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門閉卡真有趣》


《才門閉卡真有趣》

南朝時的江淹,是文學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成語“江郎才盡”就和他有關。據史書上記載,江淹年輕時家貧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邊漫遊,遇一蠶婦,當時有一頗負盛名的文人即興出聯曰:“蠶為天下蟲”,將“蠶”拆為“天”和“蟲”,別出心裁,一時難倒眾多才子。正巧一群鴻雁飛落江邊,江淹靈感觸發,對口:“鴻是江邊鳥。”將“鴻”為“江”和“鳥”,與將“蠶”拆為“天”和“蟲”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僅反應奇快,而且貼切工巧,眾人自然為之嘆服。

《才門閉卡真有趣》


《才門閉卡真有趣》

北宋文壇巨匠蘇東坡與詩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一次,蘇東坡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在與三個木匠為廟頂上設計雕刻一個木頭的小狗。只見他們四人圍在一起,對著木頭狗品頭論足,靈機一動,想起一個拆字上聯來。

他上前對佛印說;“我有一上聯在此,佛兄可對否?”隨即出口吟道:“四口圍犬終成器,口多犬少。”佛印一聽,心想這是一個拆字聯,四口人圍住一隻犬,正是一個“器”字,四口對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嗎!佛印正皺眉撓頭時,忽然看見兩個人抬著一根木料走了過來。他眼前一亮,聯從口出:“二人抬木邁步來,人短木長。”蘇東坡聽罷,連聲稱妙。原來,“來”的繁體字是“木”字腰窩兩個小“人”,木頭挺長,人卻極短,佛印同樣用拆字法對出了下聯,可謂天衣無縫。

《才門閉卡真有趣》


《才門閉卡真有趣》


相傳佛印和尚與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曾有過一次“拆字聯”妙對。有一天佛印和尚去拜訪蘇東坡,大吹佛力廣大、佛法無邊。坐在一旁的蘇小妹有意開他的玩笑,說:“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聽,也反戲她一聯,“女卑為婢,女又可為奴。”蘇小妹和佛印的妙對,就是利用拆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戲虐,真是妙趣橫生。

《才門閉卡真有趣》


《才門閉卡真有趣》


宋朝仁宗時期的宰相呂蒙正,幼時家境貧寒,缺衣少吃,但他學習刻苦,天賦頗深。一日,私塾先生帶領幾個學童上山遊覽,呂蒙正因未吃早飯,肚中飢餓,看到有一山泉,忙跑過去伏下身子飲水充飢。

先生見此情景,知其必是飢餓所致,便即景出聯問曰:“欠食飲泉,白水豈能度日?”呂蒙正人稱“神童”,知道這是一副拆字聯,“欠”、“食”是一個“飲”字,“白”與“水”是一個“泉”字。

《才門閉卡真有趣》


此聯觸到了他的痛處,勾起起他無限愁情。於是他當即對出了下聯:“才門閉卡,上下無處逃生。”呂蒙正將“才”與“門”組成“閉”字,“卡”拆為“上”“下”二字,既說出了自己的家境,又與上聯相對甚妙。

其實,拆字聯也是對聯的一種。

拆字,也稱析字,離合,

是將漢字的字形各部分拆離開,

使之成為另幾個字(或形),

並賦於各字(或形)以新的意義。

古時,文人墨客鍾愛玩拆字遊戲。

《才門閉卡真有趣》


因其新奇又有趣,

於是拆字聯被廣泛用於作詩、填詞和酒令。

這就是我特別喜歡對聯、拆字聯和詩歌文化的重要原因,因為它就是中國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結晶。

每每讀到都令人興奮,回味無窮,就像一群志同道合的、血氣方剛的好朋友、在事業和感情雙豐收的剎那間心潮澎湃歡聚一堂,舉杯暢飲的甘醇美酒,令人蕩氣迴腸,酣暢淋漓。美!簡直太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