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康熙不配千古一帝?

阿超h


康熙也是“千古一帝”但他是閉關鎖國的千古一帝,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人們都說清朝最賢明的君王,莫過於康熙和乾隆,康熙執政時間長,在位61年,年少登基,少年時就能擊敗鰲拜,掌握大權,在位期間,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遠征格爾丹等等,取得了很多豐功偉績。但是要想完全統治漢族就得身心精神一起動。不斷的神話自己,不斷的加強漢族對滿族的認可。不斷的洗腦。事實證明很成功。後世一提康熙就會聯想宋仁宗,唐太宗,漢武帝,秦始皇。所以很多人認為康熙是千古一帝。

再者早在康熙早年間資本主義已經在歐洲開始展現它作為一種更先進的社會制度的強大威力。世界格局發生本質的變化,世界中心也悄悄的由東半球轉到西半球,實力懸殊加劇。到康熙孫子十全老人乾隆的時候,法國大革命都完成了。乾隆死於1799年,死後僅僅四十一年,鴉片戰爭爆發,所謂誕生過十全武功,千古一帝的王朝,被按在下水道理摩擦。直到1911年滅亡,都沒站起來過。

康熙就是這麼號一個人,所以小編認為康熙擔當不起千古一帝的稱號。為什麼呢?這麼說吧,秦始皇嬴政和隋文帝楊堅都有幾個共同點,一個是開創了封建王朝的新發展制度,而且成功沿用千年,二是力排眾議開天闢地頭一次,沒有任何經驗能夠借鑑,三是人亡政不息,後世對他們的制度經過改良都能很好傳承下去,四是都猶如流星般一樣,迸發出最璀璨的光芒,然後轉瞬即逝。

綜上所述,康熙對於清朝或許是“千古一帝”,但對於華夏泱泱五千年來說,千古一帝是專屬名詞,專指秦始皇。


犛牛8號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看歷史人物我們今天一定是要把他放在當時的全球歷史範圍看。而當時的人 他看不到全球歷史。康熙確實把專制王朝的帝王做到了頂峰。但是把他放在當時的全球歷史看 ,他身邊有外國傳教士。但是他完全沒有國際視角。他和他的子孫,所有的政策,絕對不是為了我們說的中國。而是怎麼以少數民族統治多數人民族而已。


一夫壹歷史


康熙是帝王,我們先來看看怎麼才能算做千古一帝?那這些公認的古一帝都有哪些功績?始皇帝的功績就不說了,他對於華夏的影響至今都沒有消除。漢武帝,驅逐匈奴,使得華夏北境得到數百年和平,並且使華夏民族贏得了漢族的名稱;唐太宗,大唐盛世得到天下萬國來朝,被萬國使臣尊為天可汗,至今中國人在國外都被稱作唐人;宋太祖,結束了華夏幾百年的戰亂,使得百姓再次安居樂業。由此可見,千古一帝不僅僅要是一個明君,更重要的是,對我們華夏整個民族都做出巨大的影響。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支持康熙為千古一帝的功績都有哪些。是否對華夏做出了巨大的影響。

首先,除鰲拜。除掉一個對他有威脅的權臣也算是千古一帝的一大功績?那崇禎除掉魏忠賢豈不是也可稱為千古一帝?

其次,平三番,鞏固統一。這是他作為一個君王的本分好吧?這也能算功績?那史上平定叛亂的皇帝多如牛毛,是不是都可以做千古一帝了?

再次,平葛爾丹。理由同上。

再次,收復臺灣。這個倒可以算一個理由,至少在維護祖國統一上是做出了一定貢獻,但遠不到對華夏產生巨大影響的程度。

再次,平沙俄。這個就有點勉強了吧?來看看這次戰役的規模吧。清軍出兵3000人,沙俄侵略軍826人,然則勝雖勝了,卻拱手把尼布楚送給了沙俄,永遠的丟失了,開了滿清不勝而勝,不敗而敗的先河。

最後,開創康乾盛世。這個盛世雖是盛世,然而卻只是滿人的盛世,佔全國95%人口的漢人依舊沒有多大改觀,農民起義依舊時有發生。此外,歷史上開創盛世的帝王也不少,如文景之治、開元盛世等,但也沒有人認為文帝景帝玄宗是千古一帝吧?

如此一看,康熙能算是一個明君


今古論


千古一帝首次出現是對秦始皇嬴政的褒獎,後來唐太宗李世民,漢武帝也被冠以千古一帝。

到後來每個帝王上臺總有人提出千古一帝,所以這個詞到最後也不值什麼錢了。康熙應該算是清朝最傑出的皇帝開創康乾盛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也算是在帝王當中比較出彩,御駕親征葛爾丹,穩步搞好蒙古部落,新疆各部。完成統一臺灣大業。簽訂尼布楚條約,鞏固邊疆安穩。對中國的領土完整有著較大貢獻。所以說康熙帝算得上中國歷史比較偉大的帝王。




大妮談古今


歷史上優秀皇帝那麼多,千古一帝評選條件太苛刻了,確實很難入選,但是可以進入候選人名單


江小小豆123


在歷史相同時期,中國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從軍事,經濟長效發展,文化,教育等等。尤為最甚的是對待文化發展的鉗制和奴化思想的擴大化。使中國失去了像俄羅斯彼得大帝立下發展擴大改變帝國的豐功偉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