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碼標價、直播路演 疫情下畫廊“雲端迎客”

“前幾天我參與了一場直播,在線觀眾數量近萬。這麼多觀眾,即使在線下藝博會也很難見到。” 3月17日,北京畫廊協會會長、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負責人夏季風接受記者採訪,分享他在“2020春季Collect+藝術周”嘗試線上直播的收穫。讓他驚喜的是,在直播的兩天內,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有7件作品在線上藝博會中售出,“最便宜的作品為五六萬元,最貴的二十幾萬元。第一次嘗試直播有這樣的成績非常難得。”

按照往年規律,春季是藝術品交易的黃金時期,各大畫廊都帶著作品奔忙於一個又一個藝術博覽會。然而,這個春天,畫廊負責人卻變身“直播帶貨員”,畫作登上了電商平臺。因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巴塞爾、Art Central 2020、2020 JINGART藝覽北京相繼宣佈取消展會,2020年畫廊周北京也宣佈將延期至五月下旬。不少畫廊轉戰線上藝博會,以“觸網”的形式尋求突破。

就在3月18日,由在藝主辦的“2020春季Collect+藝術周”落下帷幕,其中的線上藝博會把線下的畫廊展示與交易搬到了線上,吸引了30家一線畫廊參與。各家畫廊負責人紛紛以“路演”的形式詳細地推介藝術家和作品,讓藏家宛如進入電商直播間。不僅如此,傳統藝博會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藝術品價格,在線上藝博會中變為透明公開,這在以往很難想象。

“畫廊提供的藝術品至少給出一個明確的區間價格,以期提供藏家價值指導,有助於藏家快速作出決策,提高交易決策的效率。”主辦方、在藝創始人謝曉冬說,儘管有的畫廊最初對此有所顧慮,但公開價格的做法還是得到了大部分參展畫廊的理解和配合。在作品展示頁面,還公佈了畫廊聯繫方式,這讓藏家也可以選擇在瞭解價格區間的基礎上,繼續議價。

畫廊行業如此突破傳統,與疫情下所遭遇的困境密不可分。作為藝術市場資深觀察者,北京畫廊協會監事林松直言,疫情對畫廊行業打擊很大,“一般三到五月份,畫廊在藝博會中取得的銷售額佔到一年銷售額的百分之三四十,有的畫廊甚至佔到一半。對畫廊行業而言,可以說2020年上半年都很難開張。”夏季風表示,疫情讓畫廊本身的經營也受到限制,目前在798藝術區的畫廊基本沒有開張,即使有少量展覽開幕,也幾乎沒有觀眾。

在此情況下,線上藝博會憑藉突破時空限制的優勢,成為藝術品交易的重要渠道。“在我們的直播中,有位日本藏家看中了一件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最後成交,這在線下藝博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夏季風說道。謝曉冬表示,在此次線上藝博會中,幾乎各家畫廊多多少少都有成交。

“疫情特殊時期沒法面對面交易,一定程度上倒逼畫廊探索發力線上渠道,加速畫廊走出封閉的小圈子,與其他行業進行協作。”林松表示,對畫廊而言,拓展線上業務是一個大趨勢。

當然,在當前技術條件下,線上藝博會也還存在著劣勢。謝曉冬分析,線上展示與藝術品原作帶來的震撼之間還有距離,線上交易氛圍也不像線下藝博會那樣緊張。“5G時代正在來臨,科技進步將逐漸優化線上展示效果。至於交易氛圍方面,可以用一些方式引導用戶產生購買決策。人們已經習慣網購,在線上藝術品拍賣中也有人願意花幾萬元、幾十萬元競拍,相信大家習慣線上藝博會也只是時間問題。”他表示,未來線上藝博會可以在短視頻、直播方面做得更加生動豐富,為藏家帶來更好的在線購買體驗。

夏季風說,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今後將用“兩條腿走路”,“我們計劃在傳統線下模式之外,繼續拓展線上業務。線上藝博會不止於特殊時期,也會成為畫廊面對的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