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连涨佣金,商家抗议不断,骑手生存艰难


美团连涨佣金,商家抗议不断,骑手生存艰难

谁都知道,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餐饮行业背负着极大的压力。

先有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发出了“账上资金撑不过三个月”的告急求救,后有老乡鸡创始人手撕员工联名信。

也是在这样的寒冬中,外卖成了餐饮行业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不过,那些试图从线下转到线上开始自救的商家们,却无奈地发现,外卖生意,也异常艰难。

2月中旬,全国多地出现商家举报,美团外卖存在突然提高佣金、垄断经营及不正当竞争两方面问题。

重庆市数千家餐饮企业联合发出公函,呼吁美团点评公司减免佣金,河北餐饮协会也向美团外卖平台发出公开信。


占据外卖行业半壁江山的美团外卖,因为佣金不断上涨,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1

做外卖最大的难点,就是佣金费率过高。

佣金费率的高低,跟外卖业务的生死线直接挂钩,每提高一个点,意味着商家的收入减少一个点。

而这个佣金费率,正在逐年上涨。


美团连涨佣金,商家抗议不断,骑手生存艰难

根据燃财经的调查,美团外卖的佣金费率,从最初的8%,到2018年前后的16%,涨到现在部分地区高达20%,已经触达到一些中小商户的盈亏线。

除了佣金上涨让商家苦不堪言之外,美团外卖的“排他性”也让商家叫苦不迭。

山东餐饮业联合致外卖平台的公开信中写道:

“目前,美团外卖对大型连锁餐饮和中小型餐饮分别收取18%、23%的佣金,饿了么外卖对大型连锁餐饮和新签约商家分别收取15%、15%-20%不等的佣金。同时,美团外卖还规定,商家一旦同时入驻饿了么外卖平台,则佣金费率上浮3%-7%,排他性规则让广大餐饮企业难以承受。”

一边是涨佣金,一边是利用自己的半垄断地位打压竞争对手,昔日屠龙的少年已然变成恶龙。


2

不止是做餐饮的商家,骑手们的日子也变得难过起来。

自媒体“子弹财经”采访的一位骑手表示,自从去年开始,美团推出“乐跑”配送计划,直接导致分给专送骑手的单量急剧减少。

“我们专送一天才能跑30多单,而‘乐跑’一天能分到70-80单,我们这边闲着,他们却根本跑不完。” 这位骑手吐槽道。

除了订单分配不公平外,无节制的招揽新人也是导致骑手订单减少的重要原因。

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1月20日到2月23日期间,美团外卖配送平台已新招聘7.5万个外卖骑手,其中一半以上在本省就近就业,六成以上来自工厂工人和服务业从业者。

随着部分商家被美团“挤出”,以及越来越多的骑手加入,让骑手们分到的饼越来越小。

根据美团研究院2019年1月发布的《2018外卖骑手就业报告》,2018年共有270多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三成骑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也就是说,最少有七成的骑手,月收入都不足5000元。

此外,美团对外卖骑手制定的奖惩制度,也让他们生存的“战战兢兢”。

2017年曾有骑手在网上爆料,外卖一单4.5元,一个好评加5毛钱,一个差评则会扣五十元,超时即这单白送。

到了去年,扣罚有所改善,根据最新的了解,目前骑手一单六块钱,恶劣天气补贴0.8元,好评1元,超时扣3元,差评扣20元,订单超时取消扣200元。

骑手们大多感叹,薪资超七千一个月做得到,但是太累,跑单又很着急,这一行是在“拿命换钱”。

美团连涨佣金,商家抗议不断,骑手生存艰难

3

上涨的佣金,对骑手的苛刻,说到底,是为了让美团业绩变得好看。

从2013年至今,美团外卖已经连续亏损了五年,直到2019年二季度,美团外卖才在经营层面扭亏。

不过外卖作为美团的主要营收来源,仍然没能实现大规模盈利,因为根据美团财报,2019年上半年,美团收上来的外卖佣金有8成投入给了配送。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美团每年向骑手支付的费用分别为2.8亿、51.4亿、183.2亿、305.2亿,其中基本都是支付给美团专送,少部分是支付给外包劳务。

“燃财经”算了这样一笔账,根据美团财报,一笔实付45元(美团2019年Q3平均外卖客单价为45元)的外卖订单,在20%的佣金费率下,美团抽佣9元。但这9元的佣金,美团要拿出约7元给骑手,剩下的2元要拿来分摊服务器、研发、营销等各种费用。扣完这些剩下的钱,才是美团能拿到的利润。

事实上,美团外卖历史上第一次扭亏,还是得益于外卖业务的盈利。

美团外卖的这种模式,其实与京东类似,通过自建一套配送体系,保障了美团外卖的配送效率和服务体验,但同时也成为最大的成本项,拖累了财报利润。

尽管美团除了外卖,还有团购、酒旅、金融,甚至共享单车和网约车业务,但这些都是在外卖之外延伸出的新业务。

时至今日,低毛利的外卖业务依然是美团最核心的业务。

面对亏损困境,迫于经营压力,短期内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好提高佣金,美团的故事,还能讲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