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錄取人數可能將大幅增加,是否也會如本科生一樣“爛大街”?

耀眼的溫存依舊奪目1


會覺得研究生和本科生爛大街,這是你自身的朋友圈所影響,導致產生這樣的誤解。其實,中國的本科生並不多,研究生則更少。

下圖是統計局發佈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的畢業人數。

根據統計局數據統計,1998年至2016年,本科以上畢業生總人數4756萬人,2016年中國人口數量為13.83億,算下來本科以上畢業生佔比3.44%。研究生的人數總和僅有550萬人,以13.83億人口為例,研究生佔比為0.38%。從上面的人數和所佔比例來看,本科生都不能談之為爛大街,研究生更是稀缺,博士生更是寥寥無幾。

我們可能因為自身學歷,工作,朋友圈,人才往城市集中,導致我們的朋友,同事或接觸的人員都是本科以上學歷,再加上媒體的片面報道等等原因,導致公眾誤以為本科生已經爛大街,甚至衍生出讀書無用論等言論。所以,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高學歷人才永遠都是稀缺資源,有能力,有條件,都應當提升自己的學歷及能力。


葉律師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雖然每年的研究生錄取人數不斷增加,但是增加比率還是遠小於每年考研人數的增加比率的,所以在短期內,研究生肯定不會出現像你說的那樣,所謂的“爛大街”。

還有一點我需要說明,你有這種疑慮是很正常的,但是你把讀研這件事情看小了,你可能只是預測到了最終的碩士畢業人數,但是讀研的優勢並不是單純的體現在了最後的文憑上。首先,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是一次知識的提升和能力的重塑,這些相對更高、精、尖的知識可以從質上提升你的專業能力,也會為你之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資源。這裡所謂的資源包括學校、導師和校友三方面,咱們所在的社會是人的社會,你要辦任何事情都離不開人,你要想辦好任何一件事情也離不開人。再次,在學習過程中,你會接觸到更多的高質量的培訓和講座,這些優質資源也會提升你的含金量。

最後說兩點,第一,雖然現在有普及本科的趨勢,但是沒有考上的本科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所以相對來說本科文憑還有一定的含金量,至於碩士文憑就更有價值了。第二,學歷只是一方面,如果你想找個好工作的話,最重要的還是你自身的綜合能力;學歷只是敲門磚,但是能力才是你能存活下去,然後越來越好的資本。

如果大家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查看更多專業考研回答,總有跟你情況相近的

你的轉發,我的10w+

我是張雪峰,一個讓學習變得更快樂的考研老師


張雪峰老師


本人小碩一枚,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僅供參考。

第一,目的,讀研究生是為了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是為了僅僅是一個文憑,如果是前者,研究生畢業就能夠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的研究生,短短三年,畢業出來的差距是很大的,關鍵看你如何提升自身的價值。現在找工作都是要專業筆試和麵試,不一定說研究生畢業就一定行,只是有一定的優勢。

第二,資源,讀研究生可以認識很多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向優秀的人去學習,自己成長也會快一點,結識一幫志同道合的同學朋友。

第三,至於說的“爛大街”,本質問題還是自身實力的問題,如何讓自己的變得有價值以及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很多人畢業之後就不再學習,如果所從事的工作也是簡單重複的工作,我們的社會終將會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機器最擅長做簡單重複的事情,那麼你從事的工作很有可能被機器所替代。如果有這個風險意識,你就不會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這樣即使”爛大街“,只要有實力,還是很有競爭力的,何況目前還沒有到達“爛大街”的成度。祝你成功,謝謝。


剛剛深圳


現在說“爛大街”還不至於,但是幾年後可能會“爛小街”。先看一組研究生數據: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考研報名人數除了14、15年基本上每年都在增加,17年首次突破兩百萬,而且增長率也基本上一直呈現出上升趨勢,報錄比在18年達到新高3.5:1,在19年估計會更高。

再來看一下歷年普通院校畢業生人數:

對比兩組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平均每3~4人中就有一個選擇考研的,因為隨著普通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加,很多人為了提升自己的含金量,選擇了考研這條路。但是再看一下近幾年:研究生錄取人數 / 普通院校畢業人數 < 10%。所以近幾年研究生還是很有優勢的,但是過幾年之後可能就不好說了,總之碩士含金量肯定會有所下降。


職場Excel


從昨天國務院例行會議可以看出,今年的研究生招生增加,增加人數達18.9萬人,乍一聽數字很大,但是我覺得研究生仍然不會爛大街!

對比我國和美國研究生髮展的概況來看:

2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文中披露:2019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萬人,在學研究生286.4萬人,畢業生64萬人。

這裡的研究生總人數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如果按照慣常的8:1的碩博比,則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為81.5萬人左右,即使今年擴招,研究生錄取人數招生100.4萬人,減去約60萬人的畢業生人數,那麼在讀的研究生總人數為320萬人左右,約佔全國勞動人口(9億)的0.355%。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我國畢業的碩博生人數為711萬,約佔適齡勞動力人數的0.79%。畢業和在讀的碩博生兩者相加才佔總人數的1.14%。而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自目前美國成年人口中,13.1%的人擁有碩士學位、專業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

美國這麼高的比例都不擔心學歷貶值,爛大街。我們的擔心是不是為之過早了?

從我國研究生擴招的類別上看:

翁部長在昨天的記者會上談到:“本次擴大招生主要往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國家急需人才的領域傾斜,這涉及到的學科主要有醫學、工學、理學等學科門類”,這些學科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比較強,又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急需要的專業人才,也就是說本次研究生的擴招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是為了滿足我國行業發展高層次人才的不足採取的方式,這些擴招的研究生以專碩為主,更加說明了這個問題。

因此,雖然擴招了,但是這些研究生的就業不成問題,當然也不會造成學歷貶值,爛大街。

綜上,我覺得這次研究生擴招雖然較去年增加了23%,但是無論從我國研究生的佔比和國家需求來講,研究生培養的數量都是不夠的,這次擴招也不會造成研究生“爛大街”。

以上就是給您問題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您的支持是我的寫作動力!


丑角侃教育


研究生的數量肯定是越來越多的,這是一個大趨勢,誰也改變不了。但是從整個國家的總體數量來看,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所佔人口比例還是很小的,應該還不到1%。

可是為什麼會造成一種研究生已經爛大街的感覺呢?我想應該是大街選擇的問題。至於研究生爛不爛大街,要看你在哪條大街上。

當年我讀研究生的時候住在研究生的公寓裡,在那一個宿舍區全部是碩士和博士。在這一條街上研究生是不是最低的學歷,肯定是爛大街了,因為這1萬多人全是研究生。

走出學校,如果你走在中關村大街上,或者金融街,那麼研究生的比例是很大的,至少有你周圍的人有20%是研究生,在這條街上研究生也是爛大街了。

我現在回到了煙臺這種二線城市,怎麼說呢,本科學歷還比例所佔比例還不是很大。研究生比例就更少了,所以在煙臺的大街上,研究生還沒有爛。

回到農村老家的大街上,整個大街上恐怕也就一個兩個研究生。在這條大街上,研究生就是很稀缺的了。

所以說研究生到底爛沒爛大街,取決於你在哪條大街上。


山東高考生都關注


應該不會。

有人說本科生,滿大街都是,成了爛大街。其實在社會上服務類的很多崗位,為什麼服務質量得不到提升,服務水平不高,主要很多工作人員都是過去的老高中生。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逐步逐步的知識化年輕化,老的知識水平過低的工作人員一步一步的退休,整個社會未來的知識層次將會有極大的提高。短時間內,造成很多大學生無法正常就業,特別是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不願意到企業,也考不了公務員和事業編。

研究生招生這幾年名額越來越多,這也反映了對研究生學習的需求。當然有人說,有的人沒辦法就業,只好繼續學習。讀研究生也是就業的一條出路,既可以緩解就業的壓力,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層次。未來對研究生的需求應該是很大的,特別是大中小學,偏向於研究型,而不單純的像公務員隊伍中那樣服務型為主。

中國未來不再是像過去那樣文盲佔多數的國家,要想引領世界,就要提升國民的文化層次。就像現在的歐美國家,他們國民受教育的程度很高,因此在知識產權這一塊表現的很突出。

中國的未來,必然要象現在歐美一樣,這就需要提升國民的文化教育程度,儲備知識人才,這是需要很多年的準備的。如果你想在將來的社會中有自己的一席地位,趁著年輕就應該好好的提升一下自己,為將來做好準備。



江邊打魚人


你的這種考慮很正常,但是絕對不會出現你說的這種“爛大街”。

為什麼題主會有這樣的疑問,我覺得是這樣的:

因為每年高考錄取人數的增加,導致現在只要是高中生參加高考,差不多都可以有個大學可以上,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大學和大學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大學,但是畢業以後的出路也是不一樣的。

我是從這幾方面分析為什麼不會爛大街的:

1.人數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考研人數確實在增加,錄取人數也在增加,但是錄取的比例和報考的比例變化不大,不見得人人都要報考研究生,也不是每個報考的都可以考上。並且很多學校不具備考研究生的條件,所以說研究生的人數不會太多。

2.專業的問題

無論是否考研究生,都想的將來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本科的專業畢業之後也是很好找工作的啊,而且是非常搶手的,那麼這樣專業的學生考研的慾望就不會太大。

再者說了,研究生也分好壞專業的,也不是說所有研究生畢業之後都好找工作的,所以學生會越來越理性的選擇是否考研。

3.政策的問題

其實吧,我們仔細想想也能明白,本科普及是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如果某一天研究生也普及了,是說明我們國家的文化水平很高了呢,還是說明研究生太普通了,況且如果都去上研究生了,又要晚畢業幾年,現在的社會已經是老齡化了,如果學生都晚畢業幾年,確實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所以說,我認為研究生不會“爛大街”,最基本這幾年不會。


然規教育說


其實給人一種研究生“爛大街”的錯覺是我們的目光焦點所致。比如說,鄭州市的研究生比例要比河南省其它城市的研究生比例要高。如果進了科技型企業,你會發現研究生比例比較高;再比如你去的是專業的科研單位,你會這裡的研究生比例會更高;再比如你去的是高校任教,你會發現高校的老師大多都是博士畢業。

其實爛大街現象是一種聚集之後的群集效應,沒有你說的那麼爛大街。高學歷人才一般會往高層次聚集。科研單位,行政單位,高校單位等等,你在這些地方自然會發現研究生比例比較高。

但是你到菜市場呢,你到普通商店呢?你去富士康工廠呢?你去一般省份的非省會城市呢?

綜上,研究生沒有達到你說的爛大街。

另外,研究生招生名額基本一致,哪有你說的那樣大肆擴招。

(圖片來自中國教育在線,侵刪)

你看看,錄取比例幾乎穩定的維持在3:1上,而資源一定的高等院校,會無限擴招嗎?

不會的。

以上。


閱讀修身


首先,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要說有某個事物“爛大街”,我們需要考慮地域性,從文末的2018研究生計劃報考地區分佈圖可以看出,研究生報考集中在北京,江蘇,上海等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區,近22%的考生選擇報考北京地區高校,其次為江蘇8.8%,上海7.2%,天津5.4%,湖北5.3%,廣東5.2%。多數集中在名校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東部地區,相比之下,西部就慘淡了很多。而且這些分散的報名之後,當他們完成學業,會進一步分散到各地就業,在就業地域的選擇上,會各有考慮,這就難免會造成某些地區研究生數量較多,但現階段還不會到“爛大街”的程度。

不過有一個殘酷的事實---研究生的就業確實一年比一年難,這種情況類似於十幾年前本科生大幅擴招的時候帶來的學歷貶值現象,研究生的錄取人數,從1997年的5萬人,到2018年的突破60萬人,20年翻了十幾倍,看起來好像研究生太多了,有人可能就覺得沒太大必要去花時間考這個研究生了。其實不然,你想想,現在社會,本科生夠爛大街了吧?為什麼大家還是要讀本科呢?因為本科學歷是現在是一種已經趨於普及化的學歷教育,是每個高中生以及大專生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必由途徑,甚至是對很多工作崗位和職業生涯來說,本科學歷是一個門檻級的文憑。

所以,把現在的本科學歷套用到未來幾年的研究生學歷上,你會發現,考研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說個有意思的話題,目前在我國的研究生界中,出現了這麼一種怪現象。很多研究生當初是多麼的鄙視那些大學畢業後就去工作的人,於是自己選擇考研,但是當自己研究生畢業之後,卻又選擇去考取公務員。而自己的研究生學歷,基本沒有發揮多大的價值。

之所以有這種怪現象,我想,不外乎這兩點原因。

一:逃避心理。很多學生在大學畢業之後,還沒有享受夠這種不用操心金錢的日子,於是選擇逃避現實,不想接受社會的洗禮,所以選擇繼續考研“深造”,但是由於出發點就有問題,也就大多不會認真鑽研學術了,其結果可想而知。

二:雖說我國現如今畢業的研究生有很多,但有數據顯示,在考生就讀大學性質中,77%的人就讀院校為非985/211高校。大部分的研究生也只是混了個文憑而已,要說讓他們真的去搞科研,我想是不會有結果的。

正是基於這兩點原因,所以很多研究生在畢業後,又選擇去考公務員,以此來做最後的掙扎。

我的回答就到這裡,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