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洲際導彈打擊一萬五千公里外的目標要多長時間,會被提前攔截嗎?

神農子弟


關於洲際導彈彈道的射程有三種說法,一是射程超過5500公里,可以跨越大洲實施攻擊;二是射程超過8000公里,可以在地球上任何一點打擊五大洲;三是射程超過12000公里,國土大國可以打擊全球任何一點。

民兵3從發射井升空

陸基民兵3與三叉戟2型彈道導彈是美國手中的主要核武器運載工具,其中民兵3彈道導彈最大射程13000公里,並不是提問者所說的15000公里。對於全球打擊彈道導彈來說,13000公里射程已經足夠,能夠實現全球無死角打擊。三叉戟2型彈道導彈的最遠射程只有7400公里,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可以暢通無阻潛入太平洋與大西洋,7400公里也足夠進行全球打擊了。本文僅拿民兵3作為案例進行分析。

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由三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進,三級火箭點火時間分別為61、62、59秒,也就是說大約3分鐘火箭就能將彈頭推高到150公里以上的地球衛星軌道,此時彈頭的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遞,約7公里/秒。

大氣層外飛行階段,洲際彈道導彈的軌道並未想象中的圓形軌道,而是橢圓軌道亞軌道,飛行距離遠遠超過地表距離13000公里,耗時大約在25分左右。

抵達目標上空,彈頭從距地面100公里處再入大氣層,受到大氣摩擦的影響,速度會降低到10至15馬赫之間,飛行2分鐘可以砸到地面。三個時間加起來,民兵3彈道從發射井發射,攻擊13000公里外的目標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

民兵3彈道導彈1970年開始服役,1978年停止製造,共列裝了450枚,預計將服役到2020年以後。美國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GBSD項目,預計要到2030年才能服役。作為一個40年前的老產品,相比俄羅斯層出不窮的“白楊”系列彈道導彈,不管是發射方式、分導彈頭數量,還是變軌機動能力、再入大氣層速度都存在明顯的短板。

需要強調的是,美國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先進的戰略核潛艇,B-2隱形轟炸機等多種核彈投擲方式,對陸基發射的洲際導彈依賴不像俄羅斯那麼迫切。但是民兵3的確是過時產品,被攔截的概率也比較大。

民兵3彈道導彈將面臨末端高空攔截紅旗26、S-500反導導彈與中段攔截紅旗19反導導彈的挑戰。全球完成中段攔截的國家只有兩個,我們進行的4次中段攔截試驗全部成功。雖然在攻擊與攔截的較量中,攻的一方始終佔優,但是防守一方可以進行重點核心地區防禦,比如重要的工業基地與行政中心。


紅龍軍團長


美國在二戰結束之後就開始了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發,1957年“宇宙神”A型洲際導彈的試射取得了成功,在經歷多次發射成功和失敗後,1958年“宇宙神”B型進行了全程試驗,射程達到了9600公里。


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展已經歷經了四代,先推出了“宇宙神”系列、“北極星”系列、“民兵”系列、“三叉戟”系列及“和平衛士”等多種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目前美國現役的洲際彈道導彈主要是兩種,分別為“民兵3”和“三叉戟C4/D5”,“民兵3”是陸基洲際導彈,由發射井發射,可攜帶3枚33.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最大射程為13000公里,美軍目前存有450枚“民兵3”洲際導彈,分佈在美國的4個空軍基地。近年來,美國一直致力於發展反導系統和海基彈道導彈。陸基民兵彈道導彈落後於中國和俄羅斯。事實上美軍的戰略核威懾主要來自於“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攜帶的“三叉戟C4/D5”潛射洲際導彈,“俄亥俄”級核潛艇可攜帶24枚潛射洲際導彈。“三叉戟C4/D5” 可攜帶8枚47.5萬噸TNT當量的W88核彈頭,最大射程為11000公里。也就是說,美國不存在題主說的射程超過15000公里的洲際導彈。射程達到15000公里的洲際導彈是中國的“東風41”,俄羅斯的“P-36”洲際導彈是俄羅斯的導彈中射程最遠,也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洲際導彈,射程約為16500公里。


以“東風41”為例,其最大飛行速度為15馬赫,那麼打擊15000公里以外的目標所需時間約為30分鐘。至於洲際導彈的提前攔截,按照攔截時機不同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在助推階段對來襲洲際導彈進行攔截(“助推段”防禦),一般是在洲際導彈發射後、尚未投放彈頭的數分鐘內進行攔截。第二種是在洲際導彈彈道飛行的最後階段(“末段”防禦),即在來襲洲際導彈在進入大氣層並即將擊中目標時,對其進行攔截。第三種是中間階段的攔截(“中段”防禦),其攔截範圍是助推階段和最後階段之間的廣大區域,旨在對脫離導彈彈體後尚未再入大氣層、處於太空真空飛行狀態的來襲彈頭進行攔截。


由於洲際導彈的速度太快,攻擊角度大,因而無論採用哪種攔截方式,都非常困難,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等少數國家擁有洲際導彈的攔截技術,美國曾進行了多次洲際導彈攔截試驗,失敗的多成功的少,中國與2010年1月11日曾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這次試驗成功大大提升了中國保衛本土的能力,並對世界範圍內洲際導彈攔截技術產生了制衡效應。


李三萬的三萬裡


美國現役洲際彈道導彈有2種,一種是裝備在“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的UGM-133A“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導彈,最大射程約11000公里;另一種是採用了陸基發射井發射的LGM-30G“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最大射程約13000公里。因此,美國目前並沒有射程能夠達到15000公里的洲際導彈,不論是海基還是陸基,射程10000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飛行時間一般都在30分鐘左右,而目前雖然部分國家裝備了反導系統,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絕對可靠反導能力。“民兵”系列洲際導彈發展突破

“三叉戟II D5”潛射彈道導彈

以“民兵III”洲際導彈為例,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其可攜帶3枚分導式多彈頭,射程在10000-13000公里,採用固定發射井方式發射,平時導彈在發射井內處於待發狀態,一點接收指令可以在短時間內即可完成發射。導彈在發射後一般要經過三個飛行階段,即爬升階段、大氣層外飛行階段和重返大氣層階段。其中,爬升階段中導彈在發動機推動下速度不斷提升,在發動機熄火前可達到20馬赫左右;大氣層飛行階段速度比較平穩,彈頭載體會進行姿態及飛行航向調整,抵達適當位置後釋放分導式多彈頭;核彈頭在再入大氣層階段的速度在大氣阻力下會有所下降,從20馬赫以上下降到十幾馬赫。洲際導彈的飛行是一個變速飛行過程,而且彈道行程也遠比射程遠的多。假設洲際導彈按照平均15馬赫(約5100米/秒),飛行10000公里大概約32分鐘,飛行15000公里的話大概需要49分鐘,如果考慮發射前準備階段,時間還要略長一些。



洲際導彈飛行軌跡分導式多彈頭末端打擊軌跡,猶如閃電直插大地!
發射井中的“民兵III”導彈

目前公開表明裝備反導系統的國家只有美國(NMD)、俄羅斯(A-135/235)和以色列(“箭式”)三個國家,印度今年進行了反導試驗,但尚未正式裝備,而據外媒報道我國近些年也進行了多次反導試驗。但是,不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沒有進行過全射程洲際彈道導彈搭載分導式多彈頭的攔截試驗,即便是攔截技術水平低一些的中程彈道導彈成功率也不高。目前各核大國裝備的洲際彈道導彈普遍具有多彈頭能力,而且部分導彈還具有釋放假目標和機動能力,攔截難度更高!個人認為如果是“民兵III”或者“三叉戟II”這樣的導彈去大家某一個城市的話,基本上沒有被完全攔截的可能,那這座城市難逃被毀滅的結局!

美國不同反導系統的作用範圍俄羅斯A-135/235反導導彈

洲際導彈釋放分導式多彈頭效果圖

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是當今人類掌握的威力最大的武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使得自二戰以來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全球性戰爭,因為,不論任何一方都明白只要核武器投入實戰,最終的結果都將會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災難,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獨善其身!關於反導,冷戰時期美、蘇曾在1972年5月26日簽署了《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但是最終證明只是“廢紙一張”,雙方都在不斷的研發反導系統,儘管反導系統作用有限,但個人認為其意義與洲際導彈類似,作為威懾手段的成分更大,做為世界主要大國之一,我們也肯定要建立自己的反導能力!

據稱是紅旗-19反導導彈發射試驗


威吶解析



在美國現役的陸基導彈中,射程最遠的導彈是LGM-30G(Minuteman-III 民兵3型G)也就是下面這個:

LGM-30G導彈從2004年開始部署至今部署了517枚。由於是在發射井內的導彈,基本上能夠很好的核算數量。

LGM-30G射程是13000公里,根本就沒有達到15000公里。

其次是美國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也就是咱們說的三叉戟導彈。也就是UGM-133,這是一種依靠安裝在潛艇中,水下發射的洲際導彈。

真身如下圖:

這個型號的導彈在1990年開始陸續服役,資料顯示三叉戟2型導彈至今生產了876枚,但進行過161次各種發射試驗現在還剩下715枚。但這種導彈的射程比民兵3型還要短一些,只有12000公里。當然了,大部分距離上的差距還是可以靠潛艇駛入更加靠近目標的發射陣地進行彌補。



說下發射後到達目標的時間:


民兵3型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8400公里/小時;三叉戟2型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1600公里/小時。兩種導彈的在最遠射程上的最大射高基本上都在700公里以內,這個高度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兩種導彈都可以在45分鐘之內打到最遠的設計射程上。

再說下攔截

雖然目前各個國家都有各種不同的反導彈系統和方案,但是就目前來講,幾乎所有的反導方案僅僅可以攔截速度在7馬赫左右的導彈目標。7馬赫的速度其實僅僅是射程3000-4800公里的中程導彈的速度。對於23-28馬赫的洲際導彈,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攔截——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不輕易使用洲際導彈投放核武器的最重要一點原因了。


軍武數據庫


這是兩個問題,首先來回答洲際導彈打擊15000公里目標的飛行時間。

洲際彈道導彈絕大部分以超高音速飛行,其最大飛行速度可達7公里/秒以上,也就是25200公里/小時。那麼,飛行15000公里大約需要最短半個小時多到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至於會不會被攔截的問題,所有大型攻擊導彈中彈道導彈以其速度快攻擊角度大是最難攔截的,新型的洲際導彈採用多彈頭和自動變軌技術後攔截他更是難上加難。就連美國的NMD、TMD都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攔截的效果。

再加上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都比較隱蔽,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海基洲際彈道導彈、車載型洲際彈道導彈,所以,發射前期鎖定目標都很困難,所以要提前攔截簡直是不太可能的。

這個答覆希望你能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