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服裝你見過嗎?

1、春秋戰國 · 深衣袍服

春秋戰國之交,“百家爭鳴”的社會環境對服飾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時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深衣。

在春秋一直到漢代,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是深衣的主要款式。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種根據禮制而制定的衣服,所以一直以來都深受士大夫階層的喜愛。採用圓袖方領,以示規矩,意為行事要合乎準則;垂直的背線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襬線以示處要公平。

2、漢服 · 褒衣廣袖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織、蠟染、夾纈、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繫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

這就是“交領右衽”傳統,也和中國曆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


這些服裝你見過嗎?

3、南北朝 · 華袿飛髾

魏晉時期衣冠一秉東漢追求繁華、奢麗的風格,敝屣旁邊加以垂飾飄帶。服裝看起來一場飄逸,這便是彼時辭賦中的“華袿飛髾”。女子服飾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表現出優雅和飄逸的風格。

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襉裙,裙長曳地,下襬寬鬆,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加上豐盛的首飾,反映出奢華糜麗之風。

4、唐 · 慣束羅衫半露胸

唐代服飾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僅著抹胸,外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

齊胸襦裙。這種款式無論身材豐腴還是瘦削都能達到別樣的飄逸效果。小貼士大袖衫,大氣飄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華、恢弘、大氣的文化特徵,呈現出當時華麗開放的審美風尚。這種服飾是中晚唐時期的樣式,並一直流傳到五代。

5、清 · 旗裝

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旗裝以滿地印花、繡花和襉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繡等為飾。

清代以來,坎肩極為流行。罩穿在氅衣、襯衣或棉袍之外的服裝。旗人婦女在坎肩和褂襴的款式及色彩上非常講究力求能夠與穿在裡面的旗袍和諧、媲配褙子, 衣上流雲,袖間清風。 適合三五出行,日常穿著,雅緻而輕靈,隨意而自由。


這些服裝你見過嗎?

6、民國 • 短襖套裙

民國這段時間,其服飾特點女性主要為襖裙,衣服和裙子是分開的,衣服寬袖,斜襟。高而聳立的領子帶有著清末時期的餘味,衣袖寬闊但是可以顯出纖細的手腕。

斜襟的設計更是凸顯了中國古代的服飾特色。那時的女生校服,淺藍上衣、玄色裙子、白色紗襪、圓口布鞋,都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


這些服裝你見過嗎?

7、民國 · 旗袍

民國旗袍在中國婦女服飾史上是中國婦女服飾史發展的一個創新。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的一個歷史轉型期。

在許多關於老上海風情的文字裡,總能看到木地板、老藤椅、即使在盛夏也穿得一絲不苟的長旗袍和尼龍絲襪中期的旗袍顯其女性自由獨立的個性,腰部逐步收緊顯出女性整個身體胸、腰、臀的自然曲線美。


這些服裝你見過嗎?

8.新中國剛成立初期,60年代中期,男女服裝歸於一統,女裝趨向男性化,尤其是“文革”時期,軍便服大行其道,黃軍裝,黃軍帽,紅袖章,黃挎包成了“時裝”,不愛紅裝愛武裝被女性奉為圭臬,視為理想追求,許多狂熱的青年最嚮往的就是擁有一套綠軍裝。

人性沉寂,女裝蕭條;孤獨的單色,統一的款式,時尚不再體現個性,而僅僅是流行,近似宗教式的一種躁動與狂熱。  

所有的花衣裳,旗袍都成了“封,資,修”的象徵,當革命革掉了旗袍等資產階級的尾巴,剩下的只有解放裝,青年裝,中山裝,對襟衫。

9.進入21世紀,多樣化是其主要的主要特點。人們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繽紛絢爛的主題除了為服裝製造出明亮熱情的氣氛外,更營造出了一種意境,也創造出視覺爆炸的效果,而中國的民族風逐漸影響到全球……進入新世紀,國際品牌時裝陸續進駐中國市場,中國人開始認識範思哲、路易-威登、迪奧……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人們獲得各類時尚資訊變得暢通無阻,中國人的穿著不再同從前那麼有“特色”了,而是真真正正的融入了並影響著國際化的時尚浪潮。


這些服裝你見過嗎?


這些服裝你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