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似乎,每個人都希望跟別人不一樣,這不只是追求個性化人生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想要比別人好。可是,不要忘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劣根性——見不得別人好。所以就有了——“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出頭的椽子先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等等這樣的諺語。

在這種文化的作用下,很多人便慢慢就學會了“混”的哲學——跟雞混在一起,不要出頭,更不能做鶴;跟所有的椽子齊平,絕不長出半寸;硬是壓抑著自己的生長力,藏在林子裡偷生……

這樣的生存邏輯,無非是告訴我們——“只要跟大家一樣,就沒事。”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只要跟大家一樣,真的就沒事嗎?

當外敵侵略我們的家園時,大家都保持沉默,不反抗,就沒事了?

反正我們的國人,想要群起而攻之,一般是很難,只有威脅到自己了,可能才會所有動作。用老百姓的話說是——“弄疼了,才會醒”。

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當然是“關鍵時刻”還是能夠挺身而出。問題是——在平常生活中,這種“精於算計的活法”往往不易察覺,而這表現出來的就是“見不得人好”的劣根性……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我想,大家對“螃蟹定律”都不會陌生。

抓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竹簍中如果只放了一隻螃蟹,必須要記得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爬出來。但是,如果你多抓幾隻放進去後,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因為這時螃蟹是爬不出來的,為什麼呢?

因為當有兩隻以上的螃蟹在簍子裡時,每一隻都會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但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來,而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向上爬。如此循環往復,沒有一隻螃蟹能夠成功地爬出簍口。

這就是螃蟹心理:“如果我做不到,那麼別人也別想做到;如果我爬不出去,那別人也別想爬出去;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只有你過得慘淡痛苦,我才能與你惺惺相惜,決不允許別人跟我不一樣。”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改變自己很難,那是因為還不知道自己就是一隻螃蟹,就算好不容易爬上了生活的簍口,又被鉗著、拉著、拖著,最終還是掉落黑暗的簍底,繼續過著撕咬、憋屈,乃至窒息的生活……

當然最好不要做一隻螃蟹,因為螃蟹紅的時候,也是上桌的時候。

不管做什麼,如何“爬出”同伴們用“鄉愿”壘砌起來的圍牆,是追求“不一樣”的第一步,不然不要說活得不一樣,連走出去的門都沒有。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何為鄉愿?

孔子所謂認為的鄉愿,是指那些看似忠厚,實際沒有一點道德原則,只知道媚俗趨時的偽君子;孟子的意思,是說那種言行不一,當面背後各一套的四方討好,八面玲瓏的人就是鄉愿。

這種人隨波逐流,趨炎媚俗,更多的是指道德敗壞的小人。

所以,《論語》才會說:“鄉原,德之賊也。”

這樣的人,到處都有,只是時代不同了,表現方式不一樣了而已。

《論語·季氏第十六篇》也有這樣的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在我們這麼一個社會,想要不一樣,首先要在思想上戰勝這些。

鶴立雞群,是因為鶴跟雞本來就不一樣,雞隻會仰望鶴,如果那隻雞變成了鶴,那雞們就會不幹了。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這種事情,要說說朱志文了。

出了名的朱之文,給村裡修了路,翻新了幼兒園,給灌溉田地通上了電。能幫忙的,朱之文都幫了一點。可是村裡人並不領情,還有人說:“他有的是錢,這點錢對於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做了好事,竟沒人領情,還有“憤怒的村民”連夜將村裡給他建的功德碑打碎,將他給村裡買的健身設備弄壞。

記者在採訪村民的時候,問村民朱之文給你村裡面修了路,學校也蓋了,你們怎麼感謝他。村民卻回答:這才花了幾個錢,九牛一毛,他要是想讓我們說他的好,給我們每家買一輛轎車,一人給一萬塊錢!

看看,這是什麼邏輯!

這就是“見不得別人好”,這就是不允許“你不一樣”,要麼就“我們不一樣”,不然別想你一個人不一樣,這就是典型的仇富心態和鄉愿。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曾經在年少的時候,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我也去做過苦力活。因為我早就被人貼上了“讀書人”的標籤,那個活幹得特別不容易,處處被人刁難,他們的邏輯是——“你是讀書人,怎麼也來幹這樣的活,你會幹嗎?”

如果我幹得好,他們會不服氣;如果我幹得不好,他們便會取笑。

幹過這個事情,我便知道了——這輩子如果不把書讀好,靠幹苦力是沒什麼指望了。

人一旦站錯了地方,就會怎麼都不對。

這種事情,還好一點,努力站對就好了。

像生活中的某些人,沒有搞懂人性,那就沒法活了……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從前,有爺孫倆進城趕集,天氣很熱,爺爺騎驢,小孫子牽著驢走。

途中,一位過路人看見他們,便說:“這位老人真是不懂愛惜晚輩,只顧著自己享受,讓小孩子在地上走。”

爺爺想想也是,趕緊從驢背上下來,讓小孫子騎驢,自己牽著驢走。

沒走多遠,又一位過路人說:“這個小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騎著驢,讓老人跟著跑。”

一聽此言,小孫子心中慚愧,二人決定一起騎著驢走。

走不遠,一個老太太見爺孫倆共騎一頭驢,便說:“這爺倆的心真夠狠的,那麼一頭瘦驢,怎麼能禁得住兩個人騎呢?”

爺孫二人一聽,也是,就全都從驢背上下來了,誰也不騎,二人乾脆牽著驢走。

走了沒幾步,又碰到一個老頭,指著他們爺倆兒說:“這爺倆真夠蠢的,放著驢子不騎,卻願意走路。”

最後爺孫倆決定抬著驢走,走了不遠,又有路人哈哈大笑,說:“這兩個人真有思,有驢不騎,牽著也行,何必抬著呢?”

做任何事情,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就會陷入“怎麼做都不對”的泥潭。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其實一個人怎麼活,完全是自己的事情。

當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你可以儘管自己活,問題是別人看不懂、看了不爽,都有可能成為干擾,所以除了定,有時候還需要守。

記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鳳凰就不要老跟雞混在一起,萬一毛被雞啄光了,連雞都不如。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要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有充分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