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成長跟他的家庭環境有著怎樣的關係?

曹操的成長是有故事的,也是備受矚目的,主要是在於曹操的家庭原因

。那麼曹操的成長跟他的家庭環境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本文件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曹操的成長跟他的家庭環境有著怎樣的關係?

1、 殷實的家庭背景

1.人們愛好小道消息的天性,曹操自然成了當時狗仔隊跟蹤的熱點;曹嵩雖然不及父親曹騰的影響大,但也官至大鴻臚,再加上世襲費亭侯,在當時也是風雲人物,一舉一動也受人注意,曹操又順帶成為配角。

2.常言道,虎父無犬子,這曹嵩是社會的熱點,曹操也不含糊,當然不是什麼好事。可以說,曹操的前二十年幾乎和"問題"有緣,從問題少年再到問題青年,"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

曹操的成長跟他的家庭環境有著怎樣的關係?

3.無論怎麼說,畢竟他還是有身份的人,那就是,他的生理學父親是曹嵩,他的養祖父是曹騰,單單這一點,註定曹操不能平庸。其次,曹操自己也不願意,從曹操"任俠放蕩"就能看出曹操也是素有大志,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個徵西將軍。最後,可能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當時的名人橋玄、何顒都很看好曹操,對曹操的激勵很大。

那時候,國家選拔人才還沒有實行科舉制度,而是通過"舉孝廉"的形式來推舉國家官員。按照規定,被舉薦的學子,除了博學多才,更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故稱為孝廉。

這套制度應該說初衷是好的,只是太相信人性善了,後來逐漸被人情化了、世俗化了,被潛規則了。

所以到曹操那時候,舉孝廉早已成了達官顯貴擠進官場的一種理想渠道。更有甚者,手中權力與金錢已相當可觀的望門貴族,仍大肆作假,把雞鳴狗盜富家子弟盡全力往上推舉,以至於出現"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曹操的成長跟他的家庭環境有著怎樣的關係?

曹家的發跡始於曹騰,那時候,誰知道有個曹騰,一沒有背景,二沒有關係,三沒有太多的錢,即使"知書"也沒有用,更不要說"孝順"了。曹騰只有一條路——進宮做太監,可以說沒有當年曹騰捨身進宮做太監,就沒有曹家"父子兄弟,並據州郡"的輝煌。儘管如此,曹騰也深知自己的輝煌不太光明正大,因而行事比較低調,不僅曹騰如此,連曹嵩也是這樣,史書記載曹嵩"質性敦慎,所在忠孝"。畢竟宦官之後,出身不太好,不注意形象很難被舉"孝廉"。

經過曹騰和曹嵩兩代人的努力,曹家不再是當初的尋常人家了,已經非常顯赫了。再就是曹騰當年舉薦了許多人才,這些人能不感激曹騰的知遇之恩嗎?一旦有機會,自然會有意無意地照顧"曹二代"、"曹三代"。

正是這樣,曹家的聲望也日漸高漲,"曹三代"也就成了人們關注的對象,儘管曹操毛病不少、儘管曹操不務正業、儘管曹操名聲不好……天下士人還是對曹操另眼相待,諸如橋玄、何顒等名流。可以說,如果沒有"曹一代"和"曹二代"的積澱,他們絕對不會正眼看曹操的。他們之所以看中曹操,是因為曹操是圈裡人,是曹騰之孫,曹嵩之子,他頭上還頂著未來費亭侯的爵位。

正是在這種有意或無意的操作下,曹操的仕途之路已經打開,既不需要像爺爺那樣從太監做起,也不需要像父親那樣低調,而是我有我風格。正是有自己的特色,才有橋玄的評語,何顒的評語,王俊的評語,還有許劭的評語……最後決定曹操命運的是曹嵩,因為只有曹嵩有權決定曹操是否孝順,只要曹嵩認為曹操是孝子,曹操的仕途之門立馬打開。

挑選一些年輕人,安排在皇帝身邊做事,進行政治歷練,當這些年輕人得到鍛鍊以後,很快也就會做官了。當一有內招的機會,他們便成為幹部,這就是入仕的一種資格。他便是利用這種形式逐漸走上政治舞臺的。

曹操的成長跟他的家庭環境有著怎樣的關係?

曹操主動請纓,要做洛陽令,權力很大。梁鵠堅決不同意。當然梁鵠也不親自出面,他把這球踢給了副手司馬防。這司馬防雖然名氣不大,但他兒子名氣大,他兒子就是司馬懿,他孫子就是司馬昭,重孫子即晉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但那是後來的事,那個時候司馬防受梁鵠領導,但曹家那邊也不敢得罪,權衡一下,最後任命曹操為洛陽北部尉,相當高於首都區縣級別的公安局長兼城管局局長。

沒當上理想中的洛陽令,曹操很是不舒服,對此一直耿耿於懷。發跡之後,天下大亂時,梁鵠投靠了劉表,曹操打敗劉表後,梁鵠非常害怕,而自縛去見曹操。一看梁鵠也有求自己的時候,曹操很是舒服,大人不記小人過,不僅不報私怨,而且任命梁鵠為軍假司馬,在秘書處以勤書報答曹操。

雖然沒有當成洛陽令,畢竟還是在京城,只要努力還是大有可為的。

總結:二十歲的曹操便踏上了仕途,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一下子從平民百姓變為官員,曹操那興奮勁就甭提了,巴不得每天都做幾件快活的美事。當然曹操除了快活外,還有政治上的遠大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