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人演義——貂嬋(一)「清」素閹主人

  • 第一章 憂心國事
  • 牡丹亭畔訴心事,纖手焚香告天地。
  • 但求漢祚得暫延,兒家榮辱詎在意。
  • 斯語忽令司徒驚,何物侍兒秉願宏。
  • 英雄俠骨丈夫忘,國事何妨與細評。
  • 果然花貌勝千軍,寶馬鈿車迎小君。
  • 巧計連環從此售,運籌衽席建奇勳。
  • 奇勳就,逆授者,芳名千古垂不朽。
  • 猶憶權奸跋扈時,忠臣義士皆束手。
  • 設謀救國仗紅妝,為問鬚眉知愧否?
  • 話說漢朝,自高祖起義統一中國,傳國二百餘年,為外戚王莽所篡,幸賴光武崛起南陽,中興漢室,建都洛陽,是為東漢。
  • 光武鑑西漢之失,嚴禁外戚秉政,而宦官乘機弄權。傳至靈帝之時,其勢日盛,天子孤立於上,家奴挾制於下。
  • 國舅何進,欲除宦官,輕召外兵,致命董卓,入掌朝權,廢靈帝而立陳留王,是為獻帝。
  • 董卓自廢立之後,見百官震懼,莫敢誰何,陰蓄不臣之心,逼迫獻帝遷都長安。
  • 董卓遂為丞相,自稱尚父。出入僭天子儀仗。董氏宗族,不分老幼,皆封列侯。役民夫二十五萬人,建築郿塢,其城郭之大小、高低,一如長安。內蓋宮室、倉庫,屯積糧食,選民間美女八百人,充實其中。金玉珍寶,堆積如山,不可計算。
  • 家族悉居於內。董卓往來其間,百官均須伏地迎送,獻帝拱手受制,不敢異同。
  • 董卓欲威唬百官,嘗設帳於路,與公卿聚飲。適北地招安降卒數百人,押解前來,即命於座前,或斷手足,或鑿眼睛,或以大鍋烹煮。哀號之聲,盈天震耳,百官戰慄失筋,董卓談笑自如。
  • 酒過數巡,其義子呂布入帳,向董卓附耳數語,立命呂布於筵上,將司空張溫,拿下斬首。百官失色,魂不附體。
  • 董卓笑道:“適吾兒呂奉先,言張溫結連袁術,意欲謀反,是以除之,與諸公無干,不必驚畏。”眾官唯唯而散。
  • 董卓有西涼隨來之軍隊,出入護從,意欲加以犒賞,又恐無名。遂於黎明之時,率隊出城至數十里外,將鄉村良民,不論老少,悉行斬首,擄搶財帛子女,捆載而歸,把首級掛在車轅,鼓吹入城,說是殺賊凱旋,藉此大犒三軍,屢次如是。
  • 長安左近之鄉村,幾乎剿殺盡絕,血滿溝渠,屍如山積,慘不忍睹。朝官自保不暇,安敢多言?
  • 惟有司徒王允,見此情形,暗中髮指,回至私室,獨坐房中,淚下如雨,嘆息道:“吾看董賊行為,無異強盜,其殺戮大臣,不過意在威唬朝官,誅芟人民,也是要想激動變亂,好遂他篡弒的心願。可惜漢家四百年天下,完全葬送於奸賊之手了。那些平民百姓,又有何辜,要遭他這樣的荼毒?只恨我王允胸懷忠義之心,手無縛雞之力,不能翦除逆賊,坐看著他作威作福,肆行暴虐,生民受害,宗社將亡。竟無補救之策,枉自身為大臣,覥顏立朝,豈不可愧麼?”
  • 王允自言自語了一會兒,天色已晚,家人掌上燈來,開出晚膳。王允胡亂吃了一口,滿腹心事,獨自踱出書房。背手低頭,心內思想,要搜尋一條妙計,除卻董卓,救國安民。想來想去,無計可施,心中愈加煩悶。信步行來,不知不覺踱到後園裡面。
  • 這時,已是更深人靜,那園中的花木映著星月之光,枝幹交錯,照在地上,縱橫歪斜,被風勢震動,來回亂搖。
  • 王允遇著這種景象,眼看著沉寂陰慘的夜色,更加撩動心內的憂愁,不知怎樣才好。呆了半晌,因為積思過度,不覺一陣頭昏目眩,似乎要立腳不住,幸虧身旁,有座荼縻架,支在那裡,往前搶了兩步,將身靠定花架,方免跌倒。
  • 停了多時,精神方才來複,慢慢的睜開眼睛,四下觀看,覺得側首牡丹亭上似有一星火光,又隱隱聽見有長吁之聲。
  • 王允心下大疑道:“此時夜色已深,家中之人都已安睡,何來嘆息之聲?莫非有奸盜之事麼?這卻不可不查察一番。”
  • 便躡輕腳步,走近牡丹亭畔,停睛一看,原來有個侍婢,在亭上焚香膜拜,祝告天地。
  • 未知何人焚香禱告天地,且待下文分解。
  • 第二章 焚香告天
  • 話說王允治家嚴肅,平常日間後園裡面,不準家人、侍女,私自出入。忽然聞得長吁之聲,又似乎喁喁私語,所以心中不勝驚訝,疑為奸盜,便躡足輕聲,前來查察。
  • 及至行近牡丹亭側,但見一庭月色,四顧無人。亭之正中設著香桌,上面擺著金爐,爐內香霧溶溶,餘煙嫋嫋,只是寂寂無聲,不見人影。
  • 心下大疑道:“剛才明明的看見火光,聽見人語,此時如何絕無蹤影呢?這香桌和金爐也是夫人在日,焚香所用,自從夫人歿後,還有何人前來焚香呢?難道我身上不久便有大禍?
  • 夫人在冥冥之中已竟知道,所以十分著急,前來顯靈麼?”
  • 心中狐疑不定,向著亭內仔細觀看,方見香桌之下,伏著一人,在那裡叩頭膜拜,低聲祝告。
  • 王允大疑道:“此人是誰?為何更深夜靜,在此焚香禱告。
  • “只因自己身在亭外,急切之間,看不清夢,便輕輕的挨近亭上的欄杆,俯在上面向下觀看。方知是侍婢貂蟬。
  • 這貂蟬本是南方人氏,幼年喪父,隨了寡母來至王允府中服役,到了十二歲上,其母一病疫亡。
  • 王允的夫人憐其孤苦伶仃,一無依靠,便把貂蟬帶在身旁,撫養長成。王夫人本因膝下空虛,時起悲感。如今有了貂蟬,就當做兒女一般,教他女工針指。那貂蟬非但相貌美麗,而且聰慧異常,凡事一教便會,一會便精。
  • 王夫人格外歡喜,又教他讀書識字。貂蟬對於讀書,尤其是性之所好,朝夕誦讀,從不出外嬉戲,非特王夫人十分愛惜,就是王允也歡喜逾恆。
  • 到得年方二八的時候,出落得身材窈窕,人品風流,明眸皓齒,粉面朱唇,真個是花容月貌,玉骨冰肌,天上神仙,人間佳麗,天然的生成千嬌百媚,世界之上真沒有第二人了。
  • 王夫人因自己于歸之後,並未生育子女,屢次勸王允納妾,只是不肯依從。
  • 今見貂蟬如此美貌,又是自己撫養成人,才能既然高到極頂,性情更是柔順溫和,便有將他納為妾媵之意。
  • 夫人存了此心,對於貂蟬更加寵愛。
  • 貂蟬生性聰明,早已料著夫人的意思,服侍之間愈加盡心竭力。不想王夫人,於去年一病不起,貂蟬不勝悲傷,哭暈數次。
  • 王允深為讚歎,愈加愛惜。只因自己目擊朝政日非,矢志報國,不願再娶,即妾騰亦不再納,以免貽累他人。便命貂蟬守孝伴靈,有認為義女之意,只以事務匆忙,耽延下來,未及明言。今見貂蟬在牡丹亭上,深夜焚香,祝告天地,心上甚為詫異,疑惑貂摽擦梅興感,所以禱告天地,冀得佳婿。便凝神細聽他作何言語。
  • 只見貂蟬拜罷之後,對天祝禱道:下女貂蟬,敬告天地神明:只因主人為國為民,憂愁董卓擾亂,漢祚將覆,主人年老無權,不能撥亂反正,日夜焦急,鬚髮盡白。伏求上天俯念主人忠心為國,速死董卓,以安漢室。
  • 下女雖身列青衣,亦知忠誠事主。若主人有所驅命,雖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亦所不辭,惟願上天鑑此誠心,速滅董卓,俾主人得免憂愁,則下女感激無窮矣。
  • 祝禱既畢,連連叩首,拜伏於地。
  • 王允聽了貂蟬一番祝詞,心中不勝感動道:“不意一個小小侍女,竟能關懷君國,秉此忠誠,實為難得。莫非天意不絕漢室,應在此女身上滅絕董卓,綿延宗社麼?只是董卓乃朝廷大臣,出入之時,防衛甚嚴,又有義子呂布追隨左右,力敵萬人,朝夕保護。貂蟬一個荏弱女子,雖有專諸之志,預讓之忠,有何能為呢?”
  • 暗想一會兒道:“無論事情如何,此女既有這樣的忠心,又情願受主人的驅使,雖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亦所不辭,大約和他計議國事,可以不與洩露。或者上天不忍劉氏宗社絕滅,生民塗炭,竟在此女手中,能夠成功,亦未可知。”
  • 便欲呼喚貂蟬商議,忽又轉念道:“我此時一無計較,且莫去驚動她,待我想成一計,再和她商酌便了。”
  • 王允定了主張,不去驚動貂蟬;退回寢室,自去策劃計策。
  • 未知王允有何妙計,且待下文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