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断定活不过一年的中学教师,在肿瘤绝望中重获希望!


一说到恶性肿瘤,很多朋友都会感觉到害怕,因为它的出现是会让患者直接死亡的。虽然现下的医学科技比较发达,但是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还是不怎么明显。其实,恶性肿瘤的形成跟平时的这些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在平时远离这些因素,是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恶性肿瘤的形成的。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一、生活习惯。很多出现肿瘤的患者大多数是因为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如长期的吸烟喝酒、熬夜等不良习惯都是容易诱发肿瘤的出现。就像经常的喝酒容易诱发口腔癌、食管癌,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患上食道癌或者胃癌。

二、医源性因素。一些放射性的射线也是导致肿瘤的一个主要因素。如电离辐射、x射线等,另外一些患者在服用的激素药物或者免疫制剂也是会容易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在接触到这些放射线的时候要穿防护衣,这是必须的。


三、遗传性因素。有些肿瘤患者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当家族中有直接亲属出现过肿瘤,下一代出现肿瘤的几率也会明显增高。因此有家族史的朋友要多也注意,定期做检查,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四、免疫因素导致。有些人在出生的时候存在一些先天免疫缺陷,而这些人是比较容易患上肿瘤的,由于免疫系统缺陷容易癌细胞侵入,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如何预防肿瘤?


被断定活不过一年的中学教师,在肿瘤绝望中重获希望!

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早睡早起,另外要戒烟戒酒。

二、有良好的情绪。由于现下生活中很多人的压力过多,常常让自己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下,长期这样也是容易引发疾病。因此适当地放松自己,要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

三、定期做检查。定期的身体的检查可以让自己详细掌握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现一些异常或者疾病可以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拖延出现病变导致恶性肿瘤出现。


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癌症报告,你的人生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有人选择将自己与世界隔离,一个人去承担内心的痛苦;甚至有人在一次次地无效治疗后,用另一种极端的方式告别人生;也有人选择将剩余时间和无穷的精力投入"医疗战",最终走出了奇迹,但这实属不易,也许患有癌症的你也能出现"医学奇迹"。

不经让人感叹:"能活着真好"。

被断定活不过一年的中学教师,在肿瘤绝望中重获希望!

沈敏(化名)是一位人敬可亲的中学老师,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惜这样子的生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事件"给打破了。2004年9月,在一次例常体检中被诊断为晚期大肠癌,寿命不超过1年,这样的消息任谁听着都精神崩溃。一纸诊断书轻如鸿毛,却可以断人生死,让人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

她的心里想,生活中视死如归的英雄不多,当死神突然向人招收的时候,一些癌症患者就从恐惧、悲伤、愤怒、孤独中消沉,默默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时常告诉自己,难道自己就这样放弃了么?很不甘心的她,想到了自己还有一个在校读书的7岁孩子,不能这么早离开她而去。饱受精神折磨的她终于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接受各种癌症治疗。

癌症治疗中各种痛苦或许也就只有患者本人才体验得到,绷着的那一根"弦"支撑沈敏继续咬牙治疗下去。

被断定活不过一年的中学教师,在肿瘤绝望中重获希望!


正视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沈敏想,人只有真正认识了死,才能好好地活,而在生活中有很多逆境中的人正在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她自己也应该同样面对现实,不该只顾整天沉湎于大肠癌晚期的痛苦当中。毕竟这时的家人要比她来得更痛苦,沈敏为了家人,决定要调整心态,迎战肺癌。

12次放疗,8次化疗是难以言说的痛苦。

由于沈敏被确诊为大肠癌的时候,已经到了晚期。这个时候要和大肠癌对抗并非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首先,晚期大肠癌已经没有了手术的机会。她能选择的治疗方式有限,采用放疗和化疗来遏制大肠癌的进一步发展。但晚期大肠癌发展迅猛,治疗过程中的困难超越一般人想象。

沈敏治疗大肠癌的过程很是艰难,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她的坚毅,这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为了战胜大肠癌,她做了极限量药物,8次化疗,12次放疗。每一次放疗或化疗的过程都相当恐怖,白细胞低、皮肤大部分脓疱、几次昏迷、卧床不起……正常的白细胞值应为4000~10000,但她一直徘徊在1000左右。治疗大肠癌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生不如死,头发掉落一地,无奈,苦望充斥着她的内心。


被断定活不过一年的中学教师,在肿瘤绝望中重获希望!

希望不会为零,一丝也行。

在经历了10个月的大肠癌治疗,病情稳定了,癌组织也在缩小。当然,大肠癌不会就此退却,随时有复发的可能。沈敏还得照顾好身体,增强免疫力,让大肠癌复发的风险尽量降低。


在度过了一年的美好生活后,大肠癌复发"魔鬼"又开始为非作歹,破坏身体免疫系统。


2005年10月,沈敏在例行检查时发现原来变小的癌细胞,又开始增长且已经出现肺转移。


有了一次抗癌经验,但毕竟是癌症复发,不等同于原发病灶爆发出来的癌症,随时都有扩张到其他部位的可能性。

被断定活不过一年的中学教师,在肿瘤绝望中重获希望!

双肺部出现了各种小结节,由于某些原因,医生不建议她采用手术方式,而采用抗癌剂+NK-DC免疫细胞疗法。

每两周进行一次NK-DC免疫细胞疗法。首次进行抗癌剂静脉滴注时,由于副作用大,患者身体上、精神上都很痛苦。第二次开始,以口服抗癌药易瑞沙代替静脉滴注,没有副作用,安稳地度过日常生活。

细胞角蛋白:5.6(正常值2.0ng/ml以下)、NSE·CA15-3为正常值以内。

NK-DC免疫细胞疗法5次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是:

细胞角蛋白:1.0,比正常值低,NSE·CA15-3都在正常值以内,比以前更低了。

NK-DC免疫细胞疗法11次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是:

细胞角蛋白:0.5,NSE·CA15-3全部都在正常值以内,甚至更低了。

经过了12次NK-DC免疫细胞疗法的注射,原来复发部位的癌细胞开始得到了控制,并缩小了下去。

被断定活不过一年的中学教师,在肿瘤绝望中重获希望!

我们可以得知,沈敏在进行3次NK-DC免疫细胞疗法后,主要肿瘤有缩小趋势,多发结节也逐渐消失。

此疗法没有像抗癌剂那样的副作用,能够正常生活,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治疗。进行12次NK-DC免疫细胞疗法后,主要肿瘤消失,双侧多发结节也基本消失。

直到现在,沈敏已经和大肠癌战斗了15年。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抗癌笔记,与所有正在与癌症战斗的人分享,如有肿瘤治疗的疑问可以点击头像私信我,希望可以帮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