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人在历代的地位如何?

云破月来影玩你


《陶庵梦忆》里有一段记载,孔家人自称,天下只有三家人家:江西张家、凤阳朱家、孔家。

孔家还对此进行了点评:江西张家,道士气;凤阳朱家,暴发户气。

也就是说,只有孔家,才是真正的尊贵人家啊。

到了明代,还是这个自我认知,你说孔家后人历代地位高不高?



可以说,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后人地位都非常之崇高,哪怕在此之前,虽然没有达到“素王”这个程度,但地位也是不低的。

孔子后人的地位高,是与孔子的地位被不断推高息息相关的。西汉平帝时追谥孔子为宣尼公,北齐时被封为素王,意思表明虽然在政治地位上并不是王者,但是他的成就功绩绝对是王者级的。



在唐朝,孔子先后被封为先圣、宣父、文宣王等非常尊贵身份,到了宋朝,又被封为了至圣文宣王,哪怕是在元朝这样异族统治的时代,孔子也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在嘉靖年间,孔子又被封为了至圣先师,这也是我们熟知的一个称号。



与此同时,孔子嫡系后裔也被不断加封,奉祀君、褒成君、宗圣候、文宣公等等封号数不胜数,到了宋代仁宗年间,定为了“衍圣公”,从此以后衍圣公世代相袭,到1935年才中止,改为奉祀官。据我所知,当代奉祀是在衢州孔家。

从汉高祖开始,有数十位黄帝亲去曲阜祭孔,不管是出于什么地位,可见孔子地位之尊贵,其后人也受其余荫,始终处在社会最上层。


凤妩一


我只讲金元的情况。

历史研习社的答案里提到了。北宋至和二年之后把孔子后人封为衍圣公,北宋灭亡之后,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南渡,他的地位得到了南宋政府的承认,而他的弟弟孔端操留在曲阜,刘䂊统治的齐政权将其封为衍圣公,这样衍圣公就有了南北两支。

齐国被废之后,孔端操的儿子孔璠袭封衍圣公,之后是他的儿子孔拯,从孔拯袭封衍圣公开始,金朝政府免除了孔子后裔的赋役,并且修复孔庙。

孔拯无子,他的弟弟孔聪袭封。金世宗命孔聪兼任曲阜令,从此金朝的衍圣公全都兼任曲阜县令。金章宗时期,下令进士的名字都必须避圣人讳。

孔聪之后是他的儿子孔元措袭封。由于衍圣公的爵位为四品,而曲阜县令的品级是七品,相应授予的散官也是七品,金章宗认为爵位品级和官阶品级不相称,于是下令衍圣公的担任曲阜令的同时,可以授予正五品的中议大夫散官,并且给予四品俸禄,而且从制度上规定衍圣公可以世袭曲阜令,并且赐予其世袭领地。

宣宗南渡之后,蒙古人烧了孔庙,孔元措也跟着金朝政府前往汴京,担任太常博士,散官升到了从三品的中奉大夫,之后他的官职不断升迁,到金朝临近灭亡之前已经担任从三品太常卿。蒙古大军包围汴京时,耶律楚材指名索要一批名士,其中就有孔元措。蒙古政府命孔元措回到曲阜袭封衍圣公,继续主持祭祀孔庙事宜。


孔元措在汴京任职的二十来年中,曲阜孔庙祭祀之事是他的堂弟孔元用在主持。因为控制山东的军阀李全一度归附南宋,因此南宋皇帝还授予孔元用通直郎。但山东很快又回到了蒙古军队的控制之下,孔元用立刻投降蒙古,蒙古大帅也很给面子地封他为衍圣公,让他继续世袭曲阜县令。孔元用知恩图报,随蒙军出征死在了战场上。他的儿子孔之全袭封衍圣公。

搞笑的事情发生了,孔元措回到山东之后,跟孔之全为了衍圣公的名头吵了起来。孔之全在当地经营已久,但孔元措则有大汗的圣旨,双方相持不下,吵到了控制当地的军阀严实面前。最后严实把衍圣公的爵位给了孔元措,但是孔之全世袭县令,这样双方各退一步,平分利益。虽然一时间坚决了问题,但其实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孔元措在蒙哥汗统治时期死去,他没有子嗣,他的侄孙孔浈承袭了爵位。孔浈是庶出,他的生母曾经被正妻赶走,配给一个姓李的奴隶为妻,孔浈也一度姓李,户口是落在奴籍之中。后来孔元措没有子嗣,才把他接了回来。孔浈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一旦发迹,每天养鹰斗狗,不务正业,于是孔之全一系就攻击他,指责他不是孔子后裔,矛盾越闹越大,一直闹到了管理漠南汉地军国事的忽必烈面前。忽必烈表示,瞎吵吵什么,爵位先夺了,至于封给谁,我再考察考察。他派去考察的姚枢回来汇报说:这些先圣大贤的后裔,不通诗书礼乐,跟普通老百姓没啥区别。这样衍圣公的爵位就一直空缺。只有孔之全继续当曲阜令,他死后,他的儿子孔治继任曲阜令,可是还是未能承袭爵位。

转眼之间,忽必烈当了皇帝,再转个眼,南宋也灭了。这下子孔氏南宗孔洙回归,呼声很高,不少人提议让他袭封衍圣公。但是孔洙是比较聪明的,他没有去蹚浑水,力辞不就,只是当了国子祭酒,而且还是在江浙地区管理当地学校。

总的来说,就是孔子的子孙吵架,互相攻击这件事,让忽必烈很看不上孔氏后裔。以至于阿合马上台之后,把前朝拨给孔氏的一百户洒扫户收了回来,去担任国家赋役,阿合马说:反正孔子的子子孙孙是多的,不需要这么多洒扫户,让他们自己动手就行。

忽必烈死后,他的孙子即位,为元成宗。这时孔治才重新得到了衍圣公的称号。期间衍圣公空缺四十多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第一,别管里子怎么着,面子得撑住。第二,无论如何还是得好好念书呀!


pku小动物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前后绵延两千余年。孔子后裔作为圣人之后,也因此深受历代王朝优待,恩渥有加,即便千年其谱系依然整整有条,其后世历受封爵。曲阜孔家,这个延续了两千五百五十四年的古老家族,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贵族之家。



孔子后人的地位,由其历代封号的变更便可见一斑。孔子为孔氏家族始祖,其子孙七世单传。至第八代孙孔谦时生三子,次子孔腾于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奉祀君”。这是孔氏家族祀事封号之始。


自汉高祖始,孔氏后裔在历代不断被封赏。汉元帝即位后,赐封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号“褒成君”。汉平帝元始元年,赐封孔子第十六代孙孔均为“褒成侯”。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徙封孔子第十八代孙孔损为“褒亭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孔子后裔封号名目繁多,计有奉圣亭侯、崇圣侯、褒圣侯、绍圣侯等等。


至隋唐时期,孔子后裔的封号渐渐固定下来。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在追谥孔子为“文宣王”的同时,晋封孔子第三十九代孙孔遂之为“文宣公”。宋朝延续了唐朝封孔子后裔为文宣公之制。北宋仁宗至和元年,集贤院太常博士祖无择上奏皇帝,他认为以“文宣”本为孔子谥号,将其作为孔子后裔的封号,于礼不合,因此于次年正式改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



北宋仁宗朝在确立“衍圣公”封号的同时,也规定了“衍圣公”的职责所在,即“令孔子后袭封者,专主奉祀睦族,不领他职。”历代衍圣公自此便专心于四项职责,一为代表国家祭祀孔庙;二是保护孔庙和孔墓;三是管理圣贤后裔;四是管理孔氏族人。其中最为重要的职责,便是祭祀孔子。孔氏家族族长和国家祭典主持这两重身份,构成了衍圣公。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8年),北宋破亡,孔子第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率部分族人,追随宋高宗南渡,至浙江衢州避难,并受皇帝赏赐封地,建立家庙,世袭“衍圣公”,史称孔氏“南宗”。由于浙江在南,山东在北,故称曲阜孔氏族人为“北宗”。南宗共传六代,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后,欲承宋制,袭用南宗第六代“衍圣公”孔洙。但孔洙以“曲阜子孙守护先茔有功于祖”为由,让爵于北宗。自此衍圣公一脉继续由曲阜孔家承续。



到了明清时期,出于思想控制及道统合法性的需要,孔子的地位被不断抬高。作为圣系,“衍圣公”的重要性也水涨船高。衍圣公在明清时期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衍圣公一家,亦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家”。


衍圣公的地位在清朝达到了巅峰。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承认衍圣公在明代享受的全部特权,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衍植仍任衍圣公加太子太傅。乾隆帝也多次到曲阜,颁御书“与天地参”、“时中立极”、“化成悠久”等匾额,重建棂星门,易木为石。



乾隆时期,有“向遇国家庆典,衍圣公及五经博士俱有来京朝贺之例”。即便衍圣公正在守孝,也要先完成皇帝的指令。乾隆曾下旨曰“朕于明年仲春临雍讲学,巨典攸关。衍圣公孔宪培现虽持服,但系伊继高祖母之事,彼时早至百日,自应仍令赴京,祇候陪祀。”


除此之外,清廷遣官致祭阙里孔庙时,也需要衍圣公陪祀。清帝有意凸显衍圣公的陪祀地位,是想以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进而达到“治统”与“道统”合一的目的。正如乾隆帝在赐给衍圣公孔昭焕的诗文中写道“岂为卿家荣幸独,崇儒雅化示寰瀛。”


及至晚清,清廷更加意扶持衍圣公,以期鼓舞人心,挽救危局。光绪帝曾对少年衍圣公孔令贻说:“生为圣裔,承袭世爵,允宜读书砥行,勉承先泽”。他还特命山东巡抚张曜为孔令贻延请名师,讲论经史实学。



但随着清朝的覆灭,民国创立,衍圣公的优渥地位不再。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如浪潮般冲击着独占思想鳌头两年余年的孔学。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思潮和政治局势下,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封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前后延续八百八十年的“衍圣公”退出了历史舞台。


“衍圣公”虽然消逝不再,但孔子后人作为“圣系”,在当下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符号,代表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有着这些优势条件,孔子后人在对外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沟通两岸关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日益发挥出其独特作用。


1.九、孔庙内的孔氏家族文化[J].南方文物,2002(04):76-82.

2.孔勇.末代衍圣公的历史命运[J].读书,2016(10):25-29.


历史研习社


孔子的后代在汉代,被刘邦封一个奉祀君。到了汉元帝的时候,升级做了褒成侯。

之后,孔子的后人在历史地位都还可以,虽然爵封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尊儒的大环境之下,孔子后人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他们的社会地位高,因为有一定封爵,只是一部分因素,更多还是在先人的名望和家学传承上。说到家学传承,不得不说一下,孔子之后,在战国时期,他的孙子孔伋字子思,是一位名儒。子思一派的儒学在战国时代是很有声望。战国时代,出了孟子、荀子这两个儒家的新圣人。

不过,孔子后世孙也不少当世名流。东汉末有孔融,他是孔子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然后,晋代有孔坦,唐朝有孔颖达等等。那都是很有名的人物。儒家三圣人,他们的后人在后面的朝代基本都有不少显名之人。孔子家族更悠悠尔长一些。


柳氏异闻录


保罗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把中国及其周边的国家定位为儒教影响的国家,这个比较客观的,虽然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影响很大,但是由于中央政府的极力推崇,儒教在中国的影响一直经久不衰。


孔子是从东周时期就受到追谥的,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追谥孔子为“尼父”。 元始元年,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由此升格为”公“。贞观二年,唐太宗追谥孔子为”先圣“。这次追谥标志着历代尊孔的肇始,因为之前的先圣都是周公,孔子取代了周公以后,也标志着儒家思想对历代影响更加巨大。还是在唐代,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追谥孔子为” 文宣王“,这是孔子身份的又一次上升,人庆三年,

西夏仁宗追谥孔子为”文宣帝“这是历代对孔子的最高谥号。直到明朝时期,张璁认为孔子称王名不正言不顺,明世宗依其意见,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