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受騙,一世的耿耿於懷

一次受騙,一世的耿耿於懷


我曾在2017年10月6日的《老杜夢畫》,寫過一篇齊白石勵志的性福生活,但他都是明媒正娶,從未搞過破鞋。昨天又寫了白石老人的摳門人生,但他從來未欺騙過他人,畢生正正派派。就這麼一個偉大的藝術巨匠,卻被人騙過。


打開《齊白石年表》,1936年只有這樣一段記載:“1936年(民國二十四歲)乙亥74歲。應友人之邀遊四川,5月,遊重慶、成都,9月初回到北平。”齊白石的受騙就要從他遊四川和邀請他的“友人”說起。


這位“友人”可是個大人物,他叫王纘緒,字治易,四川西充人,早在中學時代就與劉湘、楊森是同學,在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炮科畢業後的戎馬生涯中,從連長一路做到了軍長,抗戰初擔任四川省主席,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


王纘緒比齊白石小12歲,雖然是威震一方的軍閥,江湖中有“王老亂”之名。但畢竟是秀才出生,素有丹青之好,特別仰慕齊白石的書畫篆刻。經齊白石學生姚石倩的介紹,他聯繫上了齊白石,在書信中向白石老人提出,要重金求畫求印,這當然讓白石老人很心動。同時邀請白石老人到四川來玩玩,承諾將支付3000元大洋。這書信的一來二往中,齊白石也覺得王纘緒為人大氣,值得深交,於是在1936年動身,前往四川。


齊白石到訪,因為是王纘緒的邀請,那肯定是四川省的一件大事。王治易率當地名流親自迎接,將白石老人安排在自己府邸下榻,在接待上給予了最高規格的待遇。只要齊白石出門,他都全程陪同,當地的報章也是全程跟蹤式的報道。但齊白石並未因此而融入在吃喝玩樂中,依然保持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參加應酬,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王府中作畫治印。


就在齊白石臨走前的8月24日,他一下子懵了,憤慨地在日記中寫道:竟然像打發乞丐一樣用四百塊“感謝”老夫我近半年的勞苦,當初說好的給我三千塊影子都沒見到,真不是個傢伙呀!


當然,齊白石也只能打碎門牙往肚子裡咽。在回家的路上,越想越氣,將日記和詩稿中有王纘緒名字的全部塗抹掉。雖然在日記和詩稿中不再有王纘緒的名字,但在齊白石的心裡從來沒有抹去過,每每想起此事,仍然咬牙切齒,對王纘緒是恨之入骨,終其一生都沒能釋懷。1946年9月9日,齊白石遊四川第十個年頭,他還在《蜀遊雜記》揮筆寫道:“丙戌秋,明日中秋,偶撿舊書,見此本子,也伴我歷遊四川,仍作記事用。老年人善忘,有一小事,必須記之。八十六歲。”


順便說說王纘緒的後事,1949年12月25日王纘緒率部起義,促使四川和平解放。他把部隊和武器全部移交給賀龍、李井泉為首的成都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他本人則在人民政府中擔任川西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四川省政協委員。到了1957年,他看看身邊很多好友都被打成了右派,於是,王纘緒借往重慶治牙為名,同雷紹丞一起偷偷地去了深圳。11月15日趁夜偷渡香港,結果被解放軍邊防部隊抓了,押回成都。1960年11月王纘緒獄中抗議,絕食身亡。享年75歲。


一次受騙,一世的耿耿於懷


題圖是杜建成的毛筆字,毛澤東詞《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一次受騙,一世的耿耿於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