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撤步在NBA是很高效的得分手段,為什麼在CBA卻很少使用?

NBA當中,成名的巨星基本上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得分絕技,比如喬丹和科比的後仰跳投,諾維茨基的金雞獨立,鄧肯的中距離打板,吉諾比利的歐洲步等。而最近這些年,被廣泛使用的,是後撤步投籃,包括哈登和東契奇都經常在比賽當中用出,這兩位高手,也是憑藉這一招頻頻拿到高分,算得上是很高效的得分手段。在他們的帶動下,聯盟也是有越來越多的球員開始練習後撤步投籃。

後撤步在NBA是很高效的得分手段,為什麼在CBA卻很少使用?

庫裡後撤步

但同樣是籃球聯盟,我們在CBA當中卻是很少看到,只有一些進攻能力特別強的小外援,以及本土球員當中趙睿,方碩等人會用出,但基本上在比賽當中的使用頻率也是非常低,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有人認為,之所以哈登這些球員,不像傳統得分後衛一樣使用後仰投籃,主要是因為哈登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彈跳和腰腹力量不如以前的四大分衛。但實際上,後撤步投籃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平衡性,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另外,你必須投籃能力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用出後撤步才會有威脅性。

後撤步在NBA是很高效的得分手段,為什麼在CBA卻很少使用?

CBA當中的本土後衛,往往基本功都要差一些,看看咱們的男籃,打國際大賽的時候連球都很難運好,這些年,咱們基本上都是出優秀的內線,但後衛真的是很難擺上檯面,國家隊的球員都如此,普通的CBA後衛可想而知更差了。後撤步使用之前,先要有一段帶有欺瞞性的動作鋪墊,然後在用出後撤步的一刻,還要有急停騙過對手,接著再後撤步出手,都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才能令對手反應不及,技術要求太高了。而且速度還不能太慢,如果是慢吞吞的,就算動作做出來了,也很容易被對手判斷到。

後撤步在NBA是很高效的得分手段,為什麼在CBA卻很少使用?

CBA比賽中後撤步的應用

所以綜合看起來,技術難度非常大,對身體要求也高。但如果咱們的後衛個個都在練,肯定也是會有一些高手出來的。也就是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咱們的CBA,根本不重視這樣的得分技巧。

後撤步在NBA是很高效的得分手段,為什麼在CBA卻很少使用?

隨著外援的實力越來越強,本土球員反而很多都成為功能性的球員了,後衛就是防守+投籃,也就是3D球員。在這樣的情況下,教練也根本不會給到他們很多發揮才華的空間,大多是按部就班,在場上跑戰術。想要進行後撤步,是要有突破得分的威脅性才行,本土後衛普遍突破能力不強,突破最強的郭艾倫,投籃又不是很擅長。

按照CBA的防守強度,也沒必要在比賽當中用出後撤步三分,很多時候都有空位投籃的機會。在這種時候,只要進行普通投籃就好了,用後撤步反而會影響命中率。

不過可笑的是空位投命中率都不行還後撤步?罰籃命中率都不行還後撤步?

只能說CBA的球員想要走出國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