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霸分享衍生學習:從死記硬背靈活應用,讓知識化為能力

通過前面課程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不同的記憶類型,以及如何達到深層記憶的幾個技巧。

哈佛學霸分享衍生學習:從死記硬背靈活應用,讓知識化為能力


我們說:衍生學習能力=信息的積累+規律的總結+能力的遷移。

那麼在積累了足夠的信息量之後,我們今天就要來重點討論一下衍生學習能力的第二和第三個部分:規律的總結和能力的遷徙。

一、規律的總結

在我們有效地積累了信息之後,為了更好地運用這些信息,就需要進行規律的總結,也就是把非常具體的操作步驟、解題方法、學習技巧,總結成比較抽象的普遍規律。

我來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為什麼有很多同學,明明聽懂了老師上課講的數學題,練習裡面把數字換一換,也會做,但是考試的時候,出題方法稍微變化一下、稍微設個陷阱,就完全不會做了呢?

這些同學其實就是缺乏了總結規律的能力,如何鍛鍊總結規律的能力呢?

我們應該:

先做加法,再做減法。

什麼叫做先加法,再減法?拿每個人都經歷過的背英語單詞來舉例子吧。

其實每個人一開始的時候背英語單詞都會特別辛苦,事實上我們嘗試任何一個新的事物,第一步一定要做加法,通過不斷地重複來積累對它的認識和經驗。在這個階段,我們千萬不要去抱怨太辛苦,也不要試圖走捷徑。什麼都不要想,只需要努力地重複練習、積累經驗,去到達我們的第二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是要給我們掌握的信息做減法了。當我們做練習、背單詞、或者重複工作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把節奏放慢下來,比如說,我們已經積累了1000個單詞的詞彙量,這個時候先不要埋頭再去背第1001個單詞了。暫停一下,想一想:之前背的1000個單詞,都有什麼樣的規律?

當然這裡的規律有很多種,比如:英語單詞是擬聲的詞彙,它的拼寫方式和發音其實基本上是關聯的,如果我們拼寫記憶的能力不行,我們就可以通過記住單詞的發音,然後再練習拼寫;又比如:我們可以總結英語單詞的“偏旁部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詞根詞綴,來記憶單詞。像ache這三個字母湊在一起,往往代表疼痛的意思, 所以stomachache, headache 等等詞語就表示胃疼、頭疼等意思。如果我們總結出了不同詞根詞綴的含義,背單詞的速度就會快很多。

這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放在我們的工作場景中,原理也是一樣的:比如說如何才能做好一個項目的演示彙報?最開始的時候一定是要通過我們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去觀察別人怎麼做。當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以後,一定要記得做減法、去總結規律,比如說,有什麼樣的話術是可以增加說服力的?應該在演講里加入多少的數據和案例?PPT上字多好還是字少好?等等。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先做加法,然後再做減法。

二、能力的遷移

哈佛學霸分享衍生學習:從死記硬背靈活應用,讓知識化為能力


那麼當我們積累了信息、總結了規律之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能力的遷移。能夠實現原有知識遷移的人,在同樣的學習投入下,學習收益會遠遠高於只會記憶和複述的“知識容器”。

這裡,我們把能力的遷移分成兩種來討論。

1、同種知識的應用遷移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同種知識的應用遷移。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我先來講一個案例。

最近有一個讓我非常震驚的研究成果,說的是心理學家們從巴西的街頭,找到了一群從來沒有讀過書,沒有學過數學,一直靠販賣零食為生的孩子。當研究人員假裝購買孩子們所販售的小商品,明明像是在解有一定難度的數學題,孩子們卻可以又快又好地算出總金額以及找零金額。

更有趣的不僅如此,心理學家們還找來了一群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巴西孩子,他們幾乎都能夠完全解答出在試卷上的算術題目。但是切換到街頭買賣的場景中,孩子們的算數速度、正確率,卻遠不如那些沒上過學、一輩子在賣零食的孩子們。

所以,即便是同類型的知識,我們要遷徙、應用它們,往往是非常有挑戰性的。我們數學可能學得很好,買菜依舊會算錯。因為我們在教室這個場景裡面學習到的內容,不一定能活學活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那如何才能夠提高知識的轉化效率和應用效率呢?現在在西方教育學界,有一個特別受人追捧的學習法則,叫做見習學習法,我們可以效仿。什麼意思?就是你未來要在什麼樣的場景中運用你所學的知識,你當下就應該在什麼樣的場景中學習它。

如果你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地和外國客戶交流談判,那我們就不建議你在家拿著書本背單詞,而是應該直接去當地的英語角,和外國友人溝通交流;如果你想要學會怎麼樣寫出一篇好的報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到報社當一個志願者、去觀察優秀的記者是如何完成報道的。

你可能會說,我花時間去找一個實習單位,太複雜太費事了,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如果我們沒辦法在真實的場景裡面學習我們想要運用的技能,我們也可以模擬場景。比如說,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真正掌握並利用好數學能力,不妨陪著孩子們玩買菜過家家的遊戲,把生活化的數學場景模擬出來。

因此見習學習法和場景模擬法,是兩個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鍛鍊同類知識應用遷移能力的方法。

2、跨學科的規律遷徙

哈佛學霸分享衍生學習:從死記硬背靈活應用,讓知識化為能力


我們說完了應該如何更好地遷徙運用同類型的知識,我們要來談一談一個更高階的能力:如何在不同領域裡面總結規律、遷徙能力。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見過這樣的人:他不管學什麼,都學得比別人快,做的比別人好。大家想過為什麼嗎?是他天生聰明嗎?不一定,我更相信他是有著總結不同領域的規律並遷徙應用的能力。

拿我自己來舉一個例子,還是說回到我的演講比賽。除了虛心接受別人的指責和批評,用開放性的心態去面對挑戰以外,我是如何在沒有指導老師的情況下,自己琢磨出演講方法並取得成功的呢?

第1步、觀察和發現

第一步我們要做的,不是急於從別人給你的錦囊啊、策略啊裡面去找答案,而是花一點時間自己去觀察和發現。

當我接到要參加演講比賽的任務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著急著開始定主題、寫演講稿,也沒有直接上網去找各類教你怎麼演講的課程。相反,我花了整整兩個禮拜的時間,上網搜尋了所有往屆同類比賽的優勝演講材料,反反覆覆地觀看。

我在看什麼呢?我在看:這些最受人歡迎的演講,到底有什麼共同點?他們是否運用了什麼相似的演講技巧?他們是如何去組織和架構一個故事的?他們又是通過什麼樣的肢體語言,做到讓觀眾共情的?我記得特別清楚,到演講比賽結束的時候,我幾乎可以背出每一個往屆優勝演講者的演講內容和經典段落。

我為什麼不主張大家直接去找培訓教材或者技能分享?確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幫助我們看得更遠,但是我們只選擇了被動接受別人的勞動成果,同樣也就失去了鍛鍊自己攀登高峰的機會。那下一次,遇到一個沒有人總結的新領域,我們往往就會束手無策了。

第2步、聯想和類比

當我們做好了觀察發現之後,第二部就是聯想和類比。面對陌生的領域,每一個人都會覺得手足無措和緊張,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知識本來就應該是融會貫通的,所有的學科也好、領域也好的劃分,都是人為和後天的。雖然我沒有做過傳媒演講,我依舊有公眾表達的經歷啊,我也看過很多的電視劇、電影,它們看上去不通,實則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比如說,不同渠道的公眾表達,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觀眾或聽眾們可以共情並接受我們的觀點。我從別人的演講中發現,為了讓聽眾們更好地共情,演講者往往會給故事敘述加入一些轉折和起伏;為了更好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他們往往會對特定事物的細節進行非常詳細的描寫。這其實和我們非常熟悉的言情劇套路,也沒有什麼區別呀!

聯想和類比能夠讓我們把不熟悉的領域和以往熟悉的經驗相關聯起來。

第3步、總結和應用

能力遷移的最後一步,就是總結和應用。

總結和應用可以很好的將知識條件化,幫助我們在新的情境下去使用原有知識。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課堂、書本上學習過的很多知識,看似在日常生活裡用不到,但如果我們能總結其中的規律,在學習其他知識技能時關聯這些已知的知識,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比如我發現了演講和電視劇、電影的相似性,我就可以把以往電視劇裡看到的敘事技巧用在演講當中。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覺得曾經學過的文言文、數理知識沒有用,它們其實很有用。比如:如果我們能把道家陰陽平衡、過猶不及的思想遷徙和鏈接到生活當中,它就是一個很好地表達、處事的原則。


Ok,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課程,我們談到了衍生學習是人類不可替代的第二大能力,它包括信息的積累、規律的總結、能力的遷徙,三者缺一不可。要掌握事物的規律,我們可以通過先加後減的方法來對學習進行總結歸納;為了更好地鍛鍊同類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我們分享了見習學習法和場景模擬法,最後,我給了大家三個步驟去做到能力的遷徙:觀察和發現、聯想和類比、總結和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