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疫情期間,假期延長,這讓大小學生樂開了花,然而一個釘釘橫空問世,將線上教育推向了風口浪尖。當代學生可以說很幸福了,寒假暑假,元旦假,元宵清明和端午,五一中秋和國慶,加上週末雙休,一年到頭,可以說上學和放假的時間幾乎對半。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學生放假制度實際上在我國源遠流長,早在漢武帝創立了官方正規的太學起,便有了太學生的休假制度。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古代的太學生介於官民之間,他們的休假基本和官吏一樣。到隋唐時,太學改稱為“國子學”,又稱“國子監”,政府為太學生們制定了放假制度。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據記載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常假,每十天放假一天

。由於國子學設在京城,學生們大都是住校就讀,所以放這種常假時,外地的學生一般不回家, 往往都是參加一些社會交際活動,增加人脈關係。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第二類假相當於今天的每年5月間,這時暑夏伊始,植物茂盛、田裡麥子成熟之際,故該假叫做“田假”,學生們都回家制麥子去了。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第三類假稱為“援衣假",這是由於天氣轉涼需要添加衣衫而放的假,時間相當於現今陽曆的十份,“田假”和“援衣假”都是長假,持續一個月左右,在放假時,學校還照顧家住京都200裡以外的異鄉學生,探親趕路時所佔用的時間不計算假期之中。不過校方對國子學學生放假有著嚴格的紀律。例如,有一條明確規定“凡逾期返校者則開除學籍”。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到了明代,官吏平常不休假,國子監學生則在每月初一、十五休息。但歷朝太學生都不多,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在私塾讀書。私第一般規定正月十六日開學,到農曆十二月十五日結束,這樣算來學生有一個月的“年假”。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端午(五月初五)、孟蘭(七月十四)、重陽(九月初九)各放假一天,清明掃墓放假三天、中秋、七夕(七月七)各放假一個晚上,夏、秋農忙季節,各放假十天。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此外,每年的陰曆八月二十七日是孔子誕辰,會舉行祭祀孔子的典禮。這一天的祭孔儀式隆重,連在私塾唸書和在學堂裡學習的學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在這個超級長的假期裡,大家都做什麼呢?別的沒學會,學會做飯了!其實即使放假大小學生也都沒閒著,要上各種網課,尤其是中高考那幫孩子,依舊是按照在學校的作息來要求自己,實屬不易。希望疫情早點結束,生活迴歸正軌。點點關注唄!

古代學生放假是什麼樣的 事實證明做學生古今都是個苦差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