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跑去當皇帝,自己甘心做平民,靠退休金維持生活

他本是清朝的一名王爺,生來就享有常人無法擁有的榮華富貴。雖然是前朝的皇室貴族,但他卻自認平民百姓一個,還告訴友人不要搞特殊化,不要眷戀早已不在了的家園,只做一名平常的老百姓。他還熱衷於公益事業,寧可一日三餐粗茶淡飯,也要為貧苦的孩子們送去溫暖。北京市人民政府為此還特別授予他

“第四屆首都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的光榮稱號。

末代皇族溥任

哥哥跑去當皇帝,自己甘心做平民,靠退休金維持生活

他就是出生在王朝末期的一位皇親貴族,尊敬的愛新覺羅·溥任先生。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裡,他降生在了帝王家,由於身份的特殊性,使他從小就擁有平常老百姓若不能接觸到的榮華富貴。

哥哥跑去當皇帝,自己甘心做平民,靠退休金維持生活

他的祖母是晚晴時期手握朝政大權的慈禧太后;當年的“傀儡”皇帝光緒是他的異母弟;而他的父親就是愛新覺羅·載灃。他的父親並不愛財,還把這樣的人生觀傳給了浦任。這為他今後選擇平淡、樸實的生活有著很大的關係。

哥哥跑去當皇帝,自己甘心做平民,靠退休金維持生活

1912年袁世凱逼迫宣統皇帝溥儀退位,至此,延續了兩百多年的清朝政府的舞臺宣告閉幕。清朝滅亡之後,末代皇帝溥儀投靠了政府,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政權。

在看清自己家園已經不可能再度存在的溥任,選擇了和他哥哥溥儀截然相反的道路——隱退當起了老百姓。

哥哥跑去當皇帝,自己甘心做平民,靠退休金維持生活

他的父親勸說他,要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即便家園已經不再,原本的榮華富貴也付之東流,原本高貴的身份地位也隨著溥儀的退位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是,做人就是得有志氣,不能貪圖享樂,而是要依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一個嶄新的明天。

他的父親在歷經一生的政治鬥爭之後,悟出了:“有鏡之名無其用,吾人鑑之宜自重”的道理。他時時警惕自己,小心處事,與其在參與爭鬥,不如就此罷手。他就曾給自己去了一個“退潛”的號。

溥儀任在他父親的潛移默化之中也受到了影響。他在他父親的幫助下,開創了一所私立小學,辦學的地點就在後海的府邸裡。浦任沒有著爭也沒有搶,他開始用雙手在這個新世界裡做著他所認為的有意義的事情。

低調行事的先生

如今北京鼓樓大街的一條小巷子裡,坐落著一座老式的四合院,這就是溥儀任老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這一地方看起來和他自身儉樸、正直、淡泊名利的品質一樣,讓人肅然起敬。

在盡力了多次搬遷之後,溥任老先生終於在這兒安頓了下來,還是在京城,卻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京城了。

哥哥跑去當皇帝,自己甘心做平民,靠退休金維持生活

在他的房間裡,還掛著當年其祖父留下來的治家名言。他喜愛字畫,素愛創作,是位古風古韻的老先生。雖然他身份特殊,引人注目,走到哪都會有記者報道,但他還不保留當年貴族的架勢,在他的身上完全看不出一個封建貴族的影子,反倒是一個

平常、和藹、愛國的老百姓。

將一身奉獻給國家

溥任的山水畫水平高超,常常有人來求他寫字作畫。浦任先生很熱情,來求字畫的也很真誠,儘管他不收任何報酬,但還是有人硬是要讓他收下這該得到的回報。後來浦任有將他賣字畫的錢全都捐獻給了希望工程。1996年他到韓國舉辦畫展,回國之後也將所有的書畫出售的錢捐獻給了國家。

他還還曾先後三次向文物管理局和北京圖書館捐獻了“醇親王寶”金印和鍍金冊、銅鏡、八音盒等珍貴文物共28件及《二十四史》等古籍7121冊、清硃批諭旨14包和孫中山照片、載灃照片等大量文物。浦任先生想把這些寶貝交給國家保管,因為這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教育是溥任先生一生的主要職業,當年創辦的那所私立小學,在他50歲退休的時候,同樣也上交給了國家。

他還開創了我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的先河。幫助貧困學生完成上學夢。而他和他的夫人卻每天都過著十分清平的生活,用以度日的只有不慎充裕的退休金。

哥哥跑去當皇帝,自己甘心做平民,靠退休金維持生活

溥任先生的心中唯有大愛,他用他平凡的身份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用他的言行訴說著一段偉大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