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再發通告!明天開始執行

六安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

關於全市室內外體育場所有序恢復開放的通告

為方便廣大市民群眾健身鍛鍊,根據六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和室內外體育場所的性質特點,決定自3月22日起,全市室內外體育場所有序恢復開放。現通告如下: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分類、有序開放”的原則,對符合六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具備恢復對外開放條件的全市室內外體育場所,實行規範有序開放。

全市室內外公共體育場所,包括室內外運動場地和各類經營性體育場所(館),以及健身路徑、晨晚練點、綠道、公園、廣場等。

室內游泳館(池)、密閉場所、利用地下空間等通風條件較差的體育場館或體育場館部分區域,以及高校、中小學、幼兒園等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場館(地)暫緩開放。各類有組織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和競技體育賽事、線下培訓活動暫緩開展。

根據六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有關疫情防控的要求,落實室內外體育場所有序恢復開放的屬地管理責任;按照“誰所有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的原則,切實落實主體責任。

全市室內外體育場館有序恢復對外開放時,要嚴格遵從《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六安市室內外體育場所恢復開放指南》,並結合各場所自身實際情況科學、精準細化和落實防控措施。

各縣(區)要嚴格按照市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統一部署,積極做好轄區內室內外體育場所恢復開放服務。同時,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室內外體育場所恢復對外開放的宣傳、指導和監督,督促落實防疫安全措施,切實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

附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六安市室內外體育場所恢復開放指南

六安市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

2020年3月21日

附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

六安市室內外體育場所恢復開放指南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按照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本市體育場所恢復開放,加強行業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嚴防開放後的集聚性風險,特制定本指南。

一、適用範圍

全市室內外公共體育場所,包括室內外運動場地和各類經營性體育場所(館),以及健身路徑、晨晚練點、綠道、公園、廣場等。

室內游泳館(池)、密閉場所、利用地下空間等通風條件較差的體育場館或體育場館部分區域,以及高校、中小學、幼兒園等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場館(地)暫緩開放。各類有組織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和競技體育賽事、線下培訓活動暫緩開展。

1.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和室內外體育場所面積、運動區域空間,科學合理控制人流規模和密度,引導健身人群分區域、分時段、分項目鍛鍊,各類體育場所日接待量不超過日最大接待量的50%。室內活動場館瞬間流量不得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30%,確保消費者間距能達到1.5米以上,避免人群集聚。

2.加強出入口管理。恢復開放的室內體育場館原則上只設立一個出入口,且須在場館入口處設立體溫監測崗,安排專人採用“掃碼+測溫”方式對通行人員進行“安康碼”核驗,實行“綠碼+佩戴口罩+測量體溫”進入,同時做好健身人群的姓名、體溫、進出時間和聯繫方式等信息登記工作。“黃碼”和“紅碼”人員及體溫在37.3度以上者謝絕入場。

3.足球、籃球場館開放期間僅限於非接觸式練習;籃球場地每標準半場不多於3人;足球場標準11人制、7人制、5人制及非標足球場人數減半執行,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隔網運動應控制場地人數,不形成人員聚集。

4.健身(有氧訓練、力量器械區等)、攀巖、檯球、保齡球、輪滑等各項目經營場所,應告知和引導顧客運動時與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離。

5.拳擊、搏擊、跆拳道、柔道、散打、綜合格鬥、擊劍等項目僅限於單人練習,不開展對抗性訓練比賽。

6.體育舞蹈類、廣場舞類、徒步類等群眾性健身不開展聚集性活動。

1.恢復開放的室內外體育場所所有從業人員應通過實名申領“安康碼”,將持有“安康碼”綠碼作為員工返崗的必備條件。

2.將疫情防控知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常識納入員工復工崗前培訓內容,確保員工上崗前具備必須的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知識與能力。

3.體育場所要安排專人負責防控工作,與轄區社區衛生服務和疾控部門保持信息溝通,及時獲取最新的防控方案、標準和要求,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

4.建立健康監測制度。對恢復開放的體育場所所有工作人員實行每日早晨、中午體溫檢測,建立從業人員體溫監測登記本。工作人員若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杜絕帶病上崗,第一時間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屬地街道或社區報告,並採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5.從業人員在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時應保持個人衛生,嚴格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距離”要求,做好員工個人防護。

6.疫情防控期間,嚴禁聚集性活動。不組織集體聚餐、集中會議、會員集中拜訪、現場會議培訓等。如有食堂,應分批次並保持1米以上間距進行就餐,就餐期間不得交談。

7.各恢復開放的室內體育場館要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以及在場館服務中心、出入口處,利用滾動電子屏、宣傳視頻和張貼海報等方式加強防控知識宣傳,及時發佈體育場館恢復開放管理措施和疫情防控知識以及文明健身要求。

8.確定專人加強場內巡查力度,及時勸導疏散密集人群。

1.室內體育場館需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條件。開放或營業開始前和結束後應優先打開窗戶採用自然通風,每天通風不少於3次(早中晚各不少於1次),每次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不建議使用中央空調,如確需使用,應定期清洗消毒出風口和濾網,空調系統運轉正常下關閉迴風系統和加溼功能,採用全新風運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營業開始前或結束後,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多運行1小時。

2.各室內外體育場所恢復開放時,須根據員工數量和防控需求,購置配備不少於一週的消毒液、口罩及體溫探測儀等疫情防控物資;場館應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洗手間應保持清潔乾爽,提供洗手液,烘乾器、擦手紙等,保證水龍頭等設施正常使用;增設有害標識垃圾桶,用於投放使用過的口罩等防護用品;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加強清洗和消毒;加大健身器材的間隔(不小於1.5米)。

3.各類體育場所應對場地硬件設施、地面、牆壁、電梯、健身器材、公共用品用具等進行預防性消毒。其中場地硬件設施、地面、牆壁,配製濃度為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15分鐘;健身器材、桌面、門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配製濃度為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30分鐘,然後用清水擦拭乾淨;每天對洗手間的地面、牆面、蹲坑、小便池、檯面等採用有效氯為1000mg/L濃度的含氯消毒液進行噴灑和表面擦拭消毒不少於4次。

4.拖布和抹布等衛生用具應分區專用(場所內和衛生間),避免交叉汙染,使用後採用1000mg/L濃度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鐘後清水衝淨,分別懸掛在固定區域備用。

5.各類室外體育場所實行屬地管理,由屬地全面做好場地器械的管控和消毒,根據器械使用頻率、密度等實際,重點做好鍛鍊者手部接觸器械部位的定時消毒。

6.各類體育場所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應避免過度消毒。針對不同消毒對象,應按照上述使用濃度、作用時間和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以確保消毒效果。消毒劑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製和使用時應注意個人防護,應戴防護眼鏡、口罩和手套等,同時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注意消毒後用清水擦拭,防止對消毒物品造成損壞。所使用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

(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按照六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有關疫情防控的要求,落實室內外體育場所有序恢復開放的屬地管理責任。

(二)落實主體責任。按照“誰所有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的原則,恢復開放的室內外體育場所的管理者和所有者或經營者、組織者,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結合行業特點,制定科學、精準的日常疫情防控方案和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掌握健身人群的身體健康狀況,督促健身群眾落實防控措施要求,對存在發熱、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的人員,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屬地街道或社區報告,並配合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同時,要配備必要防護物資,且不得提供毛巾、浴巾、淋浴等服務。

(三)落實監管責任。市、縣(區)體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做好室內外體育場所有序恢復對外開放的宣傳、服務、指導和監督工作,確保室內外體育場所恢復對外開放規範、有序、安全。

(四)嚴格應急處置。各類體育場所恢復開放期間,一旦發現疫情,應立即報告單位疫情防控責任人,任何人不得瞞報、謊報、緩報疫情。同時疫情防控責任人應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屬地街道或社區報告,立即配合疾控部門採取隔離措施,加強密切接觸者追蹤、疫點消毒等工作,暫時關閉場館,待情況得到有效控制並按程序報批後再恢復開放。

來源:六安市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