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530公里,速度3馬赫,鷹擊-18為何被稱為最完美的反艦導彈?

董宏陽


我只知道,40年前,前蘇聯的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的性能就比,鷹擊-18強了。同樣超音速,最高衝刺速度2.5馬赫,高空射程500公里,戰鬥部載彈重量是鷹擊-18的約3倍,彈體方面花崗岩10米長,鷹擊-18也是8米以上……也就是說人家的發動機比鷹擊-18的效率要高得多的多+導彈殺傷力也大得多(雖然工作原理不大一樣)……

而鷹擊-18,是2004年,我國購置俄出口型636潛艇時一併買入的ss-n-27“俱樂部”型專供出口的3m-54導彈,然後拆解分析仿製並做了少許改進。但是製造工藝水平與品質趕超俄本國國防的ss-n-27原裝貨??國產仿製綜合品控的性能後你說它強不強呢?沒有什麼值得“世界第一/最完美的……”的?說來說去還是舶來品……

但話又說回來,有,總比沒有好,而不是性能有多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個見啊!



陸家梧桐棲小鳳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鷹擊18的出現,確實大大提高了我軍反艦導彈的水平,但無需過於誇大。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鷹擊18性能是不錯的,但也就是世界先進水平而已,不算世界頂尖水平。

為什麼鷹擊18的出現有很大的意義?

說通俗點是因為之前的導彈太弱。

我國第一代空射反艦導彈,是鷹擊6反艦導彈。

這是50年代蘇聯冥河反艦導彈的改造版本,用於空射。

這種導彈早在70年代就已經過時,在80年代基本不能對西方先進戰艦構成威脅。

1990年代中期,鷹擊6被鷹擊8全面淘汰。

第二代空射反艦導彈,就是鷹擊8。

鷹擊8的性能和著名的法國飛魚導彈很接近,至於有沒有得到法國技術支持,目前還有很多種說法。

鷹擊8的性能比鷹擊6要強大太多,掠海飛行的飛魚曾經重創了馬島的英軍。

但這種就是80年代的事情了。

鷹擊8屬於輕小型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戰鬥部的威力比較小,難以對付重型軍艦,比如航母。

同時,在80年代馬島海戰中,掠海飛行的導彈是無法偵察到的,今天則完全不同。

在航母戰鬥群的作戰防禦網下,全程亞音速飛行,突破戰艦防空系統的攔截概率較低。

同時,它的射程很低,早期型號只有40公里,也就是軍艦雷達的探測距離。

射程如此近,對於發射導彈載體是很危險的。

第三代則是鷹擊62反艦導彈,這是融合鷹擊6和長劍10巡航導彈的產物。

它彌補了鷹擊8的一些弱點,比如戰鬥部增加了一倍,達到450公里,射程增加到300公里。

可以說鷹擊62比鷹擊8要強大的多,然而仍然有很多缺陷。

其一,它仍然是亞音速導彈,突防能力還是有限的。

另外,早期的鷹擊62受技術限制,精度不高。

第四代鷹擊12

在同時代,隨著中俄關系好轉,我們利用俄羅斯技術研發了一些導彈。

鷹擊12就是利用俄羅斯的3M-80“白蛉”導彈的主要技術,以及Kh-31A空對艦超音速反艦導彈。

這是一種全程超音速低空飛行的導彈,曾幾何時是航母殺手。他的平均飛行速度超過2倍音速,射程200公里內。

鷹擊12總體性能是比較先進的。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單一的超音速導彈也難以有效對抗航母戰鬥群。

這主要是,如果採用高空飛行,超音速導彈的射程會很遠,可能超過300公里,但很容易被敵人的反導網發現和攔截。

如果採用低空飛行,那麼導彈射程就會大為減少,一般不會超過200公里。

同時,鷹擊12的彈頭只有200公斤,威力較弱。

第五代鷹擊18

鷹擊18就是新一代反艦導彈。

鷹擊18是趕上了目前世界先進導彈的潮流,也就是有超音速和亞音速導彈的優勢,但沒有他們的缺點。

鷹擊18在巡航時採用亞音速掠海飛行,儘量隱藏自己,同時可以保持增加航程。

在攻擊末端,也就是距離進入敵人艦載雷達探測距離,則採用3馬赫的超音速,以提高突破防禦網的能力。

鷹擊18的主要技術來自於俄羅斯的3M-54俱樂部導彈,我國早就購買了這種類型的導彈並且進行自產,技術上吃透當然沒問題。

俄羅斯自用的俱樂部射程有400公里,鷹擊18據說是500公里。

鷹擊18還能夠通過實施重力加速度為10G的蛇形轉彎和垂直機動,進行大空域複雜彈道突防。

但是,這絕對不是說鷹擊18就無敵了,依靠它就可以對付航母戰鬥群。

鷹擊18只能說是我國現有導彈中的頂尖作品。

大家注意,鷹擊18的射程高達500公里,而目前美國軍艦的反艦導彈主要射程都在200公里左右。這不是說美國人造不出超越射程的導彈,以前的戰斧海射版的射程就很驚人。

這主要是美國人認為超過200公里,導彈對於引導體系過於依賴。而戰爭中,想要保持這套體系比較困難,所以導彈射程過遠在全面作戰中的意義有限。

反正美國有大量艦載機,導彈是次要的。

道理也是相同。鷹擊18如此遠的射程,就必須高度依賴支撐體系。

然而,誰都知道,只要一開戰,美國第一時間會全力摧毀這個體系,F22、超遠程巡航導彈等等就是幹這個用的。

所以,鷹擊18如果失去了體系,也就無法作戰。

就具體的作戰來說,大家注意,鷹擊18是採用亞音速巡航的,速度大概是每小時900公里。誠然,這是最不容易被發現的突襲方式,但仍然要接受美軍反導網的考驗。

2018年,美軍就宣稱可以對付鷹擊18,方法就是強化標準6防空導彈和E2D的協同作戰體系。

通過E2D這種空中千里眼發現亞音速飛行的導彈,在它到40公里最後階段加速之前,標準6可以做出很多次攔截。

另外,鷹擊18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彈頭裝藥還不到200公斤,就算加上3馬赫的速度,也難以對抗重型軍艦。

所以,對於我軍的武器的大幅度進步要肯定,但沒有必要過於誇大。

其實,依靠單一武器想要對付美國航母戰鬥群,無疑是天方夜譚。

即便鷹擊18向航母發射,也是作為各種攻擊手段中的一個而已。

至於有些媒體說鷹擊18是世界第一反艦導彈,這種絕對是高級黑。


薩沙


反艦導彈是不是射程越遠越好?當然不是。射程越遠導彈用在航程上的重量越大,戰鬥部的有效載荷比重就越低,經濟性就越差。所以遠程導彈都是針對大型目標的。

海上終極目標就是航空母艦。要想一枚導彈就重創航母,戰鬥部至少要有1000公斤重,射程1000公里。火箭發動機肯定不行,只能是衝壓發動機。整個導彈全重至少要10幾噸。一般軍艦上裝不了,普通飛機帶不了。實用性差。

所以幾噸重的導彈,發射平臺多種多樣,但是戰鬥部威力要降低,200~300公斤,對付大中型水面艦艇足夠了,航程幾百公里。

射程遠,獲取目標位置信息的手段就不能依靠導彈本身,也不能完全依靠發射平臺提供,就需要第三方中繼平臺。這需要一個信息網絡,綜合作戰指揮體系。這不是普通國家可以建立起來的。比如潛艇發現目標,通過信息傳輸系統傳遞給作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向平臺發出作戰指令,平臺發射導彈。導彈接近目標還要接收潛艇發出的目標信息。直到擊中目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衛星通信系統。有能力組建衛星通信網的國家屈指可數。不依賴衛星的戰場體系,需要長時間滯空的偵察機、巡邏機。

所以遠程導彈一是有沒有必要,二是有沒有能力。導彈越大,用途越窄。

關於導彈的速度。雖然說導彈達到3倍音速,但是這是中高空飛行時的速度。在接近目標時降低高度以後,速度會下降。掠海飛行的導彈只能勉強超音速飛行。因為低空的空氣阻力非常大。即使是彈道導彈垂直打擊,末端速度也會降低。只是由於時間短,影響不大。而且本身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但是飛航式導彈完全依靠自身發動機的推力,速度難以提高。

所以所謂超音速反艦導彈在飛行末端能達到音速的很少。會消耗大量燃料,降低射程。

同樣的道理也體現在作戰飛機上。大型遠程轟炸機只有極少數國家裝備使用。大部分國家裝備的是二三十噸的戰術作戰飛機。而且雙發重型戰鬥機的數量遠遠少於雙發中型戰鬥機和單發輕型戰鬥機。主要原因就是輕型戰鬥機的通用型好,用途廣泛。

反艦導彈射程在搜索/制導雷達範圍內是最普遍和最實用的。射程遠,不可控因素增加,命中率會降低。只有最實用的才是最完美的。


一葉楓流


首先,鷹擊-18導彈是我國最新研製的反艦導彈,在海軍中最著名就是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但是,鷹擊-18導彈可謂是不同凡響,畢竟作為我國新晉反艦武器,鷹擊-18導彈赫赫威名早已經超過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而且更加神秘,從中看出鷹擊-18導彈絕對是重量級的海軍武器裝備。

鷹擊-18導彈一直很少露面,曾經央視這樣報道水下發射、亞超結合等模式,可謂走上獨闢蹊徑的道路。現在重點說下這款導彈性能。

鷹擊-18導彈採用不用於中俄兩國成就已久的鷹擊-83和鷹擊-62系列,俄羅斯3M80“日炙”等,鷹擊-18導彈射程超遠和體積也是不如前者,這在世界上反艦武器獨樹一幟,再加上射程超過600公里,末端機動,亞超結合等,可謂是這款武器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很可能是我國針對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打造的反艦武器。雖然在外形藉助俄羅斯3M54E的整體氣動佈局和外觀,獨創的亞音速與超音速相結合的模式也是令這款武器可怕之處。

鷹擊-18導彈採用兩級結構的末端分離能力,但在40公里捕捉到目標只是,可進行最後的超音速掠海攻擊段,完成打擊目標能力,再加上360°全向攻擊能力,因此,鷹擊-18導彈綜合性能十分強悍,而且鷹擊-18反艦導彈具備出色的反隱形能力,再加上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對反艦導彈探測,不出手可以,出手比命中。

現在,我國潛艇和052D型驅逐艦、055型驅逐艦都可裝備鷹擊-18艦載垂直髮射版本,這就賦予鷹擊-18導彈很好的通用型的原則,未來也很可能衍生出海軍型等,而如果國產艦載、潛射和海軍型都裝備的話,絕對是名副其實的反艦利器。

隨著,鷹擊-18導彈研製成功,我國在面對美國航空母艦更加底氣十足,畢竟這也是我國海軍型潛射版鷹擊-18將成為“航母殺手”,依靠突防能力,可成功突破美國“宙斯盾”系統的防禦。

最重要就是我國潛艇和055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都可攜帶多枚鷹擊-18導彈,可在短時間內發射出數十枚的鷹擊-18導彈,任何國家的海軍都不可能攔截,這也是對世界其他國家海軍防禦的挑戰。


沐風談兵論道


糾正一下,一說600公里者,誰見了?被人證實鷹擊-18的存在,基本倒差不差,只是性能猜測得有點太過離譜。外媒傳唱鷹擊-18的厲害,意義僅僅在於我們的努力是有成的,最快的,最防干擾的,最遠的,最通用的,最理想的,是以才被奉為第一,最完美,不是沒有道理。世上反艦導彈,鷹擊-18之前,算只有一款俄之“俱樂部”,比科技最強大的美強了那麼一點點,師承的成份不小,因為快而防不勝防,強國沒有,西方沒有,美國沒有,僅以披露的性能指標,要比俄羅斯好,實事如何,還沒有真正見識過,因此,魂舞大漠的意思,傳說只是傳說,說得太多沒有意義。有違我們只做不說的傳統,傳說中的中國反艦導彈,從多年出口的CM801,到如今的CM401反艦彈導彈,我們的意義在於都是自個的創創造。

更正一點

末端攻擊速度不只3馬,快一倍都不止。沒有10馬以上,似乎我們都不好對外公佈。鷹擊-12亮相世間多年,現在進化為鷹擊-12,增加的可不只是射程。在制導模式方面,在裝藥方面,都不是傳說多年的“布拉莫斯”所能想像的,曾經打造過CX01,類似玩意,展示了一次作為出口,2018即拿出了真正的近海殺器。射程可以想像,控制在300公里以內是對的。鷹擊-18則不然,就不是外銷的產品,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高端品牌,要在突破某型大型軍艦作用範圍以內,艦射型不好,自有潛射型,還有空射型以繼之,總之逃東難以逃西,目前最快,射程最遠者。

牆裡開花牆外香

小小的導彈不小,要突破各種技術,衝壓發動機,彈藥技術,制導模式等。過去我們總被人輕輕釦上一頂抄襲山寨的帽子,如今被解讀成最完美,話說最完美誰個不想要呀,只是沒有幾十年之功搞不成,技術規律,厚積方得薄發,不是說有便有的。導彈外形酷像哪個,神似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拿出來就能用,依照自家思想隨心而設,說造能用,這才是結實的技術能力。


魂舞大漠


完美在於全能,什麼場合都能適用

首先是射程,因其18的最大射程將近600千米,而600千米的射程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前列。

雖然不是頂尖的,但也是很不錯的。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機超級大黃蜂的作戰半徑也只有700千米。

鷹擊18,憑藉他的射程就已經進入世界前列。

其次是鷹擊18,通用性很強。

因為鷹擊18,彈體細長。因其18的長度達到了八米,但是半徑卻只有0.5米,這樣的設計使得因其18能夠被大多數艦艇攜帶。

不但大型的055、 052d大型艦艇能夠裝備054a以及093b核潛艇也能夠裝備通用性非常好。

鷹擊18的機動性和突防能力很強。

因為鷹擊18採用的是亞超音速結合的飛行方式,這種飛行方式的特點在於巡航階段採用的是亞超音速飛行,在距目標40公里的距離時,則開啟超音速飛行,速度達到3馬赫。

並且採用蛇形機動方式進行突防,速度加走位,突防成功率非常高。

雖然鷹擊18和此前的很多反艦導彈一致,都是在追求射程貼海飛行和速度,突防能力。

但與之不同的是,鷹擊18把這些重要的特性都發揮到了極致,所以被冠以完美的稱號。

當前,鷹擊18正朝著艦載型、潛載型、空射型等方向全方位發展!


替鯨照顧海


鷹擊-18並非全程達到3馬赫速度,而是它擁有獨特的攻擊方式,一枚命中就能重創“宙斯盾”。鷹擊-18經艦載垂直髮射系統後,它尾部的燃氣舵可以快速轉向,固體助推器則會被拋出。鷹擊-18的渦噴發動機開始工作,並能以0.8馬赫飛行180公里,燃料耗盡後,渦噴發動機被拋出。此時,鷹擊-18由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速度能達到2.5~3馬赫,航程約40公里。鷹擊-18的巨大動能可以增加攻擊威力,而且這對於防守一方來說攔截非常困難,因此鷹擊-18可以說是水面艦艇的“天敵”。

有媒體分析,鷹擊-18可以藉助重力加速度達到10G的轉彎機動,用來躲閃對方的防空火炮,這也是針對“宙斯盾”級防空系統的一大絕招。這也讓美國和日本高度依賴“宙斯盾”的防禦能力化為泡影。一枚鷹擊-18就能達到3馬赫的攻擊速度和0.3噸的高爆炸藥,這足以讓“宙斯盾”級戰艦喪失作戰能力。此外,鷹擊-18還具有反輻射能力,即使在敵艦50米處爆炸,也能摧毀敵方艦艇六成電子系統。

鷹擊-18採用中繼慣性+末端主動雷達制導方式,而且還能利用數據鏈對導彈進行彈道修正,可以改變彈道或攻擊目標讓鷹擊-18的威力倍增。而且再加持“北斗”二期工程,這也我國擁有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光纖慣導和高精度的激光慣導,都增加了鷹擊-18的攻擊能力。

最後鷹擊-18還是多面手,不僅可以艦載和機載發射,還能進行潛射。蘇-30MKK、殲-15、轟-6G/K等都可以發射鷹擊-18。鷹擊-18作為重型反艦導彈,成為我海軍大型艦艇的一把“利劍”,能夠很好剋制敵方“宙斯盾”級艦艇的威脅。


航空之家


鷹擊-18和鷹擊-12這兩款反艦導彈是人民海軍當前的主力型號,是我國走向遠洋的核心對海打擊裝備。鷹擊-18反艦導彈之所以被冠以明星產品,那不是吹不出來的,是用技戰術性能指標對比出來的。當然也沒有達到一些人口中所吹噓的頂尖水平,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先來講講鷹擊-18的基礎技戰術指標。鷹擊-18是解放軍現役反艦導彈中射程中最遠的型號,採用的是類似於俄製俱樂部反艦導彈的亞超結合突防模式,但絕對不是簡單的複製產品。鷹擊-18的飛行彈道早期採用我國反艦導彈慣用的超低空掠海飛行模式,儘可能在雷達的探測盲區中飛行,從而節省燃料,拓展更大的射程。

當導彈飛行接近彈載末端導引頭探測範圍後,鷹擊-18反艦導彈發動機點火,在短時間內將導彈的速度提升至3馬赫左右,導彈末制導發現目標後,導彈以幾倍音速的末端飛行速度攻擊敵方艦艇。通過末端超音速提升導彈的突防概率,同時將超音速所帶來的的動能附加到戰鬥部上,命中一枚可使一艘7000噸的大型水面艦艇喪失戰鬥力。

根據網絡數據顯示,鷹擊-18的最大射程達到了500公里以上,也有600公里的表述,目前官方還沒有解密尚不得而知真假。該型導彈延續了我國反艦導彈發展的大載荷、遠射程的設計理念,預計戰鬥部裝藥量在300公斤左右,這也符合官方對該型導彈重型反艦導彈的定位。

最早官方披露鷹擊-18反艦導彈是以潛射的表述出現的,這符合部分人認為鷹擊-18和引進基洛級潛艇同步的俱樂部潛射導彈有一定淵源的說法,的確鷹擊-18最早是以潛艇潛射型號研發的。後續在平臺拓展中,鷹擊-18也拓展出我軍第一種垂直髮射的艦艦導彈型號,最早伴隨著052D型驅逐艦一同出現,在後續的055型萬噸大驅上也得到沿用。

在今年70週年大閱兵上,鷹擊-18艦射型號和鷹擊-18A潛射型號一同亮相,最終證實了此前網絡上有關鷹擊-18系列導彈的應用消息。

重點來了,鷹擊-18的另一大被忽略的技術特性就是一彈多型或多平臺拓展能力。目前已經發展出了艦射和潛射型號,參照俄羅斯使用反艦導彈改裝陸攻巡航導彈的案例,我們的鷹擊-18很有可能在後續的發展中拓展出艦載對陸攻擊型號,這在目前是海軍的一大空白。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使用現成的陸基長劍系列導彈陸搬海呢,也有東海-10等型號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其實很簡單的道理,從當前海軍使用的新一代模塊化導彈垂髮裝置尺寸來看,9米坑模式實現長劍上艦在技術上沒有太大問題。但是相比鷹擊-18系列導彈,本身就能兼容發射,只要進行相應的制導組件以及戰鬥部更換即可實現對陸打擊能力,在改裝上也更加便捷,也有利於減輕海軍的後勤負擔。

目前,長劍巡航導彈掌控在火箭軍的手中,想要上艦就要進行一系列的跨軍兵種運作,程序繁雜,設計改動工作量也相對要繁雜一些,尤其是長劍系列導彈除了射程優勢之外,其他的性能指標鷹擊-18也能達到。既然如此,鷹擊-18只要更換新型燃料,射程能進一步拓展,在對陸打擊中也足夠了,不一定非要說搞個和美國戰斧類似的型號。算好賬,才能持家。

鷹擊-18亞超結合反艦導彈不僅僅是導彈突防手段多樣,射程遠,突防概率高,它還有被忽略的毀傷威力大以及多平臺拓展潛力高的優勢。從長遠來看,鷹擊-18將是人民海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力型號。對不對,且看後續,用時間來證實。


鷹鴿分析


鷹擊-18反艦導彈是我研製的新型亞超結合反艦導彈,其射程超過500公里,巡航階段飛行速度為0.8馬赫,突防階段最大速度可達3馬赫。它具備極強的突防和打擊能力,也因此被媒體譽為最完美的導彈。

(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亮相的鷹擊-18反艦導彈)

鷹擊-18的技術源自於俄製俱樂部導彈,我國通過參考俱樂部導彈,自行設計出了鷹擊-18反艦導彈。這款導彈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亞音速與超音速相結合的飛行方式,具備中段亞音速巡航和末端超音速突防的能力。發射後先它開啟推進發動機,以亞音速巡航的方式進行低空掠海飛行,等到距離目標40公里左右時,推進發動機脫離,彈頭固體火箭發動機啟動,隨後以3馬赫的速度直撲目標。這樣的方式結合了亞音速反艦導彈和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優點,具備更強的突防和打擊能力。

(俄製俱樂部導彈)

(鷹擊-18反艦導彈)

鷹擊-18反艦導彈還具備末端機動能力,能夠以10G過載進行蛇形機動。如果採取大規模飽和打擊,任何防空攔截系統都會有很大的壓力。此外,鷹擊-18反艦導彈還具備很強的通用性,可以在岸基發射車、052D驅逐艦、055驅逐艦或者潛艇等平臺上發射。一艘055驅逐艦理論上可以攜帶上百枚鷹擊-18,一艘052D驅逐艦也可以攜帶幾十枚,一旦發動飽和打擊就會組成強大的火力網,給敵方水面艦艇帶來強大的威脅。

(新聞報道中鷹擊-18導彈從052D驅逐艦上發射)

(鷹擊-18岸基發射車)

不過,鷹擊-18也並非完美無缺。在亞音速階段,它實際上更像是一枚巡航導彈,所以一旦被發現就很容易被攔截。它的飛行方式也並非最優,根據需要自動切換亞音速與超音速才是更好的選擇。因此,鷹擊-18的攻擊模式還不夠理想。此外,儘管它的射程可以達到500公里以上,但是這也需要遠程探測、制導、指揮控制等系統上為其提供保障。而且對於美軍航母戰鬥群來說,其艦載預警機和艦載戰鬥機的有效控制範圍可以達到500-700公里。因此,在面對航母戰鬥群時,單靠鷹擊-18自身能力突防存在很大的困難。

(航母戰鬥群)

總體來說,鷹擊-18本身是一款先進的亞超結合反艦導彈,執行飽和打擊時可以對水面艦艇造成很大的壓力。不過我們也要意識到,鷹擊-18並非絕對完美。因此,我們既要看到鷹擊-18的優勢,也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被別有用心之人忽悠。


戰情解碼


鷹擊18被稱為最完美的反艦導彈,這個說法最初來自於美方媒體援引其海軍情/報部門的評價,並非是國內媒體自吹自擂。那麼鷹擊18到底是真的身懷絕技、實至名歸呢?還是徒有虛名只是美國炮製的中國威脅論呢?相信大家都非常關心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鷹擊18的保密程度相當高,從未參加過閱兵式或者公開展覽,單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我軍對鷹擊18的重視程度。所謂的“射程530公里,速度3馬赫”的性能指標,也是基於鷹擊18的原型——俄羅斯的俱樂部系列反艦導彈進行的推測。因為官方媒體曾經披露過,鷹擊18在體積重量更小的情況下,實現了射程比原型至少翻番的驚人效果。其次,跟俱樂部系列反艦導彈類似,鷹擊18採用了亞超結合的飛行模式,即中段亞音速巡航+末段超音速突防,同時兼顧了超音速反艦導彈和亞音速反艦導彈的優點。

鷹擊18發射以後,先是啟動渦噴發動機進行超低空掠海飛行,就像魚叉、飛魚、鷹擊8這類傳統的亞音速反艦導彈一樣,充分利用地球曲率躲避對方的遠程探測。在距離目標數十公里的時候,鷹擊18實施彈體分離,將渦噴發動機和燃料艙段拋棄,啟動彈頭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加速到3馬赫以上的高速度,採用俯衝式彈道向目標發起最後的衝刺,最大限度地縮短對方的反應時間提高突防成功率。

第三,鷹擊18具備良好的通用性,作為一款殺傷能力強悍的遠程反艦導彈,它的體積重量卻是相當的緊湊,可以毫不費力地塞進水面艦艇的垂直髮射系統和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當中,比如一艘052D型驅逐艦擁有64單元垂直髮射系統,在理論上可以一次性搭載64枚鷹擊18,一艘055型驅逐艦甚至可以搭載上百枚鷹擊18,單艦即可輕而易舉地發動飽和打擊,實戰威懾價值極高。

第四,如果鷹擊18僅僅只是俱樂部系列的增程型,怎麼配得上“最完美反艦導彈”的稱號?除此之外鷹擊18還有一系列克敵制勝的拿手絕招,為了適應現代海戰的複雜電磁環境和惡劣突防條件,集成了高度數字化、智能化的飛控系統和制導系統,可以通過雙向高速數據鏈對導彈的飛行軌跡進行自動規劃,隨時切換攻擊彈道甚至變更攻擊目標,讓對方的艦載防禦系統顧此失彼防不勝防。

另外鷹擊18還應用了我國首創、世界獨有的“海況自適應超低空突防技術”,無論海上環境多麼惡劣,鷹擊18都能夠隨心所欲穿梭在風口浪尖,將自己的身影天衣無縫地隱蔽在海面雜波當中,對方即便擁有依託艦載預警機的超地平線攔截能力(比如美國海軍最為倚重的E2D+標準6組合),也很難有效精確地識別、攔截來襲目標,因為在虛警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任何攔截手段都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