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好人蔡衍中

在珠三角,有一群隱形富豪。他們當中很多是農民出生,白手起家,幹傳統行業,為人低調,不接受媒體訪問。發跡後,買房置地、買商鋪、修祠堂、做公益......他們不在乎富豪排行榜,到了一定年紀,他們就在花高價錢買的花園別墅裡種菜,再開車去租種的農田裡侍弄莊稼,等到收穫後,送給親友們吃。

中叔就是其中一個代表,老少皆尊稱“中叔”的他,是樟木頭商會副會長。熱心公益,樂善好施,修族譜,建祠堂,心有大義,讓垃圾場改道,守護了樟木頭一方青山綠水。

2019年,建國70週年晚會上,曾經被評為“東莞好人”的中叔,再次被樟木頭政府邀請登上了國慶晚會的主席臺。


文丨朱珊珊


一、苦難童年

中叔原名蔡衍中,樟木頭鎮金河社區古坑村人。改革開放前,古坑村是一個及其貧窮與落後的小村子,而蔡衍中家,是全村最窮的一家。

蔡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1955年,中叔出生,這是蔡家第四個孩子。中叔之後,父母又生了3個。當時,中叔家僅存的家產就是一間不到30平的舊瓦房。瓦房年久,一共就兩個小木窗。由於通風采光差,屋內常年充滿著發黴的味道。這種發黴的味道伴隨著中叔整個童年。

但即便是如此環境惡劣的瓦房,也是非常珍惜的資源。由於孩子太多,晚上只有母親和小一點的弟弟妹妹們才能在舊凳子和木板鋪成的床上睡。

中叔和大一點的哥哥姐姐們由父親帶著在地上睡,或者去別人家天台上、瓦房的屋簷下睡。“南方天氣溼熱,蚊子特別多。經常被叮咬得睡不著。有時候天氣不好,我甚至跑去村裡的停屍房都睡過。”中叔回憶道。

東莞好人蔡衍中

除了住,還有吃飯。記憶裡,飢餓一直伴隨著中叔整個童年。4歲的時候,中叔遇到了“59年”,每個50年代出生的人,都會對這個年份刻骨銘心。“那一整年,我們都只能吃稀飯,而且稀飯也不夠吃。”

“每次一吃完沒多久就餓了。整天都頭昏眼花,四處去找什麼東西可以吃。那時候就盼著能吃一口白米飯。到了年底除夕夜,也就是一點野菜,幾個雞蛋。”父母對孩子們說,“有錢做年、無錢過年”。“當時想著,能吃白米飯大概就是最幸福的人了。”

如果不是文革,中叔或許是一個工程師,或者是一個經濟學家,可能有另一個人生。“不過我對現在的生活也很滿足。”中叔說到。8歲那年,中叔拿著家裡湊的學費踏入了學堂。

一直到高中畢業,中叔的成績都名列前茅。但是文革時期沒有高考,蔡家也無門路去推薦上大學,無可奈何,高中畢業後中叔繼續回家務農。

上大學夢想破碎後中叔並沒有一蹶不振,回村後,他積極肯幹,又有文化,被大隊委任為“青年突擊隊”隊長。在當隊長期間,中叔帶著隊員們抗洪搶險,架橋鋪路,植樹造林,造福一方百姓。在鄉里贏得了極大的口碑,有一群願意跟著他的“中叔粉”。

東莞好人蔡衍中

▲中叔和他的妻子


上面知道中叔的事蹟後,就把他調取做了樟木頭鎮供銷社的售貨員,後來又升為負責人。每個月幾十塊的工資,在七十年代,足夠養活一家人。在當時,在供銷社當售貨員,是每個農村人夢寐以求的工作。

在供銷社工作期間,中叔有了一定的空閒,他經常看報紙,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現在。他在幫供銷社採購商品期間,接觸到全國各地的供貨商,通過他們,瞭解到當時最前沿經濟形勢。


二、白手起家

進入八十年代後,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東莞,大地回春,許多外資工廠、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有些賺到錢的小老闆,已開始建鋼筋水泥結構的樓房了。但很多人很難買到這些基本的建材。

此時,中叔已經攢下幾千塊錢,他覺察到,做建材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他有人脈,在供銷社工作期間接觸到全國的供貨商,不愁沒有貨源。但做建材店,需要資金,至少要一萬元。在八十年代,全村都很難有一個萬元戶。

找私人借錢是不可能了,只能貸款。可是中叔家並沒有固定資產可以用於抵押借貸。可是這樣好的機會,不好好把握,可能一輩子都會遺憾。中叔愁得夜不能寐,寢食難安——自己已經錯過讀書的機會了,這次一定不能再錯過。

東莞好人蔡衍中

▲中叔和他的妻子

他終於想到一個辦法,憑著自己在供銷社工作的口碑,他找到社長,讓供銷社給他擔保,向銀行貸款了3000元。可是離一萬元差得還有點遠。這時候他想到,創業不一定非要自己一個人幹,可以找人一起。他和一個在石馬做生意的朋友,說了自己的創業計劃,兩人一拍即合,開了一間建材店,起名叫“忠盛建材店”。

先前在供銷社做採購積累的供貨商人脈在這個時候開始起作用,經營起來得心應手。那時候,還是計劃經濟時代,不少商品比較稀缺,有錢都買不到。但中叔卻成為很多供應商們指定的代理商。

“那時候都沒有手機,供應商們到了車站,會很大聲喊蔡衍中!來拿貨!有時候會同時有好幾個人喊。”中叔笑說道。和中叔合作過幾十年的供應商說,中叔為人厚道,說什麼時候付貨款就什麼時候付。從不拖拉。和這樣的人做生意,省心。

建材店,質量好價錢合理,在當地口碑很好。很多鄉親們都首選中叔的建材店。這時候中叔發現,很多人有建房子的意願,但暫時沒那麼多現錢。中叔認為可以先賒欠給對方。這在當時是一壯舉。因為建材的賒欠款項都不小,如果人人賒欠,現金流可能會成為問題。但中叔應下來。他覺得改革開放之後,如果大家都肯實幹,一兩年就可以還得清。

同時,他說動供應商,可以先供貨,賣出去後再付貨款。這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也緩解了建材店的資金壓力。

很快,“忠盛建材店”已無法滿足需求,他們開設分店,搶佔市場,最後又把目光轉向地產。買地皮建樓房、廠房、辦工廠大展拳腳。中叔已成為樟木頭一個有名的企業家。


三、東江保衛戰

2012年,樟木頭鎮突然爆出來一個消息,鎮裡要修一個垃圾填埋場,選址就在東江附近。

垃圾填埋場已經立項,前期的工程已預備進行。如果建成了,每天幾萬噸的垃圾,將源源不斷地運往樟木頭焚燒、填埋......

每個人都知道,這將對環境產生危害,但到底會造成什麼危害,卻沒人說清楚,有關部門也避重就輕。

這時候他發現,除了他之外,當時祖籍是樟木頭的人都選擇了沉默。因為生活變好之後,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做著生意,做生意就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和氣生財,何必多嘴呢?

東莞好人蔡衍中

▲中國共產黨樟木頭商會黨支部成立十六週年拍照紀念

中叔的建材生意這時候已經做得很大,還有一些政府的項目。他可以搬走,也不缺樟木頭這一處的房子,但他選擇站出來,牽頭抵制。他覺得建垃圾填埋場不僅會沖壞風水,還影響幾百萬人生活。

2012年報道了很多地方有癌症村,水汙染後不能喝。東江水是露天的,而且直通香江。如果垃圾場真的建在東江之畔,到時候不僅僅東莞人飲水會受影響,還對不起香港人。

在思慮良久後,中叔像一個策劃大師一樣,開啟東江保衛戰。

第一步,他牽頭挨家挨戶去通知大家,這是全樟木頭人的生命水源,不能受汙染。組織聯名八萬人簽名上書,以血書的形式交給相關部門。

第二步,他通過層層關係,給香港水務處最高長官寫信,說明東莞的東江水是香港水源的生命線,如果在附近建一個垃圾填埋場,具有潛在汙染水源的風險,希望你們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能制止垃圾場的建成。

第三步,他給東莞、深圳、香港乃至全國的媒體寫信,說明這個垃圾場的不可行;

第四步,他組織萬人拒絕樟木頭修建垃圾填埋場的遊行,驚動了有關部門。上面有領導規勸他,說無害,中叔一句話頂回去了,“我們可以在垃圾場附近蓋別墅,免費讓你們住,如果你們願意和我們同吃同住,我們就接受在這裡修建垃圾場。”最後,這個垃圾填埋場不了了之。


四、好人中叔

雖然“東江保衛戰”取得勝利,但中叔發現,村裡人心渙散,沒有凝聚力。如果當時不是自己一意孤行,說不定垃圾場就建成了。中叔決心要修家譜,建蔡家祠堂。

2017年,兩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女兒是公務員,兒子開工廠經商。中叔決定退休,把建材生意移交給了朋友後,開始退休生活。

東莞好人蔡衍中

▲年輕時的中叔,一家四口合影留念

本來蔡家是有祠堂,但在文革期間,祠堂被破壞了。中叔尋訪村裡的老人們,大致知道蔡家是從河南遷移過來的。他帶著人一路尋根問祖。從東莞到韶關、揭陽,再北上河南,橫款幾千裡。

有時候為了考證,他們要去墓地,對著墓碑一點點找名字。有一次,遇到一個不太清楚的地方,他們翻山越嶺找了一塊古碑。古碑上面沾滿了厚厚的苔蘚和塵土。中叔用礦泉水將墓碑拂拭乾淨,墓碑上的字跡一點點露出來。同行的人對著這塊墓碑,內心都湧現出有一種血脈相承的感覺。

全國包括海內外蔡氏家族的人能聯繫上的都聯繫好了,大家紛紛捐贈。樟木頭一下子修建起了兩個蔡氏祠堂。

東莞好人蔡衍中

▲樟木頭蔡氏宗親聯誼會2018年獎學金大會拍照留念

祠堂建成後,會定期在祠堂舉行家族活動。每年高考後,會對考上大學的蔡氏子孫們給與獎勵。

發跡後的中叔,從來不忘回報鄉鄰。開建材店期間,敢於賒欠建材給到相鄰。現在村裡一個老人還在唸叨,90年代村裡起的房子,多半都是賒欠中叔家的建材蓋起來的。

村裡叫蔡世明的老人回憶說,“我們家以前是特困戶,中叔為了幫助我家儘快脫貧,就把自己以前用一萬元跟供銷社買來的購銷點,四十多平方米的舊瓦房(村裡早就不設供銷點了),以八千元的價格轉讓給了我,還出錢供我學車考車牌。

後來請我去店裡當送貨司機。幾年後中叔又賒了建材給我,資助我蓋了三層樓房。他從未找我追過債。我和我們村裡的幾家人,建房時欠他好多錢他也從未追過債,直到我們有錢時才還給他。”

除了回報鄉鄰,中叔還有社會大局觀。每逢國家有難,他都慷慨解囊。捐款為村裡建校舍,捐款給困難戶、教育基金。除了本地,他從報紙上鍊接到廣西那邊有一些貧困學生生活困難,在商會與劉錫春一起牽頭給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的貧困兒童解決了50萬學費生活費。這些活動一直持續進行。

2019年,建國七十週年晚會現場,中叔被評為東莞好人。


五、農夫山泉

和很多土豪不一樣,中叔與妻子青梅竹馬,一路相濡以沫半個世紀,感情依然很好。妻子有慢性病,吃藥二十多年,每次中叔都親自陪同妻子去開藥,做理療。

東莞好人蔡衍中

▲中叔和他的妻子

中叔的女兒說,過苦日子的時候,母親不離不棄,工作上支持父親,生活上照顧家人。家境好轉後,父親在外面忙著工作,回家後就幫母親做飯,幹家務。父親母親從來不會給人講大道理,他們相信,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給子女。

在房地產風口的時候,中叔又很強大的建材資源,可以進軍房地產,但他淺嘗輒止,並未像一些地產商,承受巨大的壓力去貸款拿地。女兒說,父親對財富沒有太大野心,對富豪排行榜不太在乎。他賺錢是為了享受生活,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有人問中叔,人生終極目標是什麼?中叔回答說,農夫,山泉。

中叔喜歡打籃球,就在自家花園別墅裡修了一個籃球場;想過農民生活,就在自家花園裡開墾菜地。

東莞好人蔡衍中

每天,中叔幫妻子幹完家務,就在自己的花園裡種菜,再開車去附近租種的農田裡侍弄一會莊稼。如果天還早,中叔會在花園的籃球場裡打打籃球,或者去一下自己的會所,和朋友們聊聊天喝喝茶。


東莞樟木頭簡介: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南部樟木頭鎮,別名泰安、小香港,隸屬廣東省東莞市,是東莞市唯一的純客家古鎮,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宜居示範鄉鎮”、“國家衛生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擁軍優屬先進單位”、“全國企業投資環境最佳鄉鎮”、“中國塑膠重鎮”、“中國百強鎮”、“廣東省旅遊特色鎮”、“廣東省教育強鎮”、“麒麟文化藝術之鄉”等榮譽稱號。

東莞好人蔡衍中

樟木頭鎮地處廣州、深圳、惠州、東莞四市的中心地帶,省道莞惠、東深公路在此交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118.8平方公里,擁有觀音山森林公園、濱河公園和冠和博物館等旅遊景點。

東莞好人蔡衍中

:本平臺特別鳴謝東莞吉安商會會長肖堅俊、黨支部書記鄭誠雲、金勝鞋業羅建明、楊小瑩、天大企業黃旭的青苗扶持計劃。該公益計劃本年度持續關注東莞企業,東莞吉安商業創業者與東莞商會的會員創業故事、發展歷程、商業模式、轉型動態。


出品 | 開放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作者 | 朱珊珊

攝影指導 | 王儉

排版 | 林巧怡

外聯 | Lisa

審核 | 梁潞

編審 |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