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成立以來,蘇俄有沒有打過其成員國?

珍愛生命l遠離中醫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於1949年4月4日,其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其箴言為“自由的代價是警惕”。而初衷被媒體描述為“拉來美國,提防俄國,摁住德國”。

北約的戰略重心一直在歐洲,對手是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1955年,鑑於北約吸收聯邦德國,蘇東國家成立華沙條約組織與之抗衡。1991年7月,蘇聯東歐劇變之下華約解散。

北約是軍事同盟,對其一國的軍事行動將招致全體反擊

北約是西方的集體安全體制的重要體現,美國主導,歐洲佈局,就是為了震懾和防禦蘇聯陣營,保護歐洲中小國家的國家安全與領土完整,維護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戰後46年東西方界限明確,曾有柏林危機等事件,沒有發生戰事

彼時北約前沿國家並不多,只有北歐的挪威、中歐的西德與南歐的希臘、土耳其,其他關連國均屬中立或準中立,包括芬蘭、奧地利、南斯拉夫等,北約、華約軍備競賽不止,擦槍走火未現。

蘇聯沒有動武北約國家,倒是平息了“布拉格之春”

1956年,蘇聯坦克進入匈牙利首都,“自由之夢”被碾碎。1968年8月,華約坦克出現在捷克斯洛伐克,蘇聯不能允許其小夥伴“越軌”。特別是捷克事件,招致國際社會的譴責。

冷戰之後,1999年北約在巴爾幹南聯盟用兵,2008年俄羅斯出兵格魯吉亞,2014年收復克里米亞。以上戰事說明,北約的“責任”在擴大,俄羅斯畫出利益“紅線”不容染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