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最近,电视剧《安家》由海清扮演的宫蓓蓓给儿子喂饭,导致婆媳矛盾、夫妻吵架的情节,引发了热议。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剧中宫蓓蓓是位二胎妈妈,妇产科医生。这天,她下班回家,看到公公让老大一边看ipad,一边吃饭,觉得这个不良习惯需要纠正过来。于是,宫蓓蓓说:“别再给他喂饭了”、“孩子这样吃饭不消化,对胃也不好。”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老人说:“我要是不喂他就不吃,孩子要是饿着了怎么行呢。”、“欢欢身上这点肉,都是这么一口一口喂出来的,你们年轻人哪有这个耐心?”

宫蓓蓓见劝说无果,一把抢过ipad,对孩子发起了火,孩子嘴一瘪,掉起了眼泪珠子。一时间,公公发火了,婆婆默默哭泣,老公也发话了:“本来爷爷奶奶带得挺好,你一插手,全乱了。”

婆婆的理由是:“这个小区哪家的孩子不是吃饭看动画片玩玩具?你们不喂饭不知道,我问过人家爷爷奶奶,都是这样子的。”

宫蓓蓓跟老公吵架发脾气,准备找房跟公婆分开住,她有4条理由:①公婆没及时给老二添主食,光吃奶满足不了老二的生长发育需求了。②老大上中班,爷爷还喂饭,甚至边吃饭边看电脑,这不行。③给老大立规矩不顺利,是因为公婆和她对着干。④老公嫌她没事找事儿。

剧中宫蓓蓓一家由喂孩子饭事件,引发出来的“隔代育儿”矛盾,彻彻底底让这个三代同堂的“和谐之家的小船”说翻就翻!

我认为,老一辈人喂饭、宠溺孙辈,这是存在于每个家庭的问题;宫蓓蓓认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正确的育儿观点。但不得不说,她“正面刚”、“争对错”、“讲道理”的态度,就此引发出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实在不可取,当引以为戒。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隔代育儿矛盾多,观念差异是“导火索”,“隔代疼”是共性,有补偿心理是基本原因。

首先,隔代育儿矛盾多的主要原因是育儿观念有差异。传统的育儿观念与现代育儿方式、方法存在很大差异,直接导致了两代人矛盾的发生和升级。

讲真,不仅是给孩子喂饭,还有过分宠溺孙辈等等,都是老人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引发隔代育儿矛盾的“导火索”。年轻父母认为,现在时代在改变,要让孩子多学点东西,才能够跟得上时代,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比较严格,孩子出错,要及时指出来改正。但对这种现代教育观,老人需要时间来接受和执行,且老人总是自信满满:“你就是我这样带大的,挺好,出什么错了?”这让年轻父母很无语,由此导致家庭矛盾不断滋生。

其次,“隔代疼”是中国式家庭的共性。尤其是那些在心理上对自己的儿子有所亏欠的老人,他们总想发挥余热“凑凑孙”,以弥补子女,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还是一种内在需求,这些老人特别容易把自己全部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孙辈身上,过分关注和过分溺爱孩子。

最后,由于以前的生活和物质条件差,老人还容易产生“补偿心理”。即把对子女的爱叠加在孙辈的爱中,对孙辈疼爱有加,处处迁就,事事代劳,让孙辈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这也是造成隔代育儿矛盾的基本原因。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巧用“减法”化解“隔代育儿”矛盾。

在中国现代家庭中,“隔代育儿”已成为养育下一代的首选方式,老一辈人成为带娃“主力军”。不少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在城市打拼几年,然后恋爱成家生下孩子,因忙于工作而选择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照顾。有些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为减轻儿女压力,加上请保姆不放心,往往会主动帮忙带孙。这种育儿方式,就是“隔代育儿”。比如剧中的宫蓓蓓是女博士、妇产科专家,老公刘斯礼则是甩手掌柜,就把两个孩子交由公公婆婆照料。

但三代同堂,“隔代育儿”的矛盾就会突显出来,并且在爆发矛盾时,儿子媳妇和公公婆婆两代人,往往谁也说服不了谁。要化解隔代教育矛盾,关键是双方在做到换位思考,重点是携手共同努力,巧用“减法”,做到互补而非对立,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出家庭教育的最大作用。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老人要做的三大“减法”。

许多老人“隔代育儿”,尽心尽力,却往往“吃力还不讨好”——

现在生活中,我有一个朋友,他母亲今年55岁,说起帮忙带孙子,既心疼儿子又满腹委屈:“我儿子工作太忙了,生活又没规律。我帮一把,他们小俩口就可以休息一下。但我儿子媳妇不理解我,总说我唠叨,把一件事说好几遍。孩子还小,多说几次他才能记得住。还有,孩子一犯错,他们动不动就要训要打要骂,我要拦着,怕打坏了娃,那也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不是?”类似矛盾还很多,朋友夫妻还嫌婆婆给孩子穿衣服不好看,包得里三层外三层……

不可否认,老人带娃,确实辛苦,但同时存在不少的弊端。比如育儿知识过于传统,固守自己的经验,这样带娃,不仅会影响娃健康成长,还会导致娃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因此,作为老人,不论是为家庭和睦,还是为孙辈的健康成长,务必要做3个“减法”。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①减去过分自信。

老人带孙,最大的问题自认为有经验,因此固执已见,毫不退让,特别自信。

但事实上,老人仅凭自己的感觉、从前的经验和周围老人的方式来育孙,多半容易陷入“重养轻教”的误区。所谓“重养轻教”,就是只关注孩子的身体正常发育,却忽略了孩子智力的成长。比如宫蓓蓓婆婆认为周围老人都用电视哄娃吃饭,喂饭,自己带孙子,是遵循了大家的做法,而且有效果,孙子身上长肉了,长肉了身体就好了。这,就是典型的“重养轻教”。

解决办法就是老人不要过分自信,而是要以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多阅读相关育儿书籍,参与育儿知识讲座,获取新的育儿知识,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从而化解隔代育儿的矛盾。

②减去“隔代疼”的宠溺

大部分老人都存在“隔代疼”。老人为了弥补过去对子女的亏欠,因此特别喜欢孙儿孙女,多溺爱、多满足,少管束。比如子女不让娃吃糖、喝可乐,老人却在孙子(女)的软磨硬泡之下,软下心来去购买,去满足,长期如此,不利于娃的健康成长,还加深了家庭矛盾。

解决的办法是老人要把握好度,减去“隔代疼”的宠溺。娃做对了,就表扬,做错了,就批评!同时,老人要理智,不要听到一声奶声奶气的“爷爷奶奶”,就幸福得晕头转向,满足孙辈的不合理要求,从而爆发育儿冲突。

③减去“逞强”

有些老人在力不从心的时候,依然会背负亲情压力,逞强带孙。其实,老人带孙,是情份,如果因为带孙,导致身心上不愉快,长此以往,对自己、对家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的办法是老人要见机行事,减去逞强带孙的做法。要知道,育儿的重心终究在子女身上。孩子和父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子关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怎么亲,也不能取而代之。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年轻父母要做的3大“减法”。

①减去“黑脸”。

有些子女不太体谅老人,一旦发现孩子习惯不好,或者哭闹、爱发脾气听不话等等,就责怪到“隔代育儿”的头上。邻居王大爷60岁,退休后帮儿子带了4年多孙子,结果孙子上幼儿园,总是不太听话,跟父母发脾气。儿媳妇就总是怪到老人头上来,说是爷爷没把孩子带好,惯出来的坏脾气,还养成了好多坏习惯。为此,儿媳妇总没好脸色给公公看,儿子因为这事和儿媳妇吵过好几架,老人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俗语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子女不懂得体谅老人付出的辛苦,也不懂感恩。他们一方面把娃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另一方面还要怪罪老人,这是多么不负责的做法!

建议子女首先要对老人要心存感激,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笑脸相迎,而不是动不动就摆出一张“臭脸”、“黑脸”。

即使发现老人做法错误,或者不认同老人的做法,也不要训斥,而是要及时沟通协调,提出合理意见,找到有效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隔代育儿”中的每一个人都发挥自身作用,给孩子树立榜样,实现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和谐氛围,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②减去“理所当然”

养育孩子,本就是父母应尽的职责,老人帮着带孩子,是情分,绝不是义务,也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有些为人父母者,总是认为老人退休了,没事干,“凑凑孙”是应该的,还总是责怪老公,这样不行,那样不对,导致矛盾越来越多。

大部分老人之所以愿意帮忙带孙,主要原因是为减轻子女的负担和压力,他们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作为孩子父母,应该减去“理所当然”的心态,对老人多一些感恩、理解和关怀。多说一些好听的话,比如在敬老节给老人购买喜欢的礼物,在饭桌上表达自己的感谢,平时多笑,时不时抓住机会夸奖他们,哪怕是“爸妈,还你们辛苦啦。”这样简单的话语,就能哄得公婆内心暖洋洋的,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减去“争对错”。

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有些年轻父母看到老人过分宠爱孩子,非要“争对错”。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的事,讲的不是道理,而是情分。

比如《安家》里的宫蓓蓓,公婆育儿方式确实不妥,所以站在她的角度,纠错起来理直气壮,她当即就一定要争出对错来,好让公婆心服口服。但站在公婆的角度来看,自己帮忙带孙,还带出媳妇的脾气来了。所以公婆为了证明自己没错,就搬出小区老人的做法,言下之意,别人家的老人带孙都这种做法,也没见媳妇发火呀!婆婆越想越委屈,默默哭泣,公公发火,夫妻吵架,矛盾不断升级,直闹得要分开住,这不是自已找累受么!

还记得春节档徐峥导演的电影《囧妈》中,男主角徐伊万与张璐的对话吗?

“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你就是太讲道理了。”

“什么?”

“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讲道理啊!”

“啊......”

“在感情里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理。”

宫蓓蓓从头到尾都讲道理,但她的确错了,在她跟老公吵架的过程中,虽然字字句句都令人心酸不已,但我们多少可以猜到,宫蓓蓓之所以这么累,多半是由于她总是要在家庭里讲道理造成的。要知道,幸福家庭靠的不是讲道理,而应该是接纳和尊重。

同理,关于隔代育儿,父母与祖辈之间,难免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作为儿媳妇,你可以撒娇,你可以陈述事实商量,你甚至还可以引入专家的说法等等方式来解决,就是不能“正面刚”,不能“争对错”。

由于一般老人很相信权威的话,宫蓓蓓本来是医生,她完全可以这么说:“今天我听某儿童眼科医生说,幼儿园的孩子,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不仅伤眼神,还伤智力,以后容易傻……”然后商量,以后吃饭咱不给宝宝玩游戏,好不好? 而不是直接说孩子都中班了,不要这样做,劝说无效,直接对孩子发火……

《安家》海清夫妇吵上热搜:多少“隔代育儿”矛盾来自“争对错”

结语:

电视剧《安家》中“隔代育儿”的矛盾,引发的夫妻争吵、感情危机,让生活变得一地鸡毛,是绝大部分现代家庭的一个缩影!就目前的生活现状来看,“隔代育儿”不可避免,也的确存在很多矛盾,老一辈人和现代年轻人的教育方式明显不同,老人总觉得自己的经验才是育儿宝典,儿媳妇总要“讲道理”科学育儿,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就是矛盾的“导火索”,同时,老人的“隔代疼”和“补偿心理”也是基本原因。

要化解“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双方都要做好“减法”。老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减去“过分自信”、“过分溺爱”和“逞强”;年轻父母则要减去给老人摆“黑脸”,认为老人带孙“理所当然”,以及在教育问题上一定要讲道理、“争对错”等态度。

说到底,唯有消除了隔代育儿的矛盾,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最优化。所以,老人要跟上时代步伐,接触和学习新的育儿知识、理念、方法,对孙辈的爱要适度,同时,要量力而行,以免自己辛苦一场,还落得一无是处。另一方面,年轻父母也要明白,在隔代育儿中,老人是与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在双方意见不同时,可以及时与老人沟通,但态度务必诚恳,毕竟解决问题才是重点。



今日一语:生活需要微笑,是微笑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我是 ,育儿问题达人,健康领域创作者,多平台育儿领域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