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跡丨十梅庵中的“十”字緣何來?

半島記者 張文豔

十梅庵中的十字,是數字,曾經與梅相連,指十株梅花,也與人有關,指的是十位仙女,更有說法稱指的是十個寧死不屈的平民。這都來源於古老的民間傳說。

古城迹丨十梅庵中的“十”字缘何来?

十梅庵村坐落在老虎山最北的山頭——圍子山西麓,已經有600餘年的歷史。600年來,村子數易其名。因立村人為盛氏家族,人稱其最初的定居處為“盛家溝”。青島文史專家劉錦告訴記者,後來因為與盛家為鄰的是座古庵,傳說庵前坡上長著十株梅花,所以這裡叫做十梅庵。清朝同治版《即墨縣誌》的“七鄉村莊圖”中標誌為“東庵”;在1899年德國人海因裡希編著的《山東德邑村鎮志》中記述為:“十梅庵,十為數字,梅為梅花,庵即廟,有475人。”書中恢復了“十梅庵”之名。又曾改成“向陽村”,1978年後恢復原名。十梅庵宣教處處長莊永棟告訴記者,十梅庵以前是個丘陵地帶,“從雲南遷移過來的人們認為這裡環境不錯,就留下墾荒地種農田”,經過多年滄桑鉅變,“現在村裡有1300多戶,3300多人,加上外來人口,大約有七八千人,年輕人多住樓房,年紀大的住平房”。

古城迹丨十梅庵中的“十”字缘何来?

那麼十梅庵中十字到底來源於哪裡?這裡有不同的說法。臧作佳老人說,庵前有十株梅花,巧合的是,庵裡的尼姑也是十位,而且她們的名字中都有個“梅”字,如春梅、冬梅、臘梅等,所以庵取名為十梅庵,庵旁的村子也被稱作十梅庵村。莊永棟告訴記者的版本不同:傳說,十仙女下凡東遊嶗山,發現十梅庵附近山清水秀,因迷戀此地美景,頓時生思凡之心,玉皇大帝聞訊震怒,派天兵天將下界捉拿,十仙女執意不從,便化作十株梅花留芳人間。後來人們築殿命名十梅庵。記者在青島市檔案館裡找到了1989年1月30日的《青島日報》,其中的一篇報道就引用了這個版本的傳說。

記者還翻閱到了一本《李滄名勝古蹟的傳說》,在這裡,關於十梅庵的來源改成平民的故事:古年間,九里山坡下有一對夫婦:劉根“巧哥”和趙花“俊姐”,接連生了9個漂亮的大閨女“大梅”“二梅”……黃土嶺西的板橋坊村,有個無惡不作的大財主趙五,老婆生了九個兒子。18年後,巧哥不幸去世。趙五聽說俊姐家有九個閨女,就打算強行許配給兒子們。就在迎親之時,俊姐家突然房倒屋塌,母女十人被埋。第二年春天,十株梅樹聳立房屋舊址上。嶗山的一位道姑聽說後,深受感動,修造了一座廟堂,塑了十尊梅花仙子像,招了九位道姑,取名十梅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