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上的語言有時很幼稚

很多報刊發行量很大,好像受眾廣泛,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優勢,可是細看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而是語言幼稚,冥頑不化,十分可笑。

報刊上的語言有時很幼稚


這些報刊大篇幅的新聞佔據很大版面,而且要保持絕對正確,絕對權威,絕對沒有漏洞,越是求全,就越是被責備,被諷刺。世間哪有什麼絕對的正確呢,就是真理也是相對的,而沒有絕對的真理。那些看似高姿態的,高瞻遠矚的,動不動就以全球眼光,以人類眼光來發言的報刊似乎失掉了淳樸與本真,就是接地氣都很難,更別提什麼心連心了。

報刊上的語言有時很幼稚


很多這些報刊的記者和編輯好像吃了體制內的飯就衣食無憂了,沒有什麼基層的經驗,也不瞭解老百姓的心聲,以自己的心思揣摩百姓的心思,並堂而皇之地表達出來,努力保持所謂的先進性與絕對權威性,其實還是清淺虛浮,沒有真紮實幹,也不利於反映實實在在的問題,長此以往會把報刊辦成包裝紙的。


報刊上的語言有時很幼稚


可是,這些人又不能用什麼生動的語言,一旦運用就怕被人揪住小尾巴,斷章取義,無限想象和延伸,只能用那些乾癟的語言,像個癟三。

報刊上的語言有時很幼稚

絕對正確和權威的語言就是像癟三的語言,毫無文采,但又沒什麼毛病,以至於顯出很多幼稚來,跟不上時代發展,總是用哲學上的那些詞彙來套,來論證,弄來弄去成了死八股,一毫不足取。

幼稚的語言總是有根源的,如果不挖出根源,這樣的語言還會流行下去,並且沾沾自喜,貽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