈: f/1.8+f/2.2+f/2.4

视频拍摄:4K(3840x2160,30帧/秒)视频录制 ,支持720p@960fps超级慢动作视频

拍照功能 变焦模式:3倍光学变焦,5倍混合变焦、30倍数字变焦

防抖模式:OIS/AIS

后置摄像头:超大广角、超级微距、大光圈虚化、超级夜景、人像模式、专业模式、慢动作、全景模式、黑白艺术、流光快门、HDR、延时摄影、智能滤镜、水印、文档矫正、AI摄影大师、4D预测追焦、动态照片、熄屏快拍、笑脸抓拍、声控拍照、定时拍照、连拍、协同照相。

前置摄像头:超大广角,大光圈虚化、人像模式、录像模式、慢动作、黑白艺术、流光快门、HDR、延时摄影、动态照片、智能滤镜、水印、AI摄影大师、自拍镜像、熄屏快拍、笑脸抓拍、声控拍照、定时拍照

感应器类型:环境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陀螺仪指南针,接近光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指纹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气压计,色温传感器

音频支持:支持MIDI/MP3/AAC等格式

视频支持:支持MP4/3GP/AVC/AVI/MPEG-4等格式

图片支持:支持JPEG/PNG/GIF/BMP等格式

多媒体技术 音效:Huawei Histen音效

常用功能:收音机,Office,浏览器,电子邮件,计算器,闹钟,录音,实用工具

商务功能:飞行模式

特色功能:平行视界、智慧视频、智能截屏、语音控制、情景智能、名片扫描、Huawei Share、支付保护中心、运动健康、单手操作(仅主屏)、杂志锁屏、玩机技巧、应用锁、应用分身、隐私空间、密码保险箱、三重备份与空间(云空间、外部存储、华为手机助手)。

系统导航方式:手势导航/屏幕内三键导航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盲人机

侃:

智能机从iPhone4的小巧到如今的大屏机,越做越大,越重,手小一点都握不过来,兜都放不进了,这还是手机吗?是平板了吧!

之所以做这么大屏幕就是要解决cpu散热问题,不得不这样设计的。厂商是不会告诉民众是因为不能解决散热问题而把手机屏幕做大的,他们只会宣传玩游戏、看电影体验感上宣传。

发热大,意味着耗电量也大,也就是需要更大的电量保证一天不用充电。正好手机体积增大,电池也就顺理成章的变大了。解决电量不够的问题,可以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就是保持电池的尺寸和重量不变的情况下让电池储有更多的能量,但是因为材料学的制约,这个很难做到,这个属于世界级难题,所以只剩下把手机屏幕变大的可行方案。

CPU速度不够,数量来凑。3GHZ的速度很难再提上去了?所以为了满足更高的性能要求,只能多放几个核心了,多核CPU就是这样应运而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都是8核、10核处理器,而没有宣传处理速度了,现在市场都是宣传多核处理。

摄像头像素不够,数量来凑。从单摄到双摄再到多摄,想问还要装多少个才知足,毕竟对于普通用户而已也没有这个刚需,对于单反爱好者来说还要增加多几个才能满足。像素高了,图片就清晰了,存储大小就变大了,内存就不够了,流量就要得多了!

一块屏幕 从黑白屏到彩屏,从电阻屏到电容屏,从LCD屏到OLED屏,从小屏到大屏再到全面屏在再到曲面屏,屏幕不断的在更新换代,但是,就是没有解决它的痛点,易碎!!或许这就是商业中的计划报废吧!

5G真的有用吗?至少网速是快了,流量是贵了,具体要用了才知道。这个就是个你换机的理由,触进消费,激活市场,为技术买单,不管这技术好与不好,都是这时代的选择。

耗电大,续航短,随着性能的提升,耗电也越来越大,解决电量不够的问题,可以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这也就是保持电池的尺寸和重量不变的情况下让电池储有更多的能量,但是因为材料学的制约,这个很难做到,这个属于世界级难题,所以只能在充电方面下点功夫了,能让它快点充满,加大充电功率,快充就这样运营而生了,这也是一个卖点;能让他更方便的充电,无线充也是个卖点;手机本身的电量都不够用了,还当充电宝给别的设备充电,无线反充也成了卖点。营销就是牛掰,能把缺点变优点转成卖点。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iPhone18?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iPhone 18?

未来

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技发展的循序渐进、人社会的刚需与所求、综合大数据分析,可以预见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2023年,全面屏,曲面屏手机普及大众化;摄像头数量达到最多,不会超过8个;CPU工艺达到成熟的2nm工艺制程;CPU核心数达到最多,不会超过16核;穿戴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种类繁多。

2025年,硅材料芯片工艺制程达1nm极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或其它新型复合材料的芯片制造工艺逐步成熟;石墨烯电池开始普及应用,手机开始瘦身。

2028年,6G开始普及;芯片制造取得突破,硅基芯片退出历史舞台,新材料芯片压降小,功耗小,进入极超大规模集成时代;出现Ai操作系统,从智能机时代进入Ai手机时代;语音交互成为主要的人机交互方式;

全机身屏幕覆盖,百分百密封防水,没有任何接口,充电、数据交互都是无线进行,没有机械按键,声音通过屏幕振动传播,实现掌纹识别,一握就能开机,只有一个超级摄像头。

2030年,全息屏幕普及运用,手机做到了历史最小,如手表、戒指一样佩戴;开始探索人机融合交互技术。

2040年手机实现集成芯片化,与全息显示颗粒分离,通无线信息连接,可植入拇指根部下皮层,完成人机融合,从此手机变成了手芯。可实现语音交互,骨传导,肌肉电输入识别交互,初步实现意识识别交互,打电话都不用动嘴了,实现意识交流,神交

2050年,完全实现意识控制。只要一个念头就可以控制身边电器,获取其信息。

之后……

就没有手机这个东西了。

(或许这时间线会拉得更长些,节奏都应该差不吧)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芯片植入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手芯

后语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诞生更多的是来自人们的好奇心,技术的诞生到现在还是为了提高效率或者方便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人类,解放人类。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Ai手机,了解手机历史,看透手机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