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早期的電影裡,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部

張曼玉早期的電影裡,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部

因為情深,“恨”才如此深刻

年少時,愛得熱烈,恨得也熱烈。

小恩5歲的時候,不願跟隨父母去香港,便和爺爺奶奶一起留在了澳門。

在她幼時的印象中,母親不愛說話、高傲冷漠,對她更是缺乏關心。

給予她整個童年慰藉的是,爺爺奶奶溫潤體貼的愛。

以及每個炎熱的傍晚,小恩整個人趴在爺爺身上,奶奶為她輕搖著蒲扇。

張曼玉早期的電影裡,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部

《客途秋恨》 張曼玉作品

直到15歲時為了學業,小恩回到香港,她依然感覺自己被整個家庭排除在外。

父親疲於工作,為整個家庭操勞,卻始終對母親無微不至,甚至忽視小恩的需求。

母親則像最普通的香港太太一樣,每天無所事事,只知道沉迷麻將、互相攀比。

於是,她18歲後再次選擇離家,出國留學多年,直到要出席妹妹的婚禮而不得不回來。

這次,母親要小恩陪伴自己回到已經闊別了30多年的故鄉——日本。

母親本名葵子,抗日戰爭時期隻身來到東北偽滿洲國投奔兄長,在一次險境中被身為國民黨文書的父親所救並日漸生情,最終決意結婚留在中國。

彼時緊張的中日關係,以及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巨大差異,讓原本開朗的葵子逐漸變得自我封閉、孤寂冷漠。丈夫的關愛,是她在異鄉的唯一慰藉。

張曼玉早期的電影裡,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部

在日本探親的日子裡,小恩作為語言完全不通的異客,彷彿感受到了母親30多年內心的苦楚與寂寞,也看到了母親臉上從未綻放過的笑容。

離開日本的前一晚,母女倆終於敞開心扉,母親還對小恩說:“這裡的東西又生又冷,還是廣東菜好吃。”

最終,異鄉變故鄉,兩人的心結都打開了。

大概因為情深,“恨”才顯得如此深刻。

對於葵子來說,她的故鄉是日本,異鄉是中國。

在香港,她始終無法釋懷對故鄉的思念,也不願敞開自己、融入當地,把女兒的離開視為對自己的背叛。

對於小恩來說,她的故鄉是澳門,異鄉是香港。童年裡,母愛的長期缺席,令她對整個家充滿恨意。

兩代女性的客途秋恨,皆以“恨”的名義詮釋著“愛”的真知。

張曼玉早期的電影裡,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部

時間的變化、光影的變幻,有些東西亙古至今從未改變。

比如愛,比如親情,比如這世間的規律與聖人的智慧。

有些東西也會自然地發生變化,比如堅硬,比如怨恨,比如執念。

秋天的風 就這樣吹了一生

憂傷的味道 嚐到現在

生命是一條任性的河川

急急緩緩 甜甜酸酸

命運是一粒客途的塵埃

朝夕不定 海角天涯

……

一個人長大的過程,就是慢慢學著接納與諒解,對世界、也對自己。

願你懂得愛與被愛,懂得放下與救贖,迴歸內心的寧靜。

張曼玉早期的電影裡,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