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子教育之永璉讀書

乾隆三年十月,乾隆諭和碩莊親王允祿、和親王弘晝、軍機大臣曰:

二阿哥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為人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當日蒙我皇考命為永璉,隱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朕御極以後不即顯行冊立皇太子之禮者,蓋恐幼年志氣未定,恃貴驕矜或左右謟媚逢迎,至於失德,甚且有窺伺動搖之者。是以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皇考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面諭,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扁之後。是永璉雖未行冊立之禮,朕已命為皇太子矣。

------《清高宗實錄》

愛新覺羅·永璉,生於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皇后富察氏所出,是乾隆第一個嫡子。祖父雍正為之取名“永璉”,含有將來要繼承皇位之意。父親乾隆也對他愛之不盡,誇讚他“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並在自己登極第一年(乾隆也才26歲,這樣早就建儲顯然是因為太過鍾愛)就密定永璉為皇位繼承人。永璉一出生就站在了起跑線的制高點:擁有天下最尊貴的父母、被默認為下一任天下之主,可謂是擁萬千寵愛與寄望於一身。完全符合我們對“王子”的所有幻想:含著金湯匙出生、穿不盡的綾羅綢緞、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受不盡的榮華富貴,等待他的只有無限的美好與光明……

清代皇子教育之永璉讀書

其實不然,清朝皇室統治者為了鞏固江山,實行的並非是一錘定音的嫡長子繼承製度,而是擇賢而立。皇室自然也並非將教育資源和精力只傾注於太子一身,而是專門建立了皇家學校——“尚書房”(在乾清宮東南廊屋北向的位置,道光奉旨改為“上書房”)以培養所有皇子皇孫,最後優中擇優,選出最優秀的人才作為王朝的接班人。清朝史學家趙翼 《簷曝雜記》曾記載,清朝帝王家法十分嚴厲,在約束皇子讀書這件事上尤其明顯。皇子們六歲起就開始每天四更起床前往上書房學習,這時候天還沒亮,大臣們上早朝的時候常常會看到有白紗燈進入隆宗門,這就是皇子們進書房開始晨讀了,無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沒特殊情況絕不停課。進入書房以後作文寫詩,每日都有課程,課程結束還有滿洲師傅教滿文,學習漢文和騎射,直到暮色降臨才會休息。

趙翼不禁感慨道,我們這些靠著讀書生存的窮苦人,都不能每日早起,而皇子們如此刻苦學習,怎麼可能文學造詣不深?怎麼可能武事不嫻熟?

是的,不怕別人比你優秀,怕的是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皇子們都有繼承權,都想成為最後的贏家,也就激發了眾多皇子們的學習上進心,比如長子永璜。對於永璉而言,雖然被雍正和乾隆默認為皇位繼承人,但因是密定,所以永璉不知道,永璉的兄弟們也不知道,永璉的母親、師傅、眾朝臣們都不知道。大家相信的還是擇賢而立,所以潛在競爭對手們都很努力,永璉想順利當皇帝只能更努力。

但是五歲的永璉都還不懂。電視劇《如懿傳》中有這麼一段劇情:永璉在養心殿看到皇阿瑪教大哥永璜寫字,一臉懵懂的隨口說了一句我也想讀書,永璉的噩夢也就開始了……

清代皇子教育之永璉讀書

乾隆時期大學士英廉的曾孫福格,在筆記《聽雨叢談》中對皇子師傅的選任進行了介紹。

皇子的師傅,是由上書房總師傅、翰林院掌院學士保薦的。

保薦人員一般為翰林官員。保薦原則是所保薦人員的人品優、學問好。保薦名額通常是一次數名。

上書房總師傅、翰林院掌院學士保薦人員之後,還要將所保薦者引見給主政者。保薦次日,主政者在便殿詔對所保薦人員,類似於現代社會的面試。主政者的現場詔對,主要是觀察被保薦人員的器量與才識。主政者確定最終人選的標準是,其人必須端正、謹飭。

主政者確定人選之後,欽點某位翰林官員為某位皇子的授讀師傅。這位詔對後欽點的授讀師傅,為教授該皇子學習的主要負責人。同時,內廷還會根據情況,再委派一到兩位官員,作為授讀師傅的副手。皇子的授讀師傅,有特定的稱謂,即上書房行走。能夠成為皇子授讀師傅的人選,一般在聲望上,都可與相國平齊。

準確來講,給皇子教授滿清文字的師傅稱之為“塞傅”;教授皇子弓馬、蒙古語的師傅稱作“諳達”。

很快,用心的皇阿瑪就替永璉找到了最好的師傅。

很快,永璉就迎來了他入學讀書的日子。

猶記得那天還下了小雨,淅淅瀝瀝的沉悶,永璉在阿哥所也還沒睡醒,就被前來送學的皇后薅起,千叮嚀萬囑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清代皇子教育之永璉讀書

你看永璉那惺忪的眼神和生無可戀的表情,哈哈。

六歲的永璉只關心一件事:什麼時候可以休息?

親切的額娘就把假期一一道來:一年有五日可以休息,元旦、端陽、中秋、萬壽節還有你自己的生日(自壽)。是的,對皇子們來說,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風裡雨裡書房裡,都有師傅在等你。

按照預期和程式,永璉將這樣度過自己的童年(讀書)時光:

作息嚴格執行“卯入申出”制度,早上五點就要進入上書房(四點就要起床)溫習昨日功課,等待師傅到來。

上午七點師傅到來,開始學習漢文經典名著。永璉開學第一天,開蒙第一課讀《大學》的四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永璉年幼,則師傅讀一句,永璉跟著照讀一句。這樣反覆誦讀,朗朗上口之後,還要再讀120遍。這種讀書法以五天為期,本日學習內容完成之後,前四天新學的內容,還要一起讀120遍。六天以前的學習內容,一半都稱作熟書。大約每隔五天,還要複習一次熟書。就這樣週而復始,沒有間斷。這種讀書法得益於曾祖康熙的引導和影響:

“朕幼年讀書必以一百二十遍為率,蓋不如此則義理不能淹通。”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十日《起居注》

康熙是一個很愛讀書的帝王,從幼年開始,為了更深刻理解書中的道理,讀書就要讀120遍。雍正的老師顧八代曾經與康熙討論,他認為背10遍就可以了,但康熙始終認為,要背120遍才會牢牢地記在心裡。皇子們不僅要會背誦經文,還要能夠講解經文的內容。在《清聖祖實錄》裡康熙自己也解釋過這個問題:

“爾等惟知朕學算術之精,卻不知朕學算之故。朕幼時,欽天監漢官與西洋人不睦,互相參劾,幾致大辟。楊光先、湯若望於午門外九卿前當面測睹日影,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

原來康熙年幼時候,欽天監和西洋人測算數據的方法大不相同,互相參本彈劾,差點惹出大麻煩。楊光先、湯若望兩派人馬在午門外測日影,大臣中卻沒有一個人明白是什麼原理,康熙不由想到,如果連他也不知道的話,怎麼判斷別人的對錯呢?於是更加發奮學習。

上午九點,永璉開始練習書法。得益於曾祖康熙的影響和要求,皇子們多能寫得一手好字。祖父雍正帝都還刻意臨摹康熙的書法,永璉更不能落於人後。

上午十點,永璉學習滿文和蒙古文一小時。這是清朝皇帝的必備素養,也是一般士子官員不可比的地方。

上午十一點開始吃午飯,飯後重新讀120遍上午剛學過的文章(這裡沒有午休哦)。

下午一點,侍衛會端進一些點心,永璉吃幾口後去庭院中上“體能”課,因為年紀尚小,永璉先從挽竹板弓學起,射箭達一定次數即可。訓練力度不算太大,屬於正課當中的一節課外活動或者體育課。

下午三點,永璉回到書房,先聽師傅疏講,而後永璉還要給師傅疏講。

至此,永璉一天的正課學習理論上是結束了,也就是申時散學。

這只是理論上,因為散學吃過晚飯之後,永璉並不能自由玩耍,還要學習步射,也就是要徒步使用弓箭射擊。這才是軍事課級別的強有力的訓練,到14歲以後還要開始學習上馬騎射。

而且下午5點左右老爹乾隆也會時不時來檢查皇子們的學習情況。有時考皇子,有時也考老師。所以,要勝任皇子的老師也不容易,沒有真材實料就休想!

差不多持續到晚上七點,永璉一天的學習正式結束了。

好累啊,終於可以休息了嗎?也不一定,畢竟每個皇子都很努力,永璉不加倍努力怎麼能脫穎而出呢?正如親孃皇后的諄諄教導:“皇子們讀書,都是這般辛苦的。你是嫡子,更不能落於人後。”

所以永璉很可能還要自覺給自己加碼補課……

清代皇子教育之永璉讀書

書房的規矩也極其嚴格:無論酷暑還是寒冬,讀書寫字都要正襟危坐,不許走神打盹;夏天不許搖扇子、不許解衣寬帶;冬日穿衣不能過暖、吃飯不能過飽;每天十多個小時的專注投入,沒有午休,沒有遊戲,幾乎沒有節假日……

這樣的良好教育條件、這樣嚴苛的教育制度,這樣優異的學識,不是普通人家的士子所能比。也正是得益於這樣嚴格的教育,清朝皇帝的整體素質很高,沒有出現昏君、暴君、頑君。

但是永璉沒能走到這一天。

三年光景,永璉感受到的只有枯燥、勞累和苦難的童年(讀書)時光……

好不容易與親媽相聚一回,永璉感受到的不是母子的親暱,依然是讀書練字以及嚴厲親媽的時時催促和懲罰:

“永璉,你若困了,便去洗把臉醒醒神。”

“你何時變的這般嬌氣,如此不聽話那就到門口好好清醒清醒去。”

“非得如此,才能讓他醒了這般瞌睡。擷芳殿照顧皇子,不是也不許過飽過暖嗎?”

雖然素練提醒外面還很冷,可皇后還是堅持把永璉拉到門口吹風去了。

清代皇子教育之永璉讀書

等發現永璉噴嚏連天,已經凍出了風寒。從此落下了寒疾的病根。也正是這小小的寒疾,最終致永璉於死地。

清代皇子教育之永璉讀書

康熙時期,皇子們除了課堂的理論學習和庭院訓練外,還要接受康熙特別安排的實戰訓練,比如參加早朝“預政”,皇帝出巡時代為監國、與諸大臣商議國事,跟隨皇帝巡視塞外、參加會盟、打獵等,以開闊皇子們的視野,鍛鍊他們的體能,提高他們的“實戰”能力。

乾隆延續此教育傳統,也會在外出時帶領永璉一起歷練。《金川紀略》有載:

後(孝賢皇后)誕育端慧皇太子(永璉),乾隆三年九月生七齡矣。上於北郊閱射,令隨觀焉。冒寒得疾薨,賜贈諡立圉,寢於朱華山。

乾隆在一次北郊閱兵騎射時,令永璉一起跟隨觀看。結果永璉不受天寒,誘發病根,竟然一病不起,凍死了。

乾隆不勝悲痛,在永璉死後諭和碩莊親王允祿、和親王弘晝、軍機大臣:

(永璉)於本月十二日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朕心深為悲悼。朕為天下主,豈肯因幼殤而傷懷抱?但永璉系朕嫡子,已定建儲之計,與眾子不同。一切典禮,著照皇太子儀注行。元年密藏扁內之諭旨,著取出,將此曉諭天下臣民知之。 ---《清高宗實錄》

沒錯,就是本文開篇的後半段,乾隆雖然悲痛萬分,雖然給予了永璉無上的哀榮,但是永璉畢竟年幼夭折不能復生。小小永璉短暫一生不過九年,有著一個光芒萬丈的開端,卻沒能贏得最後的千秋功名,而是這樣草草收場。一個乾隆最心愛的嫡子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皇子?不得不感嘆,清代的皇子教育確實嚴格至極,非其他朝代可比,非一般人家可比。這是清朝皇帝的整體素質很高,沒有出現昏君、暴君、頑君的一大原因,也是遲暮大清備受詬病裡的一抹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