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前落耳(雨)”,您聽得懂麼?“孩(鞋)子”,你敢買麼?

總有聽不懂的話


“口前落耳(雨)”,您聽得懂麼?“孩(鞋)子”,你敢買麼?

宜豐縣城·最美溼地公園·新昌公園


我上世紀60年代出生,70年代上學。農村生,鄉下長,土鱉一個。誰知入學後,而且是高中畢業後,竟遇到過聽不懂家鄉土話的事。

那是1981年,這年我高考考上了。


“口前落耳(雨)”,您聽得懂麼?“孩(鞋)子”,你敢買麼?

宜豐古祠堂,它結構宏偉、工藝精美,大多集建築、雕刻、繪畫、書法、文學於一體,具有深厚的歷史


因屬回鄉知青,要到大隊填政審表,而大隊支書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就是不同意填表蓋章。在一番疏通之後,支書才勉強蓋章簽字。未了,支書還不忙叮囑一番:“莫忘了勝(共sēn)產黨的福,不是文化大則(革zæʔ)命是,還想讀大學?”雖有倆字沒聽懂,但話很在理,我雞啄米似的點頭稱是。

回家後我想了半天,總搞不懂老支書為什麼把共產黨念成了“勝產黨”,把“文化大革命”念成了“文化大則命”?是不是他對黨感情特別深,對文革特別恨,才有意這麼唸的?

後來問上了年紀的長輩才得知,先前我們這兒一直是把“共”念成“勝”,把“革”念成“則”的,只不過“共產黨”“文化大革命”這些新名詞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而進入大眾生活,於是鄉人跟著上面來的幹部一起把“勝”念成了“共(kēn)”,把“則”念成了“革(gæʔ)”,原來的鄉言土語倒少有人知道了,於是,我們這此後生晚輩倒聽不懂了先前的土語鄉音了。


“口前落耳(雨)”,您聽得懂麼?“孩(鞋)子”,你敢買麼?

宜豐車上林場處處都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


80年代,我仍在外求學,工作。鄉音漸行漸遠,因此不得不半路改“行”,學些自己也不太懂的普通話,且老是擦槍走火。一聲“買孩(鞋hai(變調))子”曾嚇倒過營業員。特別是參加工作後,我教書的那個城市的學生普通話水平良莠不齊,師生間常因語言障礙,而摩擦不斷。學生們常弄不清在老師的口中“群眾”何以成了“秦陣”,更弄不清“秦陣”的眼睛為什麼還會“洩讓”(雪亮)。我也常常被學生說的“我一端起河(水)杯,就聽到了窗外的落耳(雨)聲”嚇了一跳。唉,學生聽不懂老師的話,煩心!老師聽不懂學生的話,窩心!

幾年來的勤學苦練,普通話大有長進,好不容易混了個普通話二級乙等證。不料,手下的那幫比猴還精的弟子們,不但長江後浪推了前浪,常弄得我以生為師,角色反串,而且網絡語言也說得“溜圓”,我又一次遭遇了聽不懂的尷尬。什麼“東東(東西),醬紫(這樣子)……”真讓我這個為師者引頸恨聲,捶胸頓足,不過“東東”多了,“醬紫”慣了,我也慢慢釋懷了。因為語言總是隨著社會的變革而變化,時代的進步而發展。


“口前落耳(雨)”,您聽得懂麼?“孩(鞋)子”,你敢買麼?

八十年代初,曾在碧落山下的高安中學任教,熱天夜深人靜時,常邀伴在浮橋下洗澡。


當然,接下來還有讓我大為光火的時候。你瞧,這班先鋒、前衛得快要“數典忘祖”弟子們,非但不屑說了鄉音土語,而且連聽也懶得聽了。在學校求著老師全程普通話服務,在家逼著父母普通話全天侍候。現在他們只愛聽“我們、你們、他們”,而聽不懂了“阿俚(我們)、俉俚(你們)、儕俚(他們)”。唉,難道流傳了幾千年的鄉音土語,真的要被普通話大一統了嗎?可到了那時,是否還會有聽不懂的話呢?

有聽不懂的話,是時代在進步;聽得懂了,是時代和個人在共同進步。


“口前落耳(雨)”,您聽得懂麼?“孩(鞋)子”,你敢買麼?

美麗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山,地處宜豐西北端,與銅鼓接壤。登上官山,真讓人有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但願我們的孩子們能學一點他們聽不懂的鄉言土語!

但願老師、家長們多學一點他們聽不懂的網絡語言!

但願我們的時代永遠有聽不懂的話!


“口前落耳(雨)”,您聽得懂麼?“孩(鞋)子”,你敢買麼?

每年正月,天寶鄉民都要請出關公到各家巡遊。這五芳公是我岳父母的祖居,這裡有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