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前落耳(雨)”,您听得懂么?“孩(鞋)子”,你敢买么?

总有听不懂的话


“口前落耳(雨)”,您听得懂么?“孩(鞋)子”,你敢买么?

宜丰县城·最美湿地公园·新昌公园


我上世纪60年代出生,70年代上学。农村生,乡下长,土鳖一个。谁知入学后,而且是高中毕业后,竟遇到过听不懂家乡土话的事。

那是1981年,这年我高考考上了。


“口前落耳(雨)”,您听得懂么?“孩(鞋)子”,你敢买么?

宜丰古祠堂,它结构宏伟、工艺精美,大多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


因属回乡知青,要到大队填政审表,而大队支书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就是不同意填表盖章。在一番疏通之后,支书才勉强盖章签字。未了,支书还不忙叮嘱一番:“莫忘了胜(共sēn)产党的福,不是文化大则(革zæʔ)命是,还想读大学?”虽有俩字没听懂,但话很在理,我鸡啄米似的点头称是。

回家后我想了半天,总搞不懂老支书为什么把共产党念成了“胜产党”,把“文化大革命”念成了“文化大则命”?是不是他对党感情特别深,对文革特别恨,才有意这么念的?

后来问上了年纪的长辈才得知,先前我们这儿一直是把“共”念成“胜”,把“革”念成“则”的,只不过“共产党”“文化大革命”这些新名词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进入大众生活,于是乡人跟着上面来的干部一起把“胜”念成了“共(kēn)”,把“则”念成了“革(gæʔ)”,原来的乡言土语倒少有人知道了,于是,我们这此后生晚辈倒听不懂了先前的土语乡音了。


“口前落耳(雨)”,您听得懂么?“孩(鞋)子”,你敢买么?

宜丰车上林场处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80年代,我仍在外求学,工作。乡音渐行渐远,因此不得不半路改“行”,学些自己也不太懂的普通话,且老是擦枪走火。一声“买孩(鞋hai(变调))子”曾吓倒过营业员。特别是参加工作后,我教书的那个城市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良莠不齐,师生间常因语言障碍,而摩擦不断。学生们常弄不清在老师的口中“群众”何以成了“秦阵”,更弄不清“秦阵”的眼睛为什么还会“泄让”(雪亮)。我也常常被学生说的“我一端起河(水)杯,就听到了窗外的落耳(雨)声”吓了一跳。唉,学生听不懂老师的话,烦心!老师听不懂学生的话,窝心!

几年来的勤学苦练,普通话大有长进,好不容易混了个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不料,手下的那帮比猴还精的弟子们,不但长江后浪推了前浪,常弄得我以生为师,角色反串,而且网络语言也说得“溜圆”,我又一次遭遇了听不懂的尴尬。什么“东东(东西),酱紫(这样子)……”真让我这个为师者引颈恨声,捶胸顿足,不过“东东”多了,“酱紫”惯了,我也慢慢释怀了。因为语言总是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口前落耳(雨)”,您听得懂么?“孩(鞋)子”,你敢买么?

八十年代初,曾在碧落山下的高安中学任教,热天夜深人静时,常邀伴在浮桥下洗澡。


当然,接下来还有让我大为光火的时候。你瞧,这班先锋、前卫得快要“数典忘祖”弟子们,非但不屑说了乡音土语,而且连听也懒得听了。在学校求着老师全程普通话服务,在家逼着父母普通话全天侍候。现在他们只爱听“我们、你们、他们”,而听不懂了“阿俚(我们)、俉俚(你们)、侪俚(他们)”。唉,难道流传了几千年的乡音土语,真的要被普通话大一统了吗?可到了那时,是否还会有听不懂的话呢?

有听不懂的话,是时代在进步;听得懂了,是时代和个人在共同进步。


“口前落耳(雨)”,您听得懂么?“孩(鞋)子”,你敢买么?

美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官山,地处宜丰西北端,与铜鼓接壤。登上官山,真让人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但愿我们的孩子们能学一点他们听不懂的乡言土语!

但愿老师、家长们多学一点他们听不懂的网络语言!

但愿我们的时代永远有听不懂的话!


“口前落耳(雨)”,您听得懂么?“孩(鞋)子”,你敢买么?

每年正月,天宝乡民都要请出关公到各家巡游。这五芳公是我岳父母的祖居,这里有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