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赴鄂車票“曝光”:無座、補票的逆行背後是“守護平安”!

近日,鍾南山院士1月18號趕赴武漢抗擊疫情的車票“被曝光”,這是一張動車票,出發時間為1月18日,從廣州南站到武漢站,車票顯示二等座,票價465.5元。

這是一張普通的車票,卻讓我們感動,它向我們傳遞著兩個更重要的信息:無座、補票,身份證號顯示1936,乘車人已經84歲高齡。

鍾南山赴鄂車票“曝光”:無座、補票的逆行背後是“守護平安”!

沒錯,疫情最開始全面爆發的時候,也就是1月18日傍晚,鍾南山院士緊急趕往武漢的車票。

看到這張車票,我們一定不會忘記,那張被刷爆網絡的那張照片,鍾南山院士在高鐵餐車上滿面倦容。

鍾南山赴鄂車票“曝光”:無座、補票的逆行背後是“守護平安”!

1月18號是星期六,鍾南山院士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當天下午開會時接到通知趕去武漢——航班已無機票,高鐵票也非常緊張,臨時上車的他被安頓在了餐車的一角。

兩天之後,“肯定存在人傳人”“14名醫務人員感染”“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時的回答,真正拉響了警報,改變了局面。

時光飛逝。置身兩個月後回頭看,這張小小的車票,讓人備受觸動。它,是一扇窗口。透過它,我們彷彿能感受到當時的時間緊迫,彷彿能想象出一個80多歲老人匆匆趕車的身影。

這張票,很普通,但又不普通。它在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完成了一趟重要的行程,為一場大戰揭開的序幕。

它,更是一個見證。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這些要求就體現在一個個選擇裡、一個個行動中,正體現在這張小小的車票上。

接到通知,鍾南山立即動身,此行前路未卜,卻義無反顧,哪怕半夜抵達也不再延遲一天,這張車票,寫滿了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展現著乘車人的堅定決心。

這張車票,也是一個縮影,一個代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見過太多感動畫面,醫護人員臉上深深的勒痕,“逆行”戰士寫給家人的信……

它們和這張車票一樣,講述著英雄的故事,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藉助它們,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什麼是不畏艱險的勇毅,什麼是挺身而出的擔當,什麼是視死如歸的精神……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我們不會忘記這張車票,不會忘記請戰書上的紅印,不會忘記那些讓人心疼的勒痕……正是它們所承載的精神,守護著我們的平安;

正是它們背後的初心使命,成為戰“疫”最強大的武器,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平安,需要這張車票背後的精神!

中國人民經歷的這兩個月,有多麼不容易,或許會成為每個人心中的一個深刻記憶,在最困難最危險的時候,一張張請戰書讓眾人落目,“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定不辱使命!”

鍾南山赴鄂車票“曝光”:無座、補票的逆行背後是“守護平安”!

還有一個又一個姑娘們減去自己的長髮,英姿颯爽地奔赴前線。他們中有95後,甚至00後,其實也就是一群孩子,17年前的時候有70、80的保護他們,而這一次換我們守護你們。

有的人在疫情中不幸犧牲,生命被定格在2020年,我們見證了生命的可貴,見證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溫暖。3月10日,隨著武昌方艙醫院的休艙閉關,方艙醫院全部正式休艙,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們也開始陸續返程。

越來越多的病人回康復了,醫生回家了,武漢雖然還在封閉,但一定會好起來的,經此一劫,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正如李蘭娟院士所說:“國家的興衰要靠教育,科技,醫療!所以要樹立全民崇尚醫生,科學家,教師,軍人!是他們在支撐民族脊樑。”

從1月18日至今,兩個月來,“風雲激盪”,而這幾天,隨著全國各地援鄂一線醫療隊伍的迴歸,讓無數中國人再次頻頻落淚,我們要以最高的禮遇歡迎他們平安凱旋,因為他們值得。

鍾南山赴鄂車票“曝光”:無座、補票的逆行背後是“守護平安”!

鍾南山赴鄂車票“曝光”:無座、補票的逆行背後是“守護平安”!

鍾南山赴鄂車票“曝光”:無座、補票的逆行背後是“守護平安”!

鍾南山赴鄂車票“曝光”:無座、補票的逆行背後是“守護平安”!

鍾南山赴鄂車票“曝光”:無座、補票的逆行背後是“守護平安”!

無論是鍾院士的動車票,還是醫護人員的最美“臉痕”,還是每一個逆行的背影,在抗擊疫情全面爆發的兩個月,我們應該始終銘記他們的付出和守護。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更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陰霾終會消散,天會亮,太陽會出來,我們始終要敬畏生命,心懷感恩。

感謝所有的“逆行者”,他們可能是醫生,一線醫護人員,志願者,基層公務員,警察、消防員、物業人員,保潔保安,快遞小哥等等等等,謝謝你們為14億中國人拼過命!就像人民日報說的,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向英雄致敬!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階段裡,深陷其中的每個人都有過焦慮、有過委屈、有過感動,有過欣喜,每一種情緒都將融化在春暖花開裡,我們等待著最終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